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与壮医体质治疗学内涵初探

2015-01-25 03:28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林朝文李克明李晓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壮医禀赋体质

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林朝文,李克明,李晓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与壮医体质治疗学内涵初探

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林朝文,李克明,李晓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的生理观,“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理论的病因病机理论,“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通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后天因素,但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也值得重视。壮医理论中有关于体质类型的论说,涉及到先天禀赋遗传因素。先天禀赋遗传因素的不同是形成不同体质类型的重要基础因素,通过辨明不同的体质类型以及易感的“通路病”,将辨病与辨质相结合,有利于壮医个体化治疗,同时通过对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与体质类型关系的探讨,也有助于补充“毒虚致病论”的病因病机内容。

壮医药;三道两路;毒;体质

“三道两路”理论作为壮医理论中生理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认为人体“三道”即谷道、水道、气道及“两路”即龙路、火路,是人体内的5条重要通道,通过三道人体获得保持身体健康所需的气、水谷等营养物质,并将代谢物排出体外,而通过两路的调节作用,人体保持与内外环境的协调性,让机体和外部环境相适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壮医理论“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和谐状态。“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理论的病因病机理论,认为“毒”是后天致病的重大因素,并由此确立了“解毒”的治疗原则。然而,壮族有布越、布土、布侬、布傣等族系[1],不同的族系有体质的差别,体质的差异涉及先天禀赋因素。对于疾病的治疗,单以后天致病因素为出发点显得不够全面,需要结合先天禀赋体质因素,这样有可能实现个体化治疗并提高疗效。因此,从禀赋遗传角度拓展壮医对一部分遗传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在病机上丰富壮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内涵,并指导体质治疗学的临床实践。

1 壮医“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和体质分型的内涵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为,“水道”相当于人体的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出汗液、尿液的通道,主要的功能单位是肾脏和膀胱;“谷道”相当于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的通道,主要的功能单位是食道和胃肠道;“气道”相当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的通道,主要的功能单位是肺和气管;“龙路”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血液运行的通路,主要的功能单位是心和血管;“火路”相当于神经系统,是人体受到刺激后信息或信号的传导通路,主要的功能单位是巧坞(大脑)及其支配的神经。

壮医理论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三道阻滞、两路壅塞的结果。如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三道两路的畅通,这样人体之气才能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平衡,即“天、地、人”三气同步,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因此,任何导致三道阻滞、两路壅塞的因素均是致病之因,其中“毒”和“虚”是最主要的病因。在壮医理论中,“毒虚致病论”认为“毒”是后天致病因素,“毒”的含义比较广泛,既包括有形之毒如毒蛇虫豸、痧瘴蛊毒等,也包括无形之毒如火热、风邪、水湿、寒邪等,人体遭受“毒”邪侵害,正气必然会与之抗争,如果人体体质本虚、正不压邪,则导致人体正气更虚,演变为“毒”、“虚”并存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辨明“毒”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辨清容易遭受该毒伤害具体的三道两路,有利于在进行治疗时采用相对应的通“三道”或通“两路”药,或采取相应的外治法等手段,将盲目用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点。那么如何较好地辨明“毒”邪侵犯的具体道路呢?壮医理论中有关体质的论说内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表现出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特性,这种稳定的特性决定着个体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2],先天禀赋与遗传是决定与影响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重要因素。在针对个体体质进行研究时,必须重视先天禀赋与遗传因素的重要基础作用,对于同一族系的人群,由于个体先天禀赋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

壮族有布越、布土、布侬、布傣等族系,不同族系其体质是有一定差别的,尽管在壮医理论中并没有正式创立体质学理论,但在壮医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在壮医理论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有很多对不同壮族族系及其不同体质而进行疾病预防或治疗的记载。如对于布越族系,其典型的躯体特征是整体上身材矮小、干瘦,但在文化传统和心理特性方面表现为喜欢与人交流、喜欢舞蹈。而对于布土族系而言,其心理行为则多见急躁、易冲动、爱争吵等,从体质角度比较,布土族系比布越族系对瘴毒更具易感性,因此布土族系更重视对瘴毒的预防保健,多喝些有解毒作用的凉茶或在衣物、房间悬挂用芳香辟秽药,如佩兰叶、艾叶制成的香囊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 壮医“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和体质分型的联系

壮医理论的起源、发生、发展、成熟以及形成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含丰富的内容。在壮医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也有将辨病和辨质相结合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根据不同体质防治疾病也是壮医理论的应用特色之一。我们在前期对本地区壮族群众壮医偏颇体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初步总结[3-4],结合壮医“三道两路”理论的论说,从壮医治疗“道路病”的实践出发,初步对壮医体质分型及“道路病”的治法进行总结如下,以供讨论。

2.1 火型体质

体形瘦长,手足心热,平时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身体羸弱,大便干燥,舌红少苔。心理特征为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治宜解火毒、通“水道”、“谷道”。方药主要以马蓝、白筋、马鞭草、马连鞍等具有显著通“水道”、“谷道”作用之品,也可以采用壮医外治法的药物熏洗疗法以疏通“水道”和“谷道”。

2.2 湿型体质

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易困倦,胸闷,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心理特征为性情平和,治宜通调水道、祛除湿气,方药以白牛膝、金耳环、白鹤林芝、爬墙虎等祛湿之品相伍为主,同时也可以综合采用壮医药物熏洗或耳针疗法。

2.3 寒型体质

面色无华,形寒喜暖,唇淡口不渴,精神不振,大便多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心理特征为性格多沉静内向,治宜振奋“龙路”并补虚。方药以白牛膝、白鹤林芝、爬墙虎等祛湿之品相伍为主,其中黄花参、桂党参、血参、大力王等既能通调“龙路”,又能与调气补血之品相配伍。壮医外治法可以考虑采用热熨疗法、药线点灸疗法或火针疗法。

2.4 郁型体质

形瘦者为多,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或胸胁胀痛,或喜太息、嗳气等。心理特征为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治宜调节“气道”,疏通“火路”,舒畅情志,方药以兰香草、水黄连、榄核莲等为主。也可以结合壮医音乐入静疗法,通过怡情畅志而恢复心神健康。

3 “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理论与壮医体质论说相结合的实践意义

人的健康应当是心神和形体的和谐统一,即达到“形神合一”、“天、地、人”三气同步境界。壮医有关体质的论说将心神和形体结合起来,与壮医理论中的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整体观相符合。因此,在运用“三道两路”理论进行辨病时,要将人的心神因素和形体因素综合考虑,将辨病和辨质结合,把握不同人群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

3.1 推动壮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深入研究

体质的形成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与遗传因素作为基础性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施加作用影响体质形成。“三道两路”理论及“毒虚致病论”重点从后天因素论述人体的发病及发展,对先天禀赋与遗传因素的论述较少。由于现代医学发展,在先天因素的现代遗传学研究领域,其水平已经达到基因分子水平,这样使我们对“毒”、“虚”病因的理解得以进一步加深,对“通路病”的内容得以进一步补充,从先天禀赋与遗传因素角度拓宽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的认识,丰富、充实、完善并发展壮医病因病机理论内容。

3.2 促进壮医体质治疗学的研究

壮医“阴阳为本”理论通过对阴阳的论述对疾病进行分类,将疾病分为阴证、阳证显得简单粗糙。随着医学的进展,在诊疗体系上需要将辨病和辨质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成为趋势[5],壮医理论中不乏相关的体质治疗学内容,值得发掘和总结。体质治疗学在针对一部分与体质因素有关的疾病诊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如针对部分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理疾病等。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通过改善体质也可起到辅助加强疗效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此类与体质有关的疾病,就要考虑到体质的差异对疾病的产生、发展、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影响,为采取合适的方药和医技疗法提供有效指导,由此也促进体质治疗学的研究和应用[6-7]。

壮医理论是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医疗实践是个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理论总结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壮医有关体质的论说中挖掘壮医根据体质进行治疗的方式方法,可以拓宽壮医的临床应用并丰富壮医理论内容。

[1]黄汉儒,黄景贤,殷昭红.壮族医学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7,411-412.

[2]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治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7.

[3]唐汉庆,劳传君,林朝文,等.广西百色市壮族群众壮医偏颇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 (1):1-3.

[4]唐汉庆,黄秀峰,梁楚晗.构建现代壮医体质学理论可能性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7-8.

[5]袁冰.基于整体论医学的体质医学的发展走向[J].世界中医药,2013,8(7):811-814.

[6]任国华,郭增元.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20-122.

[7]彭明德,彭英琦.中医体质健康问题描述和体质类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92-95.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Academic Value of Theory of‘Three Passages and Two Channels’,‘Diseases Due to Toxin and Deficiency’,and Zhuang Medicine Constitution Therapeutics

TANG Han-qing,HUANG Cen-han△,HUANG Xiu-feng,LIN Chao-wen,LI Ke-ming,LI Xiao-hua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Baise 533000,China)

The theory of‘three passages and two channels’is physiology of Zhuang medicine and the theory of‘diseases due to toxin and deficiency’is pathology of Zhuang medicine.Toxin and deficiency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channel diseases’in Zhuang medicine,however,heredity is deserved to be discussed.There are some comments on constitution types in Zhuang medicine which are involved with heredity.Hered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hat forms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onstitution by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 and‘channel diseases’,meantime,to supplement contents of the theory of‘diseases due to toxin and deficiency’.

Zhuang nationality medicine;Theory of“three passages and two channels”;Toxin;Constitution

R29

:A

:1006-3250(2015)11-1413-03

2015-03-22

唐汉庆(1976-),男,广西合浦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民族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黄岑汉,教授,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Tel: 0776-2848811,E-mail:hchgx@sina.com。

猜你喜欢
壮医禀赋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