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2015-01-24 02: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技巧

杨 艳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630)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杨 艳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630)

目的 探讨分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36例,作为临床穿刺技巧和护理对策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及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2667次,穿刺成功2665次只有2次穿刺不成功,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采取有效合理的穿刺技巧与全面综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穿刺技巧;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可谓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正常透析的生命线,其具备安全、有效、使用期限长等优点,进而一跃成为当前最佳的血管通道。同时,它是否充盈直接影响着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量,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透析质量。故提升护理人员的规范意识和操作标准对于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选取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36例,作为临床穿刺技巧和护理对策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及动静脉内瘘护理情况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研究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其安全有效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36例,作为临床穿刺技巧和护理对策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及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在36例患者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14例,患者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3±5.8)岁;内瘘建立时间为6周~5年,透析频次是每周2~3次,透析时间是每次3.5~4 h。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其护理的相应对策。

1.2穿刺方法:采取双人评估的办法,观察内瘘部位是否存在红肿情况,应用听诊器听取内瘘搏动正常与否,之后选取穿刺点(内瘘切口5 cm之上)。常规消毒之后,应用16G或17G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实施穿刺,待穿刺成功之后,快速把穿刺针加以固定,以预防滑脱移位,与此同时,把患者穿刺肢体摆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限制活动,直至治疗完成之后正确压迫住穿刺部位,留观0.5~1 h,指导帮助患者慢慢放松压迫的弹力绷带。

1.3护理方法:在穿刺之前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穿刺之前心理十分紧张恐惧,这对于穿刺的质量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微笑的为患者讲解穿刺的流程;血液透析中对患者进行内瘘护理,指导患者于透析期间控制摄入水量,预防体质量的过多增加,观察穿刺之处是否存在渗血现象,察看针柄胶布是否粘接牢固;在透析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取弹性绷带按压棉球20 min左右,其力度可以不会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搏动为最佳,视情况2 h左右再取下棉球。全面的为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2 结 果

通过全面护理干预和有效的穿刺技巧,36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2667次,穿刺成功2665次只有2次穿刺不成功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可谓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正常透析的生命线,其具备安全、有效、使用期限长等优点,进而一跃成为当前最佳的血管通道[3-4]。其是否充盈直接影响着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量,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透析质量。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与综合护理意识对于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意义重大。

3.1穿刺技巧:在为患者进行穿刺之前,首先观察内瘘及四周的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现象或出血点情况;取听诊器检测内瘘口部位有无搏动。选取弹性相对较佳的血管,尽量躲开关节与静脉瓣,其中特别窄小的血管不适合实施穿刺。穿刺点需在离内瘘口5 cm之上的位置,其消毒区域的直径应多于8 cm;动静脉尽量不要在在同一个血管上来进行穿刺,禁止定点法实施穿刺。

进针之前先使用食指指腹摸清血管走势、深浅和管壁厚度,把皮肤进行消毒,再扎紧止血带;用左手拇指压紧皮肤按住血管,将其加以固定,若皮肤较为松弛的可同时压紧血管两侧的皮肤,以减少血管的滚动,使其自血管右侧进入;若血管壁较为厚硬的,可取血管上面将针穿进,角度需偏大,待针头斜向进入血管至回血之后再稍微平向进针,速度尽快,以防进针过程中造成血管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血液溅出;在进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时把针尖斜面向左或向下可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在穿刺成功以后取创可贴将针眼部位遮盖。穿刺时相同的部位不适合反复进行,用以避免局部皮肤变薄和透析过程中出现渗血问题。拔针的时候需在针尖离开皮肤之后并立即按压血管,此时力度不可过大,其角度应和穿刺时的角度接近,待针头被拔出之后手臂可以稍稍升高,用来加快止血,增加压力以预防渗血的出现,等到听见血管杂音为适合,保持压迫时间为5~10 min,若遇到血小板低或者伤口不好愈合的患者应增加按压时间,用弹力绷带将其包扎并固定2~4 h。

3.2护理对策

3.2.1穿刺之前的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偏差多次穿刺失败,使得其穿刺之前心理十分紧张恐惧,或不信任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故此时能与患者沟通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可选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新瘘的穿刺,赢得患者的信赖。一边操作一边和患者进行交流一些有趣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紧张害怕心理,保证内瘘穿刺的成功率。

3.2.2血液透析中内瘘护理:在患者实施透析时多作巡视,密切注意穿刺处是否存在渗血,一旦出现渗血需用后棉球按压止血,或者变换穿刺部位,还可以使用无菌棉线自穿刺针针眼压紧且取胶布将其固定于皮肤上。穿刺肢体应严格制动,甚至可使用夹板来固定。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严禁过多过快超滤,以至于提升血液黏度,使得血压下降,同时吻合口血流量与心排出量缩减,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动静脉压力的变化。指导患者于透析期间控制摄入水量,预防体质量的过多增加。最后观察穿刺之处是否存在渗血现象,察看针柄胶布是否粘接牢固,避免脱针,并查看管道是不是畅通无阻或弯曲受压[1-2]。

3.2.3透析结束后的护理:待透析结束,首先取碘伏将针眼实施消毒,应用创可贴把针眼黏贴遮盖,之后再取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需注意的是拔穿刺针的时候禁止其于血管之内摆动,选择20°方向慢慢将其拔下,之后立即加压,以缓解一定程度的疼痛,且不会出血。其中压迫处选在穿刺点之上0.2~0.3 cm地方,即针尖入血管的部位。由于内瘘压力较大,取弹性绷带按压棉球20 min左右,其力度可以不会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搏动为最佳,视情况2 h左右再取下棉球[3-4]。

3.2.4血液透析期间的护理:①确保造瘘侧皮肤清洁,严禁触摸针眼和四周的皮肤,即每次实施透析之前都应先清洗内瘘侧肢体,保持其清洁,且透析后严禁洗澡,防止被感染[5];②严禁于内瘘侧量血压,静脉采集血液、输液。患者的衣服袖子不可太窄,而手臂更不可长时间被压,也不可长期90°屈肘,以阻止瘘管弯曲进而给血流量造成影响,导致阻塞。③内瘘侧上肢不可提重物,尽量消除因此而带来的血管过度扩张。④指导或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学会自我监测,每天3次,即自我检测动静脉内瘘是否存在震颤和血管杂音,一旦发现其消失或疼痛,需马上至医院就诊。

动静脉内瘘可谓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故保护好内瘘属于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若能使内瘘保持长时间的畅通,既可以给透析提供保障且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又能减少患者身体遭受的伤害并减轻其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全面的护理干预及其丰富的穿刺经验,可以预防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强化患者的自我检测也是提升内瘘使用期限的前提条件。所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充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能力,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才可以确保透析的充分性,从而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采取有效合理的穿刺技巧与全面综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升穿刺的成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1]马芳.吴欣梅.浅谈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路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9(16):251-252.

[2]白福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85例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8(13):231-232.

[3]田小怡.田继红.李慧.等.新穿刺法对延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影响[J].医药杂志论坛,2009,15(12):211-212.

[4]陈湘.丁灵莉.穿刺建立动静脉内瘘228例的护理体会[J].西部医学,2010,6(2):85-86.

[5]杜春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32-1834.

[6]刘春凤.血液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4):985-986.

R473.6

B

1671-8194(2015)16-0248-02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技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指正要有技巧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