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计工作研究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015-01-27 12:11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赵艳辉
中国商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统计工作管理水平研究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赵艳辉

加强统计工作研究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赵艳辉

摘 要: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管理,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有效保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本文从统计工作的特点出发,深入探讨当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加强统计工作研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统计工作 研究 管理水平

统计工作不仅是提供国民经济运作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但是,在现实的经营运作中,谈及企业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很多企业都忽视了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的确,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经营管理缺失科学的统计依据,犹如建筑失去地基,将成为空中阁楼,虚而不实,管理决策也将失去合理性和高效性。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必须解决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统计工作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健康的统计环境。

1 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着对统计工作的错误认识。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统计工作是为计划经济所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改革,统计工作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的企业认为,统计工作是为了充实工作报告,实际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具有意义的。另外,有些企业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局限于表面,认为统计数据只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没有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错误认识,导致企业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使得统计工作管理无法顺利有效地开展。

1.2 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十分重视,存在着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第一,设计依据不科学。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编制成本,直接引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或者未进行实地调研便建立制度,导致制度缺乏可行性和针对性。第二,制度形式不规范。某些企业极不重视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认为其可有可无,没有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或者将其涵盖在其他制度中。第三,制度内容不健全。完整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统计报表审核报送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但多数企业建立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只涵盖了部分内容。

1.3 统计机构人员设置不健全

根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财务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岗位,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统计网络。这样的规定赋予了企业在统计机构人员设置方面一定的选择性,导致企业在统计机构人员设置上的不健全。部分企业的统计工作非常繁重,任务难度相当大,应当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但是,这些企业选择在财务部门设置统计岗位,导致机构、岗位、信息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在统计人员设置方面,部分企业让其他岗位人员兼职统计工作,而不管兼职人员是否能够胜任统计工作,不管原岗位和统计岗位是否违背不相容职位原则。

1.4 统计工作执行力度较低

不完善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是企业统计工作制度体系不健全的内部原因,而统计工作管理执行的低下则是其外部原因。第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统计工作步骤和程序,导致制度的传递和落实无法有效进行。第二,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关系人”现象,这些人不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导致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形式化。第三,有些企业的统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手段不科学,监督执行得不到位,这些都导致了内部监督对统计工作的低效,再加上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忽视,使得企业的统计工作得不到双重有效保障。

1.5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统计知识有待提升。我国部分统计人员是兼职人员,虽然懂得统计知识,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一旦遇到复杂的统计问题,就一筹莫展。其次,实践经验有待丰富。统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工作,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实际上,多数统计人员都是经验较少的新手,不知道如何分析运用数据。再次,法律意识有待培养。虽然统计人员懂得宪法、刑法、民事法等基本法律,但对经济法、统计法、“两则两制”等知之甚少,法制观念较为薄弱。最后,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统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说明统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亟需提高。

2 解决企业统计工作管理问题的措施

2.1 培养管理人员正确认识

正确的认识是开展管理活动的思想基础,是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培养管理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统计工作管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统计工作进行诠释,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深层次认知,培养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企业对统计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企业全体职工的统计认识和工作积极性,培养企业开展统计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2 完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首先,提高编制依据的科学性。结合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如需引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则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其次,规范制度形式。企业应当建立单独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分门别类地设置大标题和小标题,使制度条理清晰,脉络清楚。最后,完善制度内容。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应当涵盖统计法规定的相关内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内容,保证管理制度内容完整。

2.3 健全统计机构人员设置

机构人员设置是经营管理的软件要求,是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应当健全企业统计机构人员设置,完善统计工作的软件环境,提高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统计工作繁重、任务难度性高的企业应当单独设立统计机构,提高统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统计少、难度低的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置统计岗位,但必须清楚划分财务岗位和统计职位,避免财务信息和统计数据的混乱。同时,应当尽量设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企业统计工作;如若需要设置兼职统计岗位,应当严格遵循不相容职位原则。

2.4 提高统计工作执行力度

首先,建立完整的统计工作流程和步骤,严格要求统计人员按规定行事,贯彻落实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其次,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不遵守管理制度的企业员工进行惩罚,杜绝“关系人”现象。再次,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科学设计监督流程,提高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关注,从内外两方面提高监督控制的执行力度。最后,优化信息传递机制,加快统计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实际和计划的差距,保证统计计划的有效实施。

2.5 加强统计人员素质培训

第一,开展岗前培训活动,培训统计人员的入职知识,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知识层面,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第二,委派统计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多元化的实地调查,丰富统计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统计人员的实践能力。第三,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实时更新企业制度信息,严厉打击违法乱纪行为,培养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第四,定期组织员工活动,培养统计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并组织企业员工参加公益活动,提高统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从而杜绝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本文立足于统计工作管理特点,从统计认识、管理制度、职位设置、执行力度、素质培养五个方面,加强统计工作研究,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动力。限于笔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加强统计工作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加强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

[2] 柴世珲.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4(21).

[3] 杨焱.浅析现行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029-02

猜你喜欢
统计工作管理水平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熔铸“祥龙文化”品牌 提升五精管理水平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