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15-01-24 0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波谱磁共振

姜 微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姜 微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B超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诊断完成后其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手段对其实施诊断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目前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种有效的治疗就极为重要[1]。但目前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效果并不佳[2]。我院通过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诊断,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已经过病理确诊。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5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45例。患者的年龄在23~65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同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临床上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规的B超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磁共振波谱成像仪器的型号为磁共振GE MR750 3.0T。在实际的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的诊断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对患者实施诊断。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方法其诊断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中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脑梗死患者检出率72%,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的检出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脑出血患者的检出率72%,观察组患者中帕金森病患者的检出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76%。观察组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检出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66%。观察组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检出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78%。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相关疾病。在发病原因方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同时也并不清晰。但能够明确的是,兴奋毒性(excitotoxicity)、细胞凋亡(apoptosis)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相关的假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在目前也有较多的研究显示,这些原因在临床上均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为广泛的关系[3]。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均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极为重要[4]。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手段。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的活性细胞的实际信产代谢的活动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同时在此过程中,检查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无创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在一方面能够保证到患者检查完成后的频谱准确性,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目前实际的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5]。

尤其是在实际的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实施影像学诊断的过程中,常规的影像学手段例如常规B超或是CT,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图片模糊情况,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无法较为完善的对患者实施诊断[6]。在另一方面,虽然能够通过使用病理诊断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但病理诊断的方式在临床对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也无法在目前得到较好的应用[7]。但在此过程中,若对于患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诊断,在临床上能够明显的提升画面成像的分辨率[8]。同时对于一些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而言,对其病情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实施诊断,这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9]。同时对于及时有效的制定出治疗方案并提升诊断效率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10]。

而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诊断,其诊断效果明显的优于常规的B超诊断的患者,这也能够说明目前在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 孙家栋.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7):117-119.

[2] 徐秀芳,陈益红,陈英,等.肝脏31磷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肝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研究[J].浙江医学,2010,32(2):188-190.

[3] 齐志刚,沈天真,陈星荣,等.3T磁共振波谱在胶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 10(6):361-365.

[4] 周丽,李晨曦,解燕昭,等.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2,19(4):231-252.

[5] 彭涛,伍兵,肖建明,等.磁共振波谱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5):827-842.

[6] 雷皓,魏黎,刘买利,等.磁共振波谱及成像技术在纳米尺度物质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2006,35(4):294-298.

[7] Wang XY,Zhang ZY,Chen XL,et al.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clud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inverted papilloma and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nasal cavity[J].Chin Med J(Engl),2014,127(9): 1696-1701.

[8] 刘帅君,孙微,马晶,等.组织芯片技术及磁共振波谱、弥散成像在前列腺癌分子影像诊断中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1):193-196.

[9] Koike N,Cho A,Nasu K,et al.Role of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 hepatic les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6):5805-5812.

[10] Al-Bachari S,Parkes LM,Vidyasagar R,et al. Arterial spin labelling reveals prolonged arterial arrival time in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image Clin,2014,6(1):1-8.

R741.04;R445.2

B

1671-8194(2015)30-0112-02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波谱磁共振
更 正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