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理论定位与提升对策选择

2015-01-28 09:45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132022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发展

吕 赫 (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132022)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理论定位与提升对策选择

吕 赫 (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132022)

通过对大学生文化自觉进行理论定位,得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提出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自觉坚守新媒体文化宣传阵地是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提升对策。

文化自觉;大学生文化;理论定位;提升对策

【吉林化工学院科研项目《我校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文化自觉是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关系到文化软实力内在动力的形成。大学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其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文化自觉的主体,重点的培养对象。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觉的理论定位与提升路径分析,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审视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促进其发展动力的生成。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理论定位

1.文化自觉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类文明的总称,文化自觉即人的自觉,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文化自觉能够使其觉醒并获得前行的动力。国内,关于“文化自觉最为瞩目的阐述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提出的观点“文化自觉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1

文化自觉视角丰富。一是人对文化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二是表现为人们对文化的价值选择与取向。三是表现为人对于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反思。四是以人类社会的实践作为支撑,即人类社会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史,人类实践活动即人类文化活动构成了文化的源头和基础。

文化自觉内涵丰富。其一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失去了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文化的自我意识,更不会产生文化自觉。其中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觉最基本,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其二是文化反思。文化反思反应了人类特有的智慧,是区别与动物的标志,文化反思实质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的文化自觉。其三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本质需要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其获得需要不断吸收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因素并获得文化形成的源泉。文化自觉本身就葆有理性精神,通过实践领域对文化进行创新,能够不断剔除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旧文化,继承和发扬新文化。因此,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文化自觉起到导向作用,使文化创新成为文化自觉的结果而出现。

2.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作用机理

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自觉意识、主动意识的体现,是其文化认同、文化反思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后而获得的觉悟与觉醒,表明了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在求取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的追寻及理性的对前途和命运的认识和把握,是大学生思想意识进入更高层次的表现。

大学生文化发展规律的发挥需要文化自觉。大学生文化发展规律是指大学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发展动力的规律。运用大学生文化发展规律是指运用大学生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促进大学化建设。大学生文化在发挥作用时必然要面临着与多元文化、外来文化、非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接触、冲突、对抗及竞争,面临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大学生文化自觉能使大学生在对自身反思的基础上理解这一过程都是文化客观现象的存在,而且是无条件,不能人文消灭,这恰恰能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思想意识的创造性、计划性、目的性及激发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文化自觉。马克思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代替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需要、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发展”2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内外兼修、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反思觉醒塑造自己的过程。大学生文化自觉可使大学生感知到自己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并去追求自身特有价值;了解自己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会有根据环境而产生的关乎自身发展其他历史性社会发展需要;可使大学生认识到对自我进行调控的能力、与外界协调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会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了解其个人发展是受社会关系发展程度制约的而实现了理性的回归。

三、大学生文化自觉提升对策选择

1.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共生与滋养,这其中的思维理念、价值观念和民俗风俗都表现着强烈的传承性,成为新文化得以具备生命的根基。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一定要通过树立对五千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学会在辩证否定观中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自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文化自觉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形成过程。文化自觉要来源于主体的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所以,大学要建立起课内外、校内外多项实践体系,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物质生产实践如到生产一线实习、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增加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践如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增加科学实践活动如增加课程内的实践学时等。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充分展现了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其中体现、实现、创造自己作为人的本质,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人的自觉在指导人如何处理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下产生的,体现了人的自觉性,作为实践主体的大学生,体现了其文化自觉。

3.自觉坚守新媒体文化宣传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如微博、QQ、微信等已经构成了大学生新的文化生态圈。以新媒体为标志的文化生态圈是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新阵地。因此,一方面要建设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代表主流文化声音的网络媒体,如“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创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品牌,争取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课堂的新媒体技术的改革,新媒体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已经愈演愈烈,国外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已经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已经对已有的课程进行相应改革,使大学生能够更为自主学习的学习。

文化自觉是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者。通过使大学生理解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及广泛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做到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坚守新媒体文化宣传阵地,全程投入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当中。

注释:

1.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文化自觉”.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5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谁远谁近?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区域发展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