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2015-01-23 11:44张秀凤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胃肠炎哺乳病猪

张秀凤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动监局 125300)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张秀凤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动监局 1253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近年该病流行更为普遍,许多养殖户由于防治措施不当,导致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笔者根据近年来对该病的诊疗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病原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对乙醚、氯仿、氢氧化钠、甲醛、碘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h失去活性,病毒耐酸,强毒在pH2时仍然相当稳定;病毒对热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液氮中存放3年毒力无明显下降。康复猪排毒可长达2月,甚至可长达109d。

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很多养殖户是由于收猪者流动到户或外购猪将病原带入,导致发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感染动物为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这段寒冷季节,建昌县多数从11月份开始到来年3月份结束,温暖季节停止发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一旦传入,发病迅速,很快传播到全群。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仔猪为12~24h,成年猪为2~4d。病初体温短时内升高到41℃,很快下降,甚至可低于38℃。少吃或不吃,渴感明显,饮水增多。

仔猪出现呕吐,接着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绿或灰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随即脱水、消瘦,被毛干枯;2~7d死亡。病愈仔猪生长缓慢。

育肥猪或成年猪症状,表现减食,腹泻、排水样便,严重的呈喷射状,墙壁和地面都会有大量的稀便污染,病猪消瘦,有时呕吐,掉膘迅速,严重的育肥猪每天可减重l.5~2kg。哺乳母猪泌乳减少,一般经3~7d恢复,很少发生死亡。

15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98%以上;15~30日龄的乳猪,死亡率为20~40%;8周龄以上不足5%;大猪死亡率约为1%,老母猪基本不会因此病死亡。病程7~10d,未死的可自然康复,但康复猪仍排毒。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胃内充满凝乳块。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或灰白色泡沫样内容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在低倍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空肠和回肠绒毛显著变短。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心、肺、肾一般无明显病变。

5 诊断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典型的发病特征,可根据大小猪同时发病,呕吐、水样便,发病迅速、脱水,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等特点不难做出诊断。

6 预防

(1)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作交巢穴注射可获良好免疫力。每年入冬之前,给猪群进行预防接种。

(2)不要让流动收猪小贩靠近猪舍,不盲目引进外源猪。

7 治疗

目前针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本身尚无特效药,但可通过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控制继发感染,增强自身抵抗力的方法能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缩短病程,降低损失。

7.1 饮食给药,护膜抗感

减食1~2d,并在饲料中添加 “新霉素”、 “百消丹 (复合酶)”、 “胃肠粘膜保护剂 (鞣酸蛋白)”、 “碳酸氢钠”拌料饲喂7d;供给充足饮水。饮水中添加 “新霉素”或 “阿莫西林”、“黄芪多糖”、 “口服补液盐”,补液盐配方是:每1000ml水加食盐3.5g、小苏打粉2.5g、氯化钾1.5g、5%葡萄糖20g,预防因严重腹泻而造成的脱水。

7.2 及时补液,控制脱水

有明显脱水症状的仔猪,可以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0%碳酸氢钠,每天2~3次,连用3d。

7.3 抗病毒,增强免疫力

对于重症病猪或哺乳仔猪尽早用白细胞干扰素和黄连素,分别肌注,每天各注射1次,连用3d。

7.4 补充益生菌,维护菌群平衡

大群猪康复后及时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建立有益菌群优势,防止二次感染。

猜你喜欢
胃肠炎哺乳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会哺乳的树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