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的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特征分析

2015-01-26 21:05王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7期
关键词:乳头状实性胆管

【摘要】目的 探究胆管的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别采用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12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胆管扩张型9例,表现为胆管囊柱状扩张,内部见实质肿块;囊实性肿块型3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或内附小结节。结论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采用CT和MR检查,影像学特征明显。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25

作者单位:022150 呼伦贝尔,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CT and M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le Duct in the Papillary Tumor of the Bile Duct

WANG Bin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Hulun Buir 0221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bile duct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respectively using CT and MR imaging feature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 were selected by MR and CT,and their imaging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ilatation of the bile duct type in 9 cases,performance for the expansion of bile duct cystic columnar,internal saw substantial mass,cystic and solid mass in 3 cases,solid and cystic masses or elementary school of nodules. Conclusion The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 was examined by MR and CT,and 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obvious.

【Key words】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CT,MR,Features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属于一种存在于胆管内的乳头状肿瘤或绒毛状肿瘤,大多数患者可合并胆管扩张,部分患者肿瘤部位可分泌粘液。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发生特点较难掌握,即可发生于胆管结石者,又可发生于不存在早期胆道病变者 [1],病例特点模糊,临床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研究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我院选取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中选取12例,均符合临床中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标准 [2],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4.9)岁,经体检发现胆道内结石3例,肝肿物4例,因腹痛或腹胀等症状来院就诊5例;其中7例患者存在胆石症,部分患者曾经过手术治疗,平均病史(10.8±1.6)年,5例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胆汁肝硬化。

1.2 方法

1.2.1 CT检查 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仪器为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仪器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300 mAs,控制管球旋转时间为0.5 s/r,影像学重建使用常规腹部软组织标准计算方法;常规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肝脏下方约5 ㎝部位,主要分为动脉期扫描和门静脉期扫描等。扫描前指导患者饮水500~1 000 ml,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向内注入100 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300 mg/ml碘帕醇),控制注射速度为2.5~5 ml/s,动脉扫描可延迟25 s后开始;CT增强扫描:9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控制注射速度为3.5 ml/s,25 s后收集动脉期影像资料,60 s后收集门静脉影像资料。

1.2.2 MR检查 患者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仪器为Discovery MR 750 3.0 T磁共振仪,主要采用轴面和冠状面扫描,其中T 1WI使用GRE序列(TR 180 ms,TE 4.87 ms,FA 80°),T 2WI使用FRFSE序列(TR 156 ms,TE 6.18 ms,FA 90°);MR增强扫描:T 1WI使用GRE序列(TR 290 ms,TE 5.12 ms,FA 80°),T 2WI使用FRFSE序列(TR 144 ms,TE 6.18 ms,FA 90°);冠状面和轴面均使用LAVA序列,指导患者屏气15~21 s;利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注射钆喷替酸匍甲胺0.1 mmol/kg,控制速率为3.0 ml/s,具体扫描参数包括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二维FRFSE序列、三维FRFSE序列,并行投影重组。

1.3 研究方法

通过CT和MR扫描检查后,利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检查标本,采用石蜡行包埋切片处理,之后采用HE染色,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和表现特征;同时收集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形态和图像特征、是否存在胆管扩张或胆管结石、胆管内外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壁结节以及肿瘤出血或钙化等症状。

2 结果

患者病灶分布表现为6例左肝,4例右肝,累及胆总管和累及全部肝内外胆管各1例;影像学表现:(1)9例胆管扩张型,病灶特征主要表现为:胆管柱状扩张或囊柱状扩张,合并有胆管内部肿块或内部结节,各肿瘤组织呈现出大小不均、形态不一的结节状、乳头状或肿块等,可顺着机体胆管壁向腔内生长,其中局灶性肿瘤3例,多灶性肿瘤4例,可完全填充胆管,2例顺着胆管壁呈现出匍匐状蔓延趋势,主要表现为胆管壁增厚,且向外浸润生长。(2)3例囊实性肿块型,病灶特征主要为:囊实性肿块,肿块未与胆管沟通,2例为囊大结节小型,结节显著强化,附近胆管未出现扩张征象,1例为囊肿实性型,血供丰富,伴有出血症状,附近存在少许囊性区,肿瘤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无胆道结石,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阴性。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常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管系统肿瘤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症主要包括胆囊和胆管肿瘤,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一组发生于肝胆管内的、乳头状良恶性肿瘤的总称,患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文献 [3]报道该病症与胆道结石、胆道炎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和胆管合流异常等因素有关。

早期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症状较隐蔽,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等到确诊时患者病情多已属晚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病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临床需采取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结合率高的检查方法对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或疑患有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患者进行及早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临床治疗方法。当前环境下,临床多采用CT和MR对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据多项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满意。为进一步研究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采用CT和MR检查所呈现的影像学特征,最大限度的减少诊断误差,提高治疗效果,我院选取1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和MR扫描检查,最后结合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发现12例患者中出现9例胆管扩张型和3例囊实性肿块型,而不同类型病情患者病灶特征也各不相同。

总而言之,临床分别采用CT和MR对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进行扫描检查,能够快速、有效发现病灶位置,并经影像学资料显示病灶特征,可加深患者对病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乳头状实性胆管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儿童实性颈部异位胸腺的影像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