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与护理

2015-01-24 02:18唐成花雷红卫邓渐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尿激酶成功率溶栓

唐成花 雷红卫 邓渐英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400)

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与护理

唐成花雷红卫邓渐英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400)

目的 对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滴注尿激酶的应用方法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透析导管透析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透析前采取25万U尿激酶滴注,对照组在透析前采取15万U尿激酶滴注,对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时,应用尿激酶进行滴注具有显著溶栓效果。在溶栓时做好护理工作,促使溶栓效果进一步加强。

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尿激酶

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建立上存在困难时和无法耐受或维持动静脉内瘘时建立了有效血管通路。然而,在透析导管长时间应用下,导管周围容易形成纤维蛋白鞘,致使导管堵塞,从而对患者血液透析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给医患双方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导致拔管。因此,进行积极溶栓处理,保持导管通畅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为对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有效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笔者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透析导管透析患者40例,采用不同尿激酶滴注方案进行溶栓处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长期留置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透析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5~69岁,平均49.6岁;导管留置时间为3~39个月,平均23个月;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患者置管时间为3~10个月;普通肝素常规量抗凝;均采用右颈内静脉入口,使用美国Covidien llc公司提供的带涤纶环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型号为13.5Fr×36 cm;尿激酶为辽宁天龙药业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10万单位/支),在透析时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发现患者血液透析流量低于250 mL/min,且存在血流中断现象,回路静脉压有增高现象,可将生理盐水向导管中顺利推入,而血难以自导管中抽出。X线下检查导管位置正确,且无脱管等情况发生,静脉造影检查中发现导管周围有纤维蛋白鞘形成。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形成纤维蛋白鞘动脉端17例,静脉端9例,对照组形成纤维蛋白鞘动脉端18例,静脉端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置管时间、透析例次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溶栓前仔细检查患者的导管堵塞情况及其静脉造影表现,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激活凝血致活酶时间。观察组透析前应用滴注尿激酶溶栓,在2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25万单位的尿激酶,用注射器将管腔内的肝素溶液抽尽后分别在导管的动静脉管腔中使用输液泵滴注100 mL(含尿激酶12.5万单位)溶液,滴注时间2 h,滴速10~15滴/分,滴注完成后进行无肝素透析。对照组在2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5万单位的尿激酶,其他操作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展开2周处理。

1.3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溶栓效果判定,并对2个月复发率进行对比。溶栓成功判定标准:在溶栓治疗完成后,利用20 mL注射器进行迅速回抽和推注血液时无阻力,4 h血液透析血流速度在250~300 mL/min,无血流中断现象的出现,能够满足血液透析需要。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2周治疗后动脉端溶栓成功16例(94.1%),静脉端溶栓成功8例(88.9%);总溶栓成功率为92.3%(24/26)。对照组2周治疗后动脉端溶栓成功14例(77.8%),静脉端溶栓成功6例(85.7%),总溶栓成功率为80.0%(20/2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月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44.0%(11/25),观察组复发率为11.5%(3/26)。观察组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3.1对纤维蛋白鞘形成和治疗的认识:半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通过颈内静脉直接到达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水平,具有较高的血流量。血液透析时高血流量通过导管口长时间冲击血管内膜,使内皮细胞裸露,纤维蛋白原和凝血物质释放,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周围,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周围的袖套样纤维蛋白鞘。其好发部位为静脉壁和导管周围接触点。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过程是机体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这一异物的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自身调整修复的过程[6]。只要导管留在体内,机体就会针对导管做出保护性反应而不断形成新的纤维蛋白鞘,所以现有治疗方法只能短暂改善导管功能障碍,而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纤维蛋白鞘的再次发生。纤维蛋白鞘可致血栓形成、继发感染或管路功能障碍,在拔除导管后易引发肺栓塞等。对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利用尿激酶滴注进行溶栓处理,促使导管保持畅通,有效延长其应用时间,对老年、糖尿病、肥胖患者透析治疗的继续尤为重要。

尿激酶溶栓是国内外对纤维蛋白鞘加以治疗的重要方法。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滴注可使尿激酶逐渐渗透到导管周围凝集的纤维蛋白中[3],将纤溶酶原激活形成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降解,从而溶解血栓。尿激酶在透析导管溶栓治疗中剂量尚无明确规定[1],在应用尿激酶进行处理时,不同溶栓方案有不同溶栓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2护理

3.2.1溶栓前,仔细询问有无溶栓禁忌,如血小板减少、活动性出血等现象;严格执行医嘱,签定知情同意书;为患者讲解溶栓相应知识,加强解释工作,促使其对治疗过程积极配合。使用尿激酶当天避免各种注射穿刺。尿液酶保存于冰箱中,尿激酶溶液现配现用。女性患者月经期避免使用。

3.2.2溶栓处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不宜它用,如抽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禁向导管内推注液体。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对出血等并发症及药物过敏反应严格观察,及时有效处理。

3.2.3完成溶栓处理后,避免导管再次堵塞问题。严格展开导管封管工作,每次下机后,脉冲式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内残血或部分血栓形成,以免影响导管出入口处的血流运行。有条件患者,采用坐位透析,利于血液顺利下流,减少导管血流不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时,应用尿激酶进行滴注具有显著溶栓效果。在溶栓时做好护理工作,促使溶栓效果进一步加强。

[1]Santilli J.Fibrin sheaths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cclusions: diagnosis and managem ent[J].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2,5(2):89-94.

[2]孟秀云,姜立萍,杨敏,等.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对隧道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82-783.

[3]杨萍,张云霞,王丽敏,等.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28-29.

R473.5

B

1671-8194(2015)16-0254-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成功率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