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2015-01-24 02:18张万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克氏锁骨优良率

张万红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山西 襄汾 041500)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张万红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山西 襄汾 041500)

目的 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各45例,治疗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组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100%,明显优于对比组(优良率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临床观察

锁骨作为人体连接上肢和躯干的唯一骨性结构,在维持肩关节正常位置、增强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效能上起着重要作用,锁骨在遭到外来力量撞击时发生骨折的概率比较高[1]。在以往传统观念中,闭合性的锁骨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无需进行手术,但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一些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常常会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甚至是畸形愈合,这对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及美观产生严重影响[2]。当前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较好的为内固定法,内固定术中较常用的当数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术,随着人们在锁骨骨折治疗上对疗效和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探讨哪种内固定术更能满足治疗成为了临床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45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分析的病例均为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16岁,年龄最大者50岁,平均年龄32.7岁。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X线检查,确诊为左侧锁骨骨折65例,右侧锁骨骨折35例;锁骨内侧段骨折48例,锁骨中段1/3处骨折42例。患者骨折原因以车祸事故类最多,共62例,外来重物撞击次之,共20例,高处坠落5例,摔伤3例。骨折类型:横断型骨折25例 ,斜断型骨折37例,粉碎型骨折28例;其中闭合性骨折82例;合并颅脑外伤者8例,合并四肢、胸骨骨折者19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者2例。患者就诊时距离受伤时长为1~4 d。受伤程度根据根据Craig分型,属Ⅱ型共26例,Ⅲ型共29例,Ⅴ型共35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45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比组45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两组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严重程度等一般治疗上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法,手术时患者仰卧,根据情况选取全麻或臂丛加颈丛阻滞局麻,将患者肩部垫高10~15 cm以利于手术,指导患者将头部侧向没有骨折一侧。开始切口,切口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走向切开7~10 cm长的弧形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适当剥离骨膜以暴露折骨,在尽可能保留碎骨块的软组织联系的情况下清除淤血,接着对骨折进行复位,选择与锁骨形状吻合的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锁骨上方,下方放置剥离器以免钻孔时发生不必要的损伤,再进行钻孔、测定深度、攻丝,最后拧入螺丝固定,固定完成后缝合伤口。对比组45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法,对患者患侧沿肩峰行7~9 cm弧形切口,打入交叉克氏针两枚由骨折近端皮质钻出,针长2 mm,锁骨接近骨折近端横钻骨孔,大小为2.3~2.5 mm,穿入钢丝行8字缠绕肩峰和克氏针尾固定,针尾折弯埋好。两组患者术后2 d均服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出院后随访1年对比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方法:疗效判定参考Neer评分标准,Neer评分满分为100分,评价时得到分数越高说明疗效越好,Neer评分分值比例为:疼痛分占35%,功能30%,活动度25%,解剖位置10%;以得分在90分以上者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总计80分以上例数计算优良率。

1.4统计学处理:本次分析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行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分别为: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组优23例,占总数51.11%,良22例,占总数的48.89%,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的对比组优15例,占总数的33.33%,良21例,占总数的46.67%,可8例(17.78%),差1例(2.22%),优良率为80.00%。两组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22.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对比组患者术后出现肩周炎并发症4例(8.89%)、钢丝断裂2例(4.44%)、克氏针移位3例(6.67%);治疗组术后随访并未发现存在并发症。两组各种并发症情况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人身体骨折的5%,当出现锁骨骨折时,骨折端一般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移位,这不仅会较大地影响到患者上肢的活动和生活质量,在这个审美观念不断强化的社会,影响美观也是患者十分在乎的方面[3]。这就要求我们在对锁骨骨折进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选用固定效果好的治疗方式。本次分析对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效果好,疗效显著,疗效优良率高达100%,明显优于克氏针固定组的80%。

重建钢板内固定在固定中起张力带的作用,在应对旋转力和弯曲应力上有较好的对抗作用,钢板由特殊材料制成,质地轻薄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固定时能与锁骨较好地契合,减少了固定材料对皮肤的压迫,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重建钢板上的螺孔间距小,在骨折两端分别可打入3~4个螺钉,这是重建钢板固定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对锁骨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时,其优势更为明显。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一般在第2天就能适当地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锻炼,通过锻炼降低肌肉萎缩、周围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分析中,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有出现肩周炎等并发症的情况,而重建钢板组并没有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固定效果牢固可靠,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等.手术治疗锁骨骨折 145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8,30(4):568-569.

[2]董军峰,李新志,郑之和,等.T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178-179.

[3]陈松,张国川,董利飞,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773-777.

[4]樊新军,任红杰.锁定加压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8):89-90.

[5]杨旭.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3):97-98.

R687.3

B

1671-8194(2015)16-0106-02

猜你喜欢
克氏锁骨优良率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