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2015-01-27 05:54李婷婷李磊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8期
关键词:九针砭石针具

李婷婷 李磊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李婷婷 李磊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九针是古代用来治疗不同疾病的九种针形或针具的总称。本文从九针的含义、起源、发展、材质的演变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所有文献来自于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希望为研究九针的历史脉络及其更新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希望能够对充分发挥九针防治疾病的作用有所裨益。

砭石;九针;材质;临床应用

九针,针具名,我国最古老的九种医疗工具的总称,出自《黄帝内经》,至宋代的《济生拔萃》方初绘九针图。源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分别为“镵针,长一寸六分、员针,长一寸六分、针,长三寸半、锋针,长一寸六分、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员利针,长一寸六分、毫针,长三寸六分、长针,长七寸、大针,长四寸”。《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九针的出现促进了针灸医疗的极大发展,历代医家虽有论及九针之术者,但对其继承和研究并不好。本人查找了近20年的文献,发现对“古九针”的研究并不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全面整理其内容的专著。目前对九针的研究分为几个方面,本文综述如下。

九针的含义

习针者,无不知九针;针籍者,无不载九针。九针的名与形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已有具体的论述。但是在《内经》中关于九针的含义并未论及,后世医家对其看法也各不相同。

江静波将《内经》中九针的含义归纳为4点[1]:①用作针灸术的代名词。如《灵枢·官能》“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予,众多博大矣”。《素问·三部九候论》云“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此皆意为针灸术。②用作针灸书名。如《灵枢·口问》云“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灵枢·外揣》云“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此之“九针”皆为书名之意。③用作金针之分类。如《灵枢·官针》云“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灵枢·九针论》云“一曰针者,取法于巾……二曰员针,取法于絮……三曰针,取法于黍粟之锐……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六曰员利针,取法于牦……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等等。④用来应天地之大数。如《灵枢·九针论》云“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称、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等等。

韩知渊认为“九针”之含义可归纳为两点[2]:①“九针”之“九”代表无限多,无极数,是变化多端的意思。此点可从《内经》中除了记述“九针”外,还记载了綦针,巾针,絮针等多种不同的针具可看出。②九针的创制与中医的人与自然相应,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密不可分。天地气候变幻莫测,人之寒热虚实也变化无穷,治疗也就不拘泥于一种方法。

赵明山认为九针是将用于治病的针具与天地间的大事物贯通起来[3],并纳入了古代的数字模型范式。

而张天生等、何学斌等和徐萌等则认为[4~6],当从多、级、变三义来分析《内经》中所说的“九针”,而并不是单指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取九数名之,另有所寓。

九针的起源

九针的雏形——砭石:砭石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称。而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砭石是针具的前身,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用来切开痈肿、排脓放血,形状相对固定[7]。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矢猎取食物,同时发现石矢可以用来破皮出血或割治排脓,因而出现了砭石治病[8]。后逐渐总结为砭术,随着历史进入青铜器和铁器时代,针具的出现,在某些功能上代替或者发展了砭石。由此《说文解字》将砭石释为“以石刺病也”,其实这只是对前人将有关砭石的记述加以总结性论述而言。《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美不如恶石”。《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砥(砭之误)针,治痛肿者”。而《灵枢·玉版》载:“故其已成脓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以取也”。《素问·血气形志》亦云“夫气盛聚者,宜石而泻之”、“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等。《难经·二十八难》称“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隋朝全元起释砭石云“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可谓面面俱到。

九针起源地的探讨:有关九针的起源地问题,后世对其看法不一。钟以林认为九针当从南方来[9]。《素问·异法方宜论》有云“南方者,从青铜针的外形观察,作为浅刺医疗工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一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附。故其民普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而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古墓葬群出土的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二枚青铜针灸针,成为九针从南方来的有力证据。顾兆军认为东方为我国的沿海地带[10],那里的人们多以鱼虾为食,易生脓肿疔疮,需要砭石来挑治,刮除污浊,所以砭石从东方来有一定的道理。然王柏灿和张天生则认为九针不可能源出于一个地方[11],其起源是多极的。从文献来看,《内经》中认为九针来自南方;皇甫谧又提出九针自东方来;孙思邈则认为“黄帝受命,创制九针”,而黄帝是中原各族的首领,所以九针从中原来;但从我过内蒙古出土的青铜砭针来看,九针也可能从北方来。所以种种迹象表明,九针不可能源自一个地方。

九针的成型及发展

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后期,由于青铜器的使用以及冶铁术的进步,青铜器日益繁多,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石制品逐渐被淘汰,这在医疗工具方面也逐渐体现,为金属针具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条件。邱连利、贺普仁等都认为《内经》中所记述的“九针”就是萌发于这个时期[12,13]。战国至西汉时期,随着炼铁技术不断提高,九针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九针”的出现和应用实现了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金属冶炼的发展及九针的出现,并没有终止砭石的临床运用。砭石、金属针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并存状态,并且金属针的制备需以砭石作为雏形,然后加以改造。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牧区发现了青铜针,考古专家认为它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的产物,当时是针、砭共存。直到秦、汉、隋以后,“九针”才将砭石逐渐取代。

“九针”的详细记载首见于《内经》,但是其只详细记载了九针的形状和用途,至今为止还未发现《内经》九针的实物,后世医家多根据自己对《内经》原文的理解来绘制九针图形。元代杜思敬据文字记载首先在《针经摘英集》中绘制出“九针图”;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也有“九针图”;清朝吴谦的《医宗金鉴》中亦有“九针式图”。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九针在不同时期的改变。为了满足各科的临床治疗需求,古代医家还创造了多种专科针具,如明末眼科专著《审视瑶函》“金针拨障术”中使用的“金针图”,还有“针烙钩割刀样图”[14]。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九针也发生了一些演变。如针发展为后世的皮肤或丛针;员针和针被现在的临床用于按压和揩摩;锋针发展为后世的三棱针;铍针已为外科临床所用;毫针作为“九针”中的主体;长针是毫针的加长,近代的芒针,即系长针的演进。针具质地也由钢铁或金银发展为普遍使用的不锈钢,坚硬而富有韧性。对于毫针,临床上根据长短、粗细又制备了许多类型,以适应不同的病症、体质与部位。

九针材质的演变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并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目,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人类对疾病和人体认识水平的提高;其二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力的提高,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才使得九针材质从原始的砭石、骨针、木针等发展到了金属针以及用光、电、磁等科技手段制作的针具。有什么样的针具才能有什么样的针刺手法和理论,九针材质的演变对于针灸学的发展有着导向性的影响。综合所查文献来看,后世将九针材质的演变大致分成3个时期[15~18]。

远古时期:砭石作为九针的雏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石器时代,生产工艺技术低下,主要是石头打磨的技术。旧石器时代砭石制作粗糙,种类繁多,但仍以尖形为主;在新石器时代,随着研磨技术的不断提高,砭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针形、剑形、刀形、圆形等[19]。除了使用砭石治病之外,古人还将动物骨骼做成针刺工具,即骨针。在属新石器时代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中,出土了47枚磨制规整、圆扁修长而尖端细锐的骨针,其中有原始的针疗器具是无疑的[20]。甚至还有以牙为材料制成的针具。如在大汶口遗址,往往见死者手中握有獐牙,其中有的獐牙经加工刃部锋利,端部尖锐。骨针往往置于特制的骨管中,常常伴放有牙刀、牙镰。现在出土的针具材质为不易腐朽的石、牙、骨等。但是,在中医“针具”的起源上来讲,“鍼”的前身是“箴”,或者说目前金属针具的渊源是竹箴。很多资料也显示竹质针也是原始针具之一。有学者也认为草木刺也应作为原始针具,只是由于其保存困难,所以至今未见其实物。在新石器末出现了烧陶技术,所以产生了陶针,在新石器的遗址中,也有陶针出土。古人还用过一种特殊的针具——觜,即一些禽类的尖利的喙。

到了殷商时期,铜的合金冶炼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医疗工具的改进。从而出现了铜针,青铜针的出现标志着金属针时期的开始。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所占的主导地位,而用铁针治疗疾病也随之出现。古代除了用铜和铁来制针外,还用金银质的针具。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前的西汉刘胜墓发掘出4枚金针,5枚银针,也说明金银质针具在古代存在。但因其材质价格昂贵、不耐高温、强度不够等原因而未能普及。隋唐五代时期,制钢技术体质已完全确立,到了宋金元时期,炒钢、灌钢技术已经很成熟。而从唐开始逐渐放弃了部分“九针”使用,开始使用毫针,使毫针成为了主要的针刺工具。此时的毫针是钢铁质的,其针尖锋利、针身细长和表面光滑,这些改进使手法操作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明清时期的金属冶炼技术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高峰,灌钢、苏钢、生铁淋口技术的使用,使其针灸器具的光滑度、锋利度、柔韧性以及强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更利于临床操作。

近现代:在20世纪初,针灸界多使用镀锌铁的毫针,辅以少量的金、银合金。30年代初针具的制作开始采用不锈钢,而不锈钢针的出现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9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一种功能性毫针——磁极针,此针采用新型永磁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磁极针集毫针治疗与磁疗为一体,同时发挥针刺与磁疗双重功效,是比较理想的针具材料。除此之外,现代还将声、光、电针灸仪,激光技术、低频脉冲电疗技术、超声波技术,以提高临床疗效。另外,还发明有气针疗法、电针疗法、水针疗法、穴位照射法、激光针疗法、割治疗法、穴位埋线和结扎疗法等。

九针的临床应用

古九针的临床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灵枢·九针论》以及《素问·针解》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在《内经》其他篇章中亦有记载,如在《灵枢·四时气》中就有用铍针和员针治疗腹水的记载;而《灵枢·痈疽》中关于脱疽的截肢治疗,后世推测是用九针中的铍针来治疗。有学者认为[21],九针是我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器械。继《内经》之后,《类经图翼》《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对九针均有记载。《新九针疗法》说[22],古九针虽然在历代医术中均有记载,但关于其临床应用、医案、验案的论述却很少,所以后世才未能悉数继承九针之术,也未能很好地发展。尤自唐宋之后,医家多重药轻针,唯有九针中的毫针保留了下来,其他已几近失传。而近代学者对于古九针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只是局限于单独某一针的研究。如王维娜用古九针中的铍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3];黄奕如用员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24]。

新九针的临床应用:新九针是近代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承袭了古九针之精华的基础上所创制的。“新九针”除毫针(含长针)、三棱针外,共改制了针、磁圆梅花针、针、锋钩针、铍针、火针六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代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25]。新九针自创制以来就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新九针对周围性面瘫、颈椎病等具有良好效果。杨恩来等选用新九针的梅花针、毫针、火针、三棱针、艾条、锋钩针等及拔火罐来治疗不同分型的面瘫[26],其疗效十分显著。张琳等选用新九针中的毫针、锋钩针、磁圆梅针、火针、梅花针,以针分主辅、辨证用针治疗颈椎病疗效突出[27],且复发率低。张天生等对新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优点进行了总结[28]:①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②简便且易于操作;③价廉且适应性强;④特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利用各种针的特点相互配合来治疗。此外新九针对其他疾病的疗效也很显著。如刘建民等发现用新九针中的圆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比用普通芒针治疗疗效确切[29]。而苗晋玲等发现选用铍针、火针、鍉针组合来治疗大小不等的寻常疣[30],1次即可痊愈,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九针研究情况而言,后人对于九针的研究较少且比较分散。其研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内经》或者是其某一方面。当然这些具体的研究很有必要,有助于对其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但是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只是片面地研究而不能纵观全局,最终也会让我们的研究步入困境。因此,对于历代九针的文献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在以往的九针研究中,有关九针发展脉络的内容并不多见,文献又多围绕其起源和功用进行研究。并且多为简单归纳、总结,并不深刻。最后,关于九针古代的临床应用的研究很少,而多是对于新九针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和研究,这样我们就无法深入理解在古代九针是如何应用于临床的,那么我们对于九针技术也就不能很好地继承。

[1] 江静波.关于“九针”在《内经》里的一些考据[J].中医杂志,1953,(8):16.

[2] 韩知渊.九针概述[J].中国针灸,2013,33(S1):51-53.

[3] 赵明山.九针与《黄帝内经》[J].中医药学刊,2001,18(1):7-8.

[4] 张天生,靳聪妮,关芳,等.新九针溯源与发展[J].中国针灸,2009,29(7):591-594.

[5] 何学斌,罗济民,王华.浅析“九针”之义[J].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6] 徐萌,张英英,刘金艳,等.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7-10.

[7] 欧阳八四.针灸溯源——九针的起源、运用与发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47-48.

[8] 左媛媛,迟越.从“针”的字形演变看中医针具的起源和发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30(6):46-48.

[9] 钟以林.九针从南方来的实物例证——广西武鸣出土青铜针灸针初探[J].广西中医药,1987,10(8):33-36.

[10] 顾兆军,王兴华.九针略说[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60-62.

[11] 王柏灿.论九针的多极起源[J].中国针灸, 1993,(2):45-46.

[12] 邱连利.浅谈针具的发展与毫针的临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155-156.

[13] 贺普仁.砭石的起源与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1.

[14] 徐文斌,李素云,张立剑,等.浅说针灸器具的发展演变[J].针刺研究,2010,35(6):474-477.

[15] 陈捷,郭义.古今针具浅谈[N].中国中医药报,2006.

[16] 何罡.针灸针材质的演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73-174.

[17] 刘溪.古代针具漫谈[J].百科知识,2013,(4):48-50.

[18] 李杰.“针”字探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37-39.

[19] 郭太品,任玉兰,刘沂潍,等.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与毫针的形质及手法演变[J].中医杂志,2014,55(19):1626-1629.

[20] 郝保华,康兴军.我国古代早期针刺器具探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5-7.

[21] 周仕明.《内经》中的手术器械——九针[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6):7-9.

[22] 田建刚,樊凤娥.新九针疗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23] 王维娜.铍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4] 黄艺如.员利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5] 张学丽.师氏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26] 杨恩来,冀来喜,田霞.新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4):54-55.

[27] 张琳,张天生,靳聪妮,等.新九针治疗颈椎病252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6):1089-1090.

[28] 张天生,靳聪妮,牛庆强,等.新九针治疗颈椎病探析[J].光明中医,2009,24(3):489-490.

[29] 刘建民,田文海,田建刚,等.新九针圆利针与芒针齐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5):422-425.

[30] 苗晋玲,赵洪强,冀来喜.新九针治疗寻常疣18例[J].中国针灸,2013,33(1):87-88.

Modern research overview of nine needles

LiTingting,Li Le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30117

Nine needles is the ageneraldesignation of nine kinds of needle or needling instrument for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in the ancient times.This article overviews the implication,origin,development,evolu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clinicalapplication of nine needles.All literatures come from the literatures of CNKI full textmedical database in nearly 20 years.We hope to provide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historical lineand renewaldevelopment,and hope tobehelpful togive fullplay to the role ofnineneedl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fdisease.

Stone needle;Nineneedles;Material;Clinicalapplic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8.1

猜你喜欢
九针砭石针具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经济成本分析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气至而有效”之“气至”《灵枢》本义*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
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
国内外清洁针具交换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