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

2015-01-24 02: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血库基因组阳性

郝 雁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输血科,山东 青岛 266012)

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

郝 雁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输血科,山东 青岛 266012)

目的 探讨分析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特征。方法选取某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分离血浆,抽取DNA,采用巢式PCR进行检测,然后选取检测数据中阳性样本3例进行DNA序列的测定,探讨分析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以及其基因序列的特点。结果 该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中,经PCR扩增后,共发现23例阳性者,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9.7%,说明血库中血源污染较为严重;对3例阳性样本的DNA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其同源性分别为94.5%、96.0%、67.8%,较低同源性的数据表明,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其基因的高度变异性。结论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率代表着血源的污染,研究其基因序列有利于对血库中血源的管理;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以便为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序列;基因组;血库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拥有长3.8 kb左右的基因组,由非编码区和编码区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较为保守的非编码区序列是检测输血传播病毒的重要区段[1]。输血传播病毒因其多样性和高度的变异性而尚无明确的分型标准,但随着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针对发现的共30多种不一样的基因型进行了划分,后来主要总结为五大类基因群(G1~G5)[2]。输血传播病毒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之一,有研究表明[3],输血传播病毒还可以通过胃肠道、母婴、粪口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对阳性者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有利于掌握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情况。本文特选取某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分析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特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血液样本来源:选取某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所有血液样本均由当地近期的献血志愿者提供。血液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1,选取不区分年龄及体质量等情况,且血液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1.2病毒DNA的提取:对240例血液样本分别进行离心,分离血浆,每一份样本抽取200 μL的血清,在-80 ℃的条件下冰冻存,以便备用。取出冻存好的50 μL血清样本置于适当容积的EP管中,加入准备好的病毒裂解液,进行10 min的沸水浴,然后离心取上清备用,离心参数设置分别为5 min、5000 r/min、4 ℃。

1.3巢式PCR检测:根据保守的非编码区序列区合成PCR引物,取10 μL备好的基因组样本作为模板。25 μL反应体系,根据基因组特点选取引物,分别在94 ℃条件下反应5 min,94 ℃条件下反应30 s,60 ℃条件下反应30 s,72 ℃条件下反应30 s,共进行35个循环反应;再于72 ℃条件下反应10 min进行外循环的扩增延伸。内循环扩增的反应条件、PCR体系等与外循环扩增的相同,内循环扩增时,10 μL PCR产物所用引物均根据基因组特点选取。最终PCR产物经过电泳分析(2%的琼脂糖凝胶),连接载体扩大克隆后进行质粒测序,序列通过导入NCBI进行比对后,确认是否为输血传播病毒。确认为输血传播病毒,则说明该血液样本为阳性。

1.4DNA序列的测定:采用PE公司生产的自动测序仪,选取3例阳性样本的DNA序列(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2 结 果

该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中,经PCR扩增后,共发现23例阳性者,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9.7%,说明血库中血源污染较为严重;对3例阳性样本的DNA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其同源性分别为94.5%、96.0%、67.8%,较低同源性的数据表明,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其基因的高度变异性。

3 讨 论

输血传播病毒是具有高度变异性基因组的DNA病毒,无囊膜,且为单链[4]。本研究中,该地血库240例血液样本中,经PCR扩增后,共发现23例阳性者,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9.7%。与近些年的研究相比[5],阳性检出率相对要低,这可能与地区和人群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在肝病患者中,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率要远远的高于健康人群的阳性检出率。并且对同地区感染的基因型进行研究发现,占主导地位的基因型在一定时间内并未发生变化,说明其基因型的变异率和差异性与地域或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对3例阳性样本的DNA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说明输血传播病毒基因组是具有高度变异性。各国家和地区均以G1或G2型输血传播病毒为主要类型,由于输血传播病毒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途径,因此发现的阳性率较高。并且不同年龄段内,阳性率也有一定的差异,阳性率最高的中年人群,可能与其感染机会的增加、接触范围的增大等因素有关。

输血传播病毒由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其输血传播至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其这意味着血库中血源感染输血传播病毒后进行输血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虽然临床上对感染是否致病,还没有较为完善的依据,但已经有研究发现,受血者感染输血传播病毒后有的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TT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母婴、性交、胃肠道血液传播以及粪口等。该疾病对所有人群均易感,不管是患病人群还是正常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全球化感染趋势。然而在不同基因型的动物和人群中,TTV的流行情况却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TTV的基因组具有多样性以及高度异质性的特点,因此对人类TT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研究该疾病基因型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对TTV的进化和亲缘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6]。目前有研究者结果显示,在亚洲等发展中国际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TTV的主要类型为G1型,而在韩国、巴西以及葡萄牙等国家,TTV的主要类型为G2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群感染TTV主要以G1和G2类型为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TTV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导致献血人员和正常人群均易受到感染,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患病率,并且以中年人群居多。

综上所述,输血传播病毒的阳性率代表着血源的污染,研究其基因序列有利于对血库中血源的管理;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序列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以便为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李凤莲,杜丽新,刘丹,等.衡水市输血科(血库)输血安全情况调查[J].河北医药,2011,33(18):2845-2846.

[2]刘畅,井申荣.人类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型别及流行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25(5):649-652.

[3]李秋岭.永城市供血库2004~2011年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64-265.

[4]张洪兵.昆明市体检人群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6-93.

[5]李攀,张成,崔成成,等.昆明地区人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0):1127-1130.

[6]闫子国,赫兢,胡洪民,等.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抗体的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16(10):1256-1257.

R457.1

B

1671-8194(2015)16-0122-02

猜你喜欢
血库基因组阳性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细节管理在提高血库工作质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