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课堂的协调建设

2015-01-23 06:52孙佳鑫张海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民办高校教学方法

□孙佳鑫 展 跃 张海涛 杨 磊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社会的稳定。据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近7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一轮就业热潮“扑面而来”。中国就业促进会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术人才,也就是常说的‘高级蓝领’,所以要保持就业总体向好,必须注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而言,迈出校门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关系到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最终形成。”可见,探索人才培养过程的复合型、灵活性和适应性,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就业率方面并没有趋于弱势。对于民办高校,重点应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无论对社会和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但与此同时,对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高考分数较低,基础知识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特点;加之,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普遍存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对于所选择的专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和认知,那么就需要学校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帮助学生及早确立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尽快明确学习目的,更有效率地进行专业学习和探究。

以黑龙江工商学院(原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为例,职业生涯规划的各教学环节总计20 学时,开课区间为大一下和大二上。首先开设6 学时的“职业生涯与职业认知”,其次开设10学时的“职业发展规划”,最后利用4 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即学生结合所学和自身实际撰写规划书。其中所涉及的课堂教学环节,则由专业教师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与就业趋势的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职业和就业的特点,即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逻辑关系,明确自身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根据自身性格特点、职业外部选择等因素,合理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实施方案。同时,自入学起学校就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方便教师动态了解分析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学习和档案的形成,使学生清晰地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而正面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掌握正确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

二、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部分高校沿用的只是一般本科就业指导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已经不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规律和培养目标。因此系统性地研究适用于民办高校的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教育教学体系,已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及其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切合学生个体实际,打造系统性、全程性、科学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行业、职业和就业间的关系,实现人职匹配,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实现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黑龙江工商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发展观”为核心,强调职业规划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启发式的案例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了解学业与职业的不同以及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在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之间顺利转换角色,以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理论课、案例课和实践课”三个环节,大部分未实现专业或学科的依托,教学团队主要依靠以下三股力量:一是从事就业工作的学工干部,二是本学科资深的专业任课教师,三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资的专员或领导。授课多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校友访谈、模拟教学等形式,并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实践教育。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所必备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未来就业、择业乃至创业的过程中,把在校所学习的、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民办大学办学的宗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相比于其他公办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相对较强。在此优势发展之上,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更加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职场,从而提升民办大学的就业率,进入办学的良性循环,能够确保逐渐扩大招生规模,使民办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2015年黑龙江工商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2%以上(同期省内其他民办高校的就业率一般在85%左右)。就业数据足以证明,黑龙江工商学院的办学特色是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辅之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强化训练,真正实现了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

图1

三、深化课堂建设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思政司[2012]1号文件中对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明确提出:“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项目和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可见,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势在必行,且已成为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黑龙江工商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需求按岗位和岗位群对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课程需求,构建由专业到专业方向再到岗位群的三级理论课程模块,由“基础实验模块”到“专业实验模块”到“专业技术及综合项目实训模块”三级实验教学模块。系统而完备的课程模块改革与构建,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强的课程体系支撑。在教学内容设立方面,要求与相关产业、行业相联系,淡化针对性和完整性,突出综合性和应用型,以“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规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体系结构,使课程的每个章节都明确体现应用性指导。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及结构设计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本和教材为中心,进行授课,离实践较远,实际操作性不强,枯燥乏味;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更多结合岗位需求,以真实具体的工程实例为依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动态视频具体看到结构模式及构件位置,通过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现场实践,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感观认知,从而更好地结合到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见图1)。

[1]杨磊,周恩远,孙佳鑫.高校内涵建设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J].经济师,2014

[2]杨磊,姜海洋,刘星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程[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民办高校教学方法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