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搭建对设计企业的示范效应

2015-01-25 14:05夏熔静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5年5期
关键词:协同系统设计

夏熔静(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搭建对设计企业的示范效应

夏熔静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与统一。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二等奖。

管理信息系统;协同设计平台;即时消息系统;集成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实施背景

集成化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能够从局限于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扩展到企业生产运作全过程的管理,它是包含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管理系统的集成,真正实现了对信息动态实时的跟踪性的管理,并且实现了各种应用模块直接存取共享数据。

平台的搭建,帮助设计企业形成基于统一的业务架构、运行和协作环境,实现高效和紧密的业务协同,强化并规范设计企业的业务管理。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支撑体系,使得设计企业基础业务要素和资源的构建、修改、共享和管理得到统一,从而解决了设计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设计管理与业务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不关联、不共享的问题。实现了设计院各个业务模块之间的底层数据关联,根据设计院的业务岗位、职能范围组织业务功能模块,重点突破了以往管理系统单纯按照功能模块划分业务系统的局限,系统底层数据得以贯通系统各模块及协同设计平台、即时消息系统,实用性大大加强。

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工程设计企业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传统、落后的手工管理与设计方式,在统一的通用平台上集成应用,实现管理数据互通、信息有效利用和共享,提高管理与设计工作效率;准确、实时地为领导提供准确的管理数据,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至今还未有一个设计企业完全真正实施项目管理系统,更不用说集成。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模式未确定;软件技术发展不成熟;缺乏示范效应。

1.2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内容

“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采用部门工作平台、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管理与协同设计一体化、自由工作流程等先进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设计院信息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与协同设计平台数据无法交互、用户权限设置无法统一等问题,而且开放性、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强,都有较大地提高。其系统特色如下。

1)“SIAD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是集管理信息系统、协同设计平台、即时消息系统三位一体的集成化平台。打通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设计管理、协同设计及信息沟通等异构平台从权限管理、项目策划再到任务下达底层数据通道的“任督二脉”,使得三系统完美融合在一起。

2)采用“部门工作平台”的关键技术,相当于为每个部门开设了一个“网上办公室”,每个“部门工作平台”包含本部门的全部职能,而且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全部操作都可以在“部门工作平台”内完成。将“业务办理工作平台”与“应用系统”分开,满足了不同职能的管理需要,使用者很容易“对号入座”,应用更加亲切、自然,操作更加简便、顺手。在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发生变化时,又能迅速地重新组织应用,业务、管理不受任何影响。

3)在先进的PLM思想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内设计企业的现实特点和应用条件,以数据仓库、网络协同和项目信息化管理、CAD嵌入技术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从客户需求跟踪、到投标、签订合同、下达任务通知、项目策划、设计输入、互提资料、图纸设计、设计校审、图纸打印、出版、交付、收集、归档、利用、档案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

4)为设计人员服务,提供明确的引导、提高设计协作效率;为设计管理者服务,提供有效监控手段,提高成品质量、规范设计管理、缩短工期。

5)项目管理(项目信息、合同管理、收付费管理、客户管理等)、设计管理(项目及人员策划、ISO质量管理、项目周报、里程碑节点、项目工时等)、协同设计(由设计、提资到成品的全过程管理)、图纸打印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6)设计、打印、收集、归档、入库、利用的一体化管理。

7)支持项目组成员在混合环境(多种版本AutoCAD、多个专业CAD软件同时使用)的协同设计。

8)采用全新的“自由工作流”设计思路,兼顾规范管理的要求和现实条件的可能,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既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又使业务流程顺畅流转。

9)实现业务数据的录入、管理、流转审批的一体化管理。

1.3项目特色

本项目的起点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中领先地位。系统的搭建采用了新一代服务型业务基础平台和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体系结构。系统提供各种灵活的配置工具,可以快速创建业务模型,更好地满足业务管理的发展变化需要;提供更方便的后续维护能力,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特色一:一体化。由项目策划→合同管理→客户管理→质量控制(ISO 9001)→协同设计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所有数据单次输入,无信息孤岛产生。

特色二:互联网设计中心。基于互联网的设计中心加移动互联应用。

特色三:无纸化图档管理。基于安全电子签名辅助图档无纸化管理。

本项目研究重点是基于特色一。在2013年完成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将把研究的工作重点放在设计中心向互联网延伸(包含移动互联应用)和电子签名辅助图档无纸化管理。

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统一、强大、可扩展的业务运行环境,来构架、简化、集成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管理提供了全面支持,帮助企业成为紧密协作的整体,实现高效的业务管理和控制。可以方便地添加、扩展、重构业务逻辑关系和业务系统,以应对企业业务、管理的调整、变化。 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出符合实际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及业务功能,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实施周期、降低系统的实施风险和成本,实现综合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1.4项目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单纯依靠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必然提到了整个企业的议事日程上。

本项目研究要做到系统部署合理,研究结果总体达到国内同行业中先进水平。将把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项目的推广,提升设计行业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

2 项目的技术分析

系统提供多条技术路线、多种解决方案。可以适应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层次,支持多种解决方案建设能力。具体研发内容如下。

1)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

以经营生产、设计管理为主线,在“第二代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上进行建设,以经营生产管理数据为基础建设相关院领导管控平台;配套建设企业信息门户和部门工作平台,同时升级即时通信系统及经营历史数据导入。主要研究和建设内容包括:企业信息门户(EIP);院领导管控;经营生产管理;设计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升级;即时通信系统升。

2)第二部分:协同设计系统

为设计人员创建协同设计的工作环境,固化制图标准,提高团队设计协作效率,减少错漏碰缺,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与设计管理集成应用,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协作管理的水平。主要研究和建设内容包括:协同设计平台;图纸打印管理系统。

3)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创建企业信息门户(EIP),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信息化管理与工作环境,单击“登录”,统一安全认证,便于收集、管理、发布和利用企业的各类共享信息;

(2)建立院领导管控平台,为领导提供方便地监管、办理分管业务的网上办公环境;

(3)建立各部门的工作平台,可以根据职能方便地办理本部门的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

(4)根据ISO质量管理的要求,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

(5)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全面升级;

(6)大容量文件、信息传输速度快,可以提高设计人员的沟通效率;

(7)设计项目管理完成设计策划后,在服务器与设计人员计算机上同时创建对应的设计工作区和项目文档目录结构,并自动完成项目目录的授权工作。设计管理系统中设计人员发生变化后,协同工作区的项目文档目录权限也自动变化;

(8)图纸打印的同时,系统自动收集所有与图纸相关的文件,智能分析图纸属性,如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图名、图号、出图日期等信息。工程图纸打印的同时,图签信息自动入库,实现图纸批量入库建档。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通过与各部门的交流沟通,研究建设内容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2)管理先行、信息化只是“固化、约束、强制、有效监控”等手段;

(3)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和业务基础平台,确保今后的可扩展性、集成性,要能自己驾驭;

(4)做好充足的资金预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5)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时,要能站到比较高的角度,考虑今后企业生产管控模式转型、管理提升、设计工具改变的需要;

(6)同步建设信息化相关制度和标准;

(7)重视信息采集环节,单点输入,多点共享;

(8)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解决了跨系统权限策划的难题。

3 市场、条件分析

3.1市场分析

目前国外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虽领先于国内(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国外的管理软件因其采用的标准规范、设计企业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方式、使用习惯等与国内设计企业及使用人员的差异非常大,直接引进往往“水土不服”。目前,国内设计企业中鲜有直接采用国外管理软件的成功案例。

而很多国内的设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商没能很好的理解设计行业管理特点,在研究、支持设计企业业务需求和实际应用上投入不够,希望将个别成功案例套用到其他企业,难以满足设计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国内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普遍不好,设计企业核心业务的完整解决方案信息化投入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成为制约行业技术进步的一大“瓶颈”。再者,开发商往往局限于单一技术手段,只能满足单向性需求;软件功能固化,有的机械照搬国外先进理论,偏重细节和固化流程,无法适应国内设计企业不同的组织、业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全局要求;由于软件架构不合理,遇到设计企业组织、人员、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只能重新开发,也使得这些系统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

目前困扰国内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难题有:

1)设计院的管理都是按照“职能分工”行使的,院领导有各自的分管范围,职能部门有各自的职能。而以往管理信息系统“用不起来”的一大弊端,就是按照不同的业务系统而不是“职能分工”组织应用,如领导批阅公文要进办公系统,查看经营报表要退出办公系统,再进经营管理系统,使用非常不便。

2)大量工作流程方式是按照理想条件下的流程固化、以表单驱动的原则设计的,难以满足设计企业“既要严格管理,又需要有一定弹性”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使用不方便、不灵活。

而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平台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多级、服务型技术架构,模块化功能与通用平台集成应用,类似于微软SPS的多级门户应用方式,界面友好,配置性好、扩展性强,应用效果好,提供了完整、实用的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在灵活适应设计企业现行业务管理模式、满足复杂管理要求和调整变化上比国内外同类软件更具优势。

3.2条件分析

1)管理水平:领导人、项目经理、管理班子、经营管理制度;

2)技术基础: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知识产权、专利申报;

3)产品及服务:产业化程度、产品及服务的定单;

4)开发环境或设备设施。

我公司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一直重视信息化的研发与投入,2014年又将“基于互联网的设计中心加移动互联应用”及“基于安全电子签名辅助图档无纸化管理”与前期上线的“SIAD一体化平台”的整合正式列入公司研发课题,由分管院长负责领衔投入研发。

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通过项目实施,能够构建起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成熟核心基础定制平台,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方便地添加、扩展、重构业务逻辑关系和业务系统,应对企业业务、管理的调整、变化。降低系统的实施风险,同时提高设计企业自己驾驭系统的能力。

2)“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使得全公司所有设计项目由合同管理到合同评审再到设计评审、设计质量管控,由经营计划到项目运营控制再到协同设计、设计交付,均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下完成。能有效的监控并覆盖全部项目设计运营的全过程。

3)有效地促进了ISO 9001质量贯标工作,设计人员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要求的意识明显提高,基本消除了“事后补单”的现象;设计隐患得到有效控制,设计质量有了保证。内、外部质量审核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质量记录和数据真实、可靠、实时。

4)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业务职能部门与核心业务实现了信息化和“无纸化”管理,沟通成本大大降低,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实现了部门之间、相关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管理信息的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和充分共享。

5)设计效率明显提高,系统引导性强,生产人员任务明确,每天一开机就能及时看到本人承担项目的进度提醒,及时处理各种待办事务,避免工作延误;设计人员在统一的协同设计平台开展设计工作,协作效率得到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

6)“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技术水准与实际应用效果俱佳,对其他设计企业也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特别是提供了ISO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实用的技术手段,改变了ISO质量贯标要么靠强制、要么靠自觉的被动局面;“项目立项—策划—协同设计—打印—归档”一体化设计管理的成功实践,破解了“设计项目管理难,协同设计难,设计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难”的难题;这两项突破,如能被勘察设计企业广泛采用,将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设计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与统一。这也正契合了国家住建部明确提出的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技术发展集成化的要求。平台的搭建,简化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企业竞争与自身发展的必然,是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与国际工程公司接轨步伐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方面深化应用和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二等奖。

Discussion on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Desig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Platform”Building on the Design Enterprises

XIA Rong-jing
(Su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mited by Share Ltd)

The “desig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platform” could realize the network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CAD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the core, as the main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highly integrated and unified. The project won the 2012 annual Jiangsu province eighth national excellent engineering design of Computer Software Award tw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operative design platform;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协同系统设计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WJ-700无人机系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