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泄泻的辨证论治

2015-01-23 11:44蒙振旭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症见升阳泽泻

蒙振旭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震湖农牧技术服务中心 756299)

黄牛泄泻的辨证论治

蒙振旭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震湖农牧技术服务中心 756299)

黄牛泄泻症是兽医临床常见症,是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证候,以粪便稀薄,甚至泻粪如水样为主要症状。该病在黄牛内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多年来,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先后治疗68例,痊愈65例,治愈率达95.6%,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病因病机

胃为受纳水谷之海,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由行夜露风霜,风、寒、暑、湿之邪由表入里,脾胃受病而成疾;饲喂粗放,喂霉变腐败草料,贪食过量,偷食过多,或饮冷水过多,损伤脾胃;劳役过度,使脾阳不振:久病失治,或配种过度,使命门火衰,气化失职,不能温煦脾阳;粗暴使役,鞭策太急,肝气郁结,疏泄受阻,升降失调,使中焦脾胃受病,水谷不能腐熟,精微不能输布,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2 辨证论治

按照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可将泄泻分为脾虚泄泻、寒湿困脾泄泻、伤食泄泻、肝郁脾虚泄泻、肾虚泄泻和湿热泄泻六种类型。

2.1 脾虚泄泻

症见病畜精神不振,身形渐瘦,毛焦肷吊。鼻寒耳冷,下唇松弛,肠音增强,不时作泻,粪不成球,粪中带水,泻粪粗糙甚至完谷不化,严重者脱肛,呼吸无力,叫声低微,口色淡白,脉象沉而无力。病到后期,水湿下注,四肢浮肿,久泻不止。治则:健脾燥湿,利水止泻。方用补中益气肠或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

2007年9月16日,本县震湖乡毛坪村马某家饲养的10岁耕牛,前来就诊。主诉:患畜精神沉郁,形体瘦弱,毛焦肷吊,粪便稀薄且有完谷不化,粪中带水,肛门松弛,体温37.3℃,呼吸24次/min,心搏69次/min,瘤胃蠕动弱而短,鼻镜汗呈片状,口色淡白,脉沉迟无力。诊为脾虚型泄泻。药用党参70g、黄芪70g、白术50g、半夏50g、 陈皮 50g、 茯苓 70g、 泽泻 50g、防风30g、羌活30g、独活30g、柴胡30g、 升麻 30g、 当归 50g、 甘草 20g。水煎服,3剂痊愈。

由于该牛年老体弱,且长期饲喂单一的饲草,加之使役太重,致使脾胃虚弱、脾气不升、化源不足而出现上述诸症。方中用党参、黄芪益气升阳为主药;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和胃,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健脾为辅药;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独活升阳散湿。加当归补血和血,泽泻渗湿利水为佐药。

2.2 寒湿困脾

症见泻粪如水,或粪水齐下,饮多食少,耳、鼻、四肢发凉,肠鸣如雷,口色白或青黄,鼻汗成片,口津滑利,口温不高,脉沉细。阴寒内盛时有轻微腹痛,遇气候变冷时则泄泻加重,遇暖则泻轻。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利水。方用白芍车前子散或加减猪苓散。

2008年8月26日,本县吉震湖乡王坪梁某家的一头7岁犍牛就诊。主诉:该牛前3d曾在早晨露水地里放牧,当天下午发生泄泻,现泄泻不止,不思饮食。检查:精神短少,鼻寒耳冷,被毛粗乱,粪稀如水且不臭,口色淡白,口津滑利,口温不高,脉沉迟。属寒湿困脾泄泻。治疗:健脾燥湿,渗温利水。药用白芍60g、车前子30g、 小茴香 30g、 茯苓 30g、 猪苓24g、 泽泻 24g、 苍术 30g、 陈皮 24g、甘草12g、黄柏12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连用2剂。

该牛因食露水草,寒湿停留于内,损伤脾胃阳气,以致中阳受损,阴寒偏盛,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方中用白芍养血敛阴为主药;车前子引水下行,使水湿随尿而出为辅药;小茴香温中散寒;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陈皮燥湿健脾,渗湿利水等为佐药;黄柏清热利湿;甘草缓急止痛为使。

2.3 伤食泄泻

症见食欲减少或废绝,泻粪稀软如粥样,口内酸臭,慢性瘤胃臌气,腹围增大,腹胀腹痛,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反刍废绝,嗳气酸臭,口色赤红而燥,苔黄厚而腻,脉数实。治则:消积导滞、健脾开胃。方用三消散或枳实导滞散。

2009年8月16日,本县震湖乡蒙集村杨某家的一头3岁母牛就诊。主诉:牛在碾场时偷吃了小麦,之后腹围增大,拉零碎屎,出现泄泻,慢草慢料。检查:精神沉郁,左肷胀满,瘤胃内容物坚实,呈捏粉状,瘤胃蠕动音弱,喜卧懒动,口色淡红,舌苔厚腻,口臭,脉沉涩。诊断为伤食泄泻。治疗:消食导滞,燥湿利水,止泻。药用焦山楂45g、炒神曲45g、炒麦芽45g、厚朴30g、陂皮30g、苍术30g、 枳壳 30g、 莱菔子 30g、 甘草15g。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连用2剂痊愈。

由于该牛偷食大量的小麦,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运不及,料谷不化,继而下注大肠作泻。方中用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消积化滞为主药;枳壳顺气宽肠,陈皮理气调中、莱菔子消食除胀为辅药;脾失健运,水湿停留,故以苍术燥湿升阳,厚朴除湿散满为佐药;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消积导滞,升清降浊,病则愈。

2.4 湿热泄泻

症见精神萎顿或兼有腹痛,泻粪稀薄,如粥样,气味恶臭,有的粪便中混有粘液、血丝,食欲、反刍减少废绝,角、耳、口、鼻俱热,鼻镜汗少,眼结膜红,口津粘少,口干舌燥,口色红黄,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止泻。方用郁金散加减。

2012年5月26日,本县吉强镇何洼村马某家的一头5岁牛就诊。方诉:该牛拉稀已数日,粪中带血,气味臭,饮多食少,耳角俱热,腰荐部皮肤手感发热,舌尖舌中部分叉明显,齿龈红肿,口干、口温高,脉象洪数有力,体温39℃,呼吸28次/min,瘤胃蠕动2次/min,频频拉稀,气味腥臭,小便短。诊为湿热泄泻。治宜清热,燥湿、止泻。药用:郁金40g、黄芩30g、黄柏30g、大黄20g、栀子15g、金银花30g、 连翘 30g、 滑石 20g、 泽泻 30g、柴胡20g、升麻20g、薄荷15g、甘草15g水煎,分3次灌服,1剂而愈。

由于热毒积滞于内,致使肝经湿热壅盛,不能疏散调达,使火热之邪郁结,气滞不通,故而出现上述症状。因此,方中以郁金凉血破瘀,行气止痛,大黄清热凉血,下积滞而为主药;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连翘清脏腑热为辅;滑石、泽泻、甘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柴胡、升麻升阳散火为佐,使以薄荷质轻有疏散之功,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燥湿利水,升阳止泻之功效。

猜你喜欢
症见升阳泽泻
泽泻到底“毒”不“毒”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养咽止咳桑叶方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治法研究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