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单位水管体制改革的成果与思考

2015-01-27 00:01王志杰胡涛岳芳程程
治淮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水管水利水利工程

王志杰 胡涛 岳芳 程程

浅谈基层单位水管体制改革的成果与思考

王志杰 胡涛 岳芳 程程

一、综述

根据国务院批转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和沂沭泗局部署,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所属6个基层水管单位均参加水管体制改革。2004年9月,二级坝局、韩庄运河局作为淮河水利委员会首批7个试点单位,率先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探索,并于2006年1月顺利通过淮委验收。2006年1月起,上级湖局、下级湖局、韩庄枢纽局、蔺家坝局四个基层水管单位全面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并于2008年1月全部顺利通过验收。改革的顺利推行,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理顺了维修养护工作开展模式,保持了工程标准,改善了工程面貌。

二、水管体制改革成果

1.理顺了管理体制和机制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下级湖水利管理局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明确下级湖水利管理局为具有行政职能的正科级流域水管单位,赋予了所辖管理范围内直管工程及相对应水域的新职能,确立了权责明确的水利管理新体制,明晰单位职能,实现“管养分离”,改变了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弊端。

2.落实了经费来源,改善工程面貌

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维护资金的投入。水管体制改革前水管单位经费短缺,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工程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始终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有制度保障的渠道,工程日常维护难以得到经费支持。2006年,水利部《关于批复2006年预算的通知》(水财经〔2006〕152号)及《关于全面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并拨付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通知》(水财经〔2006〕449号),明确了下级湖水利管理局“两费”支出,财政来源为财政拨款,畅通了经费渠道,保障了基层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养护的经费支出。经费的足额、有序投入,有效遏制了工程的老化、退化,确保了工程的完整、安全和正常运行,提升了直管工程形象面貌。

3.推行管养分离,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沂沭泗局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注册成立了枣庄市安澜水利工程处,6个基层局施行管养分离。下级湖水利管理局共有9人分流到安澜水利工程处,顺利实现了管理单位、维修养护企业的人员、机构分离。改革采取竞争上岗模式,根据工程管理与养护需要,定员定岗,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水管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工程维修养护采取合同化管理,由维修养护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养护,养护人员具有多年养护工作经历,熟悉工况,既解决了分流人员安置保障问题,又提高了工程养护水平。

三、水管体制改革中发现的问题

1.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低

现行的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编制完成于2004年,详细规定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工程量及养护单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市场上人工、材料、机械费用也已增长,水利工程单位工程量的维修养护成本大大增加,原有定额标准不能适应现阶段养护工作,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亟待提高。

2.基层管理单位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水管体制改革以来,根据下级湖水利管理局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事业编制总人数34名,其中行政人员编制15名,公益事业人员编制19名。单位实际在职人数24名,行政人员编制8名,公益事业编制人员16名,在职人数少于批复编制人数。流域基层水管单位担负着辖区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行政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基层水管人员需长期驻守工程一线,环境艰苦,工作压力大。基层人员偏少的现状进一步加大了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工程正常运行,制约了管理单位的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3.养护人员分散管理,未形成合力

基层局与养护企业签订养护合同,采取合同管理。具体养护工作由安澜处设在基层局的养护处实施,在实际运行中,养护处人员在基层局的协同下进行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养护人员以养护处为单位,分散管理。各养护处只负责所在基层局辖区工程维修养护任务,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集中开展维修养护工作,造成养护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施工成本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4.养护企业基础条件薄弱

水管体制改革十来来,养护企业的基础条件仍旧薄弱,缺少必要的施工机械,日常养护多以简单的人力付出形式进行,涉及到机械施工的项目需对外租用施工设备。这种模式直接增加了施工成本,达不到锻炼施工队伍的目的,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几点思考

1.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继续把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作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水管单位内部制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内部制度,与水管体制改革和单位发展相适应,逐步实现水管运行机制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

2.加快人才引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进一步确立人才引进理念,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改变现有基层单位人才短缺局面。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适应基层水利管理岗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结构分明的人才队伍。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不断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向前发展。注重基层人员的理论知识培养,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观摩,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3.集中统筹管理,力促养护水平上台阶

养护企业人员担负着水利工程日常养护工作,工程面貌改善离不开养护企业人员努力。养护企业要解放思想,完善内部制度,对全体养护人员、施工机械集中统筹管理调配,打破现行基层养护处工程养护单一模式的局限,充分发挥养护人员专业特长和积极性。结合堤防、水闸等工程养护特点,有针对性地成立专业养护队伍,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力促企业养护水平上台阶。

4.继续推进养护企业发展

养护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向着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把自身业务做精、做细;注重企业施工技术人员引进、培养,多举措改善企业人员技能结构,增强企业人员实用技能;注重企业资金积累,增强自身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购置施工所需机械、器材,委派专人维护保养,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中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走科技强企路线,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下级湖水利管理局221611)

猜你喜欢
水管水利水利工程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