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响旁通”谈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

2015-01-28 12:30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
关键词:旁通古典舞韵味

程 慧(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41000)

不同的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引导着它们。罗素《西方哲学史》中说:“笛卡尔的哲学……他完成了或者说极近完成了有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过基督教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系统提出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不牵涉另外一个。”在西方的哲学理念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分开的,互不牵扯。然而中国哲学以及其思维模式与之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认为研究“天”(天道)不能不牵涉“人”(人道),研究“人”不可能不牵涉“天”。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中也提到:宇宙是万物的一体性;人作为宇宙中最有灵性的造物,人体中包括着宇宙的全部信息;生命体的每一个局部都反映着整体的信息。这就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对立统一观点的体现。天人合一它不仅是一根本性的哲学命题,而且是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西方的艺术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追求。例如中西方的绘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画一只虾,西画有它的表现方法,虾的颜色,虾的身体比例,都会被画家毫不失真的很客观的展现在画上。而中国山水画简简单单几笔(概括性的带有主观的)就生动真实地表现出虾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将虾的灵气、神态全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纸上。虽然简单的几笔确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韵味无穷。中国画家在创造这幅画,并不单纯的模仿虾的外形,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内在生命、内在意义,也因此融入了自己对虾的情感和对虾的独特见解。没有对于所画对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就不会有深厚的底蕴,更不可能进行艺术的概括,生动地传出对象的气韵。中国的绘画并不是主客观断然分开的,它是有机的结合的,就体现出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提到:“东方古典舞蹈强调情感的表现,追求感于物而悟于心,再表于形。中国文化是一种体悟文化。”中国古典舞作为这文化体系的一支,同样包含着这样的人文本质,再简单的舞蹈动作后面,包含着深层的内涵。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中国古典舞为什么都重视“起于心,发于腰”,“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 中国古典舞总是以简单的形式丰富的节奏表现出无限的韵味,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她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中国古典舞形式美以的内在意蕴为基础,外在形式为表现。那中国古典舞的那股内在的身体动律我们如何去找呢?

中国的山水画、书法、太极、武术、文学诗歌以及古典舞的观念和形态构成都是建立在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相通的。

中国古典舞审美上追求虚实相生、简中求繁、韵味无穷的意境。可是又有哪个学生真正从中国传统文化去了解了她审美?在专业考试课上,老教授们摇头叹惜说:“现在的中国古典舞有身无韵了。”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在的学生早早与中国传统文化脱节。她的真正的内涵,内在的韵律要靠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慢慢去体悟。“天人合一”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种思维模式,而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无一不受其影响。在此,我认为想要将古典舞的韵味掌握好,就必须要对上面所提到的其中一门了解学习,秘响旁通,将其韵律运用到舞蹈上来。我们可以从古人留下来的山水画、书画、太极、古文中去感受中国古典精神,并将其带到古典舞舞蹈实践中。如果从中得到其韵味,那么学生身上的古典韵味和精神不再是老师强塞的,而是从内而发的古典神韵。

中国古典舞里讲究一切从反面起,很多动作的起范都用到反律。我一直都不了解,在练习时经常将它忘掉,即使自己记得要从反面做起也非常的变扭。练习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书法中下笔有两种,藏锋和露锋。藏锋:笔尖为锋,在书写时把笔尖藏起来。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境。练习藏锋,必须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欲左先右,否者笔锋藏不进去。古典舞中的反律不正和书法中的藏锋如出一辙吗?得其法,在接下来在舞蹈实践中自如许多。古典舞中经常讲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相生。刚学书法的时候,手非常的生硬、拙。写出来的字都是用的一个力,墨没有轻重,字全黑乎乎的像木炭般,更别说虚实相生了。老师说:“力的轻重随笔尖,随气息,随心境。心不静下来,心中没竹,心不入状态何来效果。”再联想到舞蹈,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在古典舞中你想气韵生动、委婉曲折、龙飞风舞,那就不能瞎使劲,必须顺着力走,顺着气息走,顺着心境走。钱宝森在谈舞蹈表演时,曾有“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之说。依次看法,动作本身只占三成比例;神形化一的境界自然是十全十美的了;气的运行节奏占六成;而“心意”,在这里具体表现为“意”,就是用以支配动作的人的自觉意识、意念、感觉等,确占八成之多。以“意”带动形成自内而外的运动意识,是中国古典舞运动美学的显著标志之一。特别的有意思的是,跳出舞蹈这个范畴,从书法着手反而使我内心深处由“无明”到“明”。古典舞中还经常提到“动势”这一概念。动势,我认为是顺势而走,一气呵成。听起来非常的简单,可在实践中不是很好找。在舞蹈课上我特别想找到动作的动势,可是结果并非如意。有时自己在练的时候,力量会情不自禁的给多点,或是少了,常常的迷惑。在刚练书法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在毛笔拐弯的时候,越想使毛笔平缓点、顺着走、一气呵成,可是手就是不听使唤。不是顿住了,就是毛笔的毛岔出来。书法让我明白,不让动势受到破坏,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想让“拐弯”一气呵成,那必须让自己的气息通畅、通透、沉稳。第二,在运笔的时候,一定要让毛顺着手引导的方向走。那么在舞蹈的时候,身体要像笔尖一样要顺着力的方向做出身体相对的反应。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她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理。从书法“秘响旁通”仿佛让我变聪明了许多。

太极是通过形体动作的外化形式充分地体现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哲学思想和审美原则,同样确立“圆”核心,产生了动作的构成风格。这同样是古典舞所追求的。我们也可以从太极中找到古典舞所要的内在要求。

练太极首先要求我们要心平静下来,此时站立着要全身的放松心无杂念,感觉此时与天地相连。抛开一切杂事,此时才使自己真正了解自己身体的,此时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个小宇宙。对于一个初学太极的舞蹈生来说,太极的动作不难。难的是:要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静心的去感受动作内在的气和力的推行。前面也说到只有将心静下来,全身放松能真正感受到气和力在身边的运行。外在的地用力会将其动作圆的路线、其蓄而代发的力破坏掉,气不顺、力不通。沉下心练习会发现,整套太极下来,动作没有一个地方是断开了的,都是一个一个的圆连接起来的。不仅动作路线如此,动作内在的力量也是一样,快慢虚实结合不断地转化,也一样的没有断掉,就像流动的笔尖一样大胆、流畅而准确、自然,常常可以给人力的感觉,一气呵成。这不正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要求吗?但能将这种感觉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中国的文化是一种体悟文化。很多东西需要你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去感悟,才能得其精髓,使你的内心深处从“无明”到“明”。如果你不厌其烦的只在舞蹈动作层面去找这种感觉只能说是徒劳的。中国古典舞强调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行云流水这些词对你来所只是抽象而空洞,因为你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明白。通过太极,秘响旁通,会让你更加了解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中国文化直观自身的方式,她在这个直观自身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生命追求、审美情趣与其自身的魅力。中国古典舞在任何动作过程中都讲究意念明确、气息通达、迂回曲折、动静求圆、意念先到,而后见诸于形的。这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传统的精华相通。我想只有理解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从中国的山水画、书法、太极、武术、文学诗歌中秘响旁通,才能更好体悟中国古典舞的内在之美,从而由内而发的跳出中国古典舞的古典神韵。

猜你喜欢
旁通古典舞韵味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火气探测器信号一键旁通及一键解除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2017款别克君越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执行杆振动
二级增压系统不同旁通结构流阻特性仿真分析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