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初生仔猪低血糖症预防与治疗

2015-01-23 11:44李龙兵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血糖症灌服哺乳

李龙兵

(四川省会理县下村乡畜牧兽医站 615104)

冬季初生仔猪低血糖症预防与治疗

李龙兵

(四川省会理县下村乡畜牧兽医站 615104)

冬季低温环境条件下,不当的产期护理极易导致初生仔猪低血糖症,给规模化养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从透析本病发病机理出发,争取早期准确诊断,及时予以对症施治,重点做好及时 “补糖”,针对其他继发症状一一加以控制,经临床实践验证预后结果良好。

1 发病机理分析

导致冬季高发初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原因大致包括:临产母猪泌乳量不足,乳汁营养不全、乳汁量少、养分稀薄;胎儿期母体营养不足或发育不良,先天性机体缺糖,产出后得不到及时补给,外界环境温度偏低,仔猪机体抵御寒冷耗糖量增大,暂时性缺糖并得不到及时补给。

2 典型临床症状

多于仔猪出生1~3d内发病,一般同窝仔猪仅有少数会发病,症见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肢体乏力,行走困难,不能自主吮吸母乳,常卧地不起,间歇性痉挛 (或惊厥、震颤),角弓反张,四肢泳状划动或僵直,体温偏低,可视粘膜苍白,皮肤苍白、脱水,明显的贫血症状。病程约24h,发病数小时后眼神呆滞,眼球不能活动,瞳孔散大,但触诊仍有角膜反射活动;有时见张口呼吸,口角流出带气泡白沫,呼吸频数,间歇性 (阵发性)尖叫,进而出现嗜睡、昏迷。

3 预防控制措施

3.1 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首先是掌握母猪的科学饲喂程序,于母猪产前1~2个月时即行更换哺乳母猪全价饲料进行优饲,确保饲料中蛋白含量不低于17%,日饲喂精料量达3~3.5kg;产前5~7d开始目的性减料,以防止母猪产后不食,引起泌乳异常。其次是产后发现产道 (泌尿道)炎性反应,要及时肌注抗生素,防止母猪罹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第三是合理控制临产母猪膘情 (8成最佳),增强母猪体质,降低产科疾病发生率,有利于增强所产仔猪的体质,降低本病发病率,提高壮仔率、成活率。第四是母猪产前后3d,可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益母生化散 (或白头翁散、母子康散、乌梅散等)、催乳剂,分早晚2次投喂,可促进母猪泌乳及预防产后综合症,对母仔保健、防病皆有益。

3.2 产仔舍环境调控

母猪冬季产仔温度环境极为不利,舍内若无供暖设备,昼夜温差波动过大,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因为猪舍里短时间内温差波动只要超过5℃,新生仔猪机体就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反应。因此,母猪冬季产仔前应及时修缮产房,确保无贼风穿舍,内置空调、暖气等控温设备,恒定舍内温度为28~30℃,定时纵向通风排湿,保持舍内相对湿度为65%左右,粪尿、污染垫料等及时清除,长期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的良性环境,可有效降低本病发病。

3.3 科学护理新生仔猪

要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接产,断脐时严格按规范进行无菌操作,脐带血应及时往仔猪体内回挤,其中养分丰富,对预防本病有益;产后及时分配、固定好乳头,产仔数量超标时要进行人工辅助哺乳及寄养,所有新生仔猪出生1~3d内必须吃足初乳,可从母乳获得充足糖分供应。针对个别较弱仔,饲管人员可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50ml,兑制温开水适量,每只哺乳仔猪灌服 (奶瓶灌服、避免呛肺)20ml左右,能有效预防低血糖症。

4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 “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一般只要救治及时预后良好。

4.1 重症治疗

重症病例采取腹腔注射法效果最好,用50%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作腹腔注射,间隔4~6h后重复注射1次,2剂/d,一般经2~3d即会明显缓解,人工辅助吃足奶水,加强日常饲养管理,7d左右康复。经检查体温偏低、心衰 (强心剂)、惊厥 (安钠咖)、继发感染 (庆大霉素、头孢噻呋钠等)等,要对症施治,常用处方为:肌注庆大霉素 (或头孢噻呋钠+稀释剂)、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及安钠咖(按药物标签说明执行用法用量);极度虚弱、伴神经症状的,应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并配合肌苷及强心剂,必要时再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 (中药煎汤剂), 2~3 剂/d, 连 3~5d, 可以相应加快康复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4.2 轻症治疗

较轻症者,可直接灌服10%葡萄糖液, 每次 10~15ml, 3~4 次/d, 连喂3~5d,治疗期间需加强母仔饲管即可尽快痊愈。

李龙兵 (1970.5-),男,四川省会理县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

猜你喜欢
低血糖症灌服哺乳
会哺乳的树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