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厢与金西厢的比较
——试从《拷红》一折中进行分析

2015-01-28 12:30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0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
关键词:西厢崔莺莺金圣叹

许 璐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041000)

王西厢与金西厢的比较
——试从《拷红》一折中进行分析

许 璐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041000)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追捧,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金圣叹批的《西厢记》(以下简称金西厢)。历来学者对王西厢和金西厢的评论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拷红》一折的来对比分析王西厢和金西厢的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以及接受者进行考究。

杂剧;《西厢记》;王实甫;金圣叹;人物;语言;接受者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经问世便受到历来学者的鼎力追捧,尤其是元末明初的戏曲评论家贾仲明就曾在《录鬼簿·挽王实甫》言:“《西厢记》天下夺魁”,可见王实甫《西厢记》在戏曲中的地位之高,因此《西厢记》也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本之一。据统计明清两代刊刻的《西厢记》就多达一百五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圣叹批《西厢记》。

金本《西厢记》是对王实甫《西厢记》的改编、加工及再创造,但这种改编加工并不是以自己主观意图随意进行的。也就是说金圣叹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底对《西厢记》进行了自己主观上的独特加工和整理,但这种改编加工并不是以自己主观意图随意进行的,而是在改编中遵守一定的美学艺术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改编本既尊重原著作者的创作意图,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就是金本西厢能流行至今而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金本西厢对王本西厢的改编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笔者试图通过《拷红》一折来分析金本西厢与王本西厢的不同。

一、人物形象的变化

王本金厢本就是场上之作,即是用来供演员进行表演的,因此它的演员角色分工明显,甚至可以说代有程式化的表演色彩。同时为了深化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加强戏剧效果,演员性格就缺少了多面性和复杂性而变得单调,这主要表现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上。如老夫人一上场就是一副坏人的嘴脸,即使对女儿也毫无母爱情意和疼爱之色,只是一味强调莺莺辱没了家门,丝毫无半点情意甚至于冷血无情,不是很符合人性的本质。但在金本西厢中作者笔下的老夫人似乎多了一些人情味,不再只是一味地怒目斥责,而是心疼和害怕女儿受了欺负,将老夫人塑造成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母亲。就如在《拷红》一折中,当老夫人得知崔莺莺与张生一事时,王本中老夫人一见崔莺莺就严厉责备,“莺莺,我怎生抬举你来,今日做这等的勾当”1,言语中丝毫没有母亲所应有的慈爱和关怀;而金本中老夫人虽有责备之意,但言语中更多了一层温和的关怀,“我的孩儿……我的孩儿。你今日被人欺负,做下这等之事”2。简单的一句话,既表现了老夫人对莺莺的不满又刻画出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深深担忧,从而使老夫人的形象刻画丰富饱满。

尽管金本西厢弥补了王本西厢的不足,但由于金本是案头之作,即供文人阅读的,所以为了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突出,作者不惜删除一些刻画其他人物的语言,进而使得文本语言有时有突兀之感。众所周知,在《拷红》一折中主角当然是红娘,因此本折就围绕红娘进行展开。如王实甫在《拷红》一折中:

【红云】呀!小姐,你带累我也!小哥哥,你先去,我便来也。【红唤旦科】【红云】姐姐是发了也,老夫人唤我哩,却怎了?【旦云】好姐姐,遮盖咱!【红云】娘呵,你做的隐秀者,我道你做下来也。【旦念】月圆变有阴云蔽,花发须教急雨催。3

金批西厢在《拷红》一折中:

【红云】呀!小姐,你连累我也!哥儿,你先去,我便来也。金塘水满鸳鸯睡,绣户风开鹦鹉知。4

王本金厢中,当莺莺与张生之事暴露时,红娘惊慌失措,言语中充满了一丝抱怨,第一时间就来和莺莺商量,这是符合常理的。而作为千金小姐的崔莺莺,在得知自己与张生事情快要败露时,尤其是被自己家教甚严的母亲知道之后,心头必然一惊,甚为恐慌,因此要求红娘到老夫人那里要“小心回话”5,这更加符合一位少女害羞的心理情怀。也就是说在王西厢《拷红》一折中,作者在充分表现红娘聪明善辨的同时还是特别注重莺莺的心理描写的,从侧面来表现了崔莺莺的人物形象。而金圣叹在《拷红》这一折中为了突出红娘沉着应对的形象,围绕本折的主要人物,作者将莺莺与红娘的过渡宾白大量删减,直接变成红娘的自言自语。这样的改编虽有一定道理,但曲末突然一句“咳,小姐,我过去呵,说得过,你休喜,说不过,你休烦恼,你只是在这里打听波!”6这时读者才明白红娘这话是对莺莺讲的,未免给人唐突的感觉,使上下文变得不连贯,破坏了这一折的完整性。金圣叹虽是为了集中突出刻画主要人物形象,但确实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

在《拷红》一折中,王本注重演员的角色分工,人物形象的刻画细小入微;而金本着重表现的是红娘,故对崔莺莺的描写表现的比较淡化,甚至进行了大量的删改。

二、总结诗句的变化

在王本西厢中每折几乎都有总结诗句,这些诗句往往隐喻着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如在《拷红》一折中莺莺的宾白“月圆便有阴云散,花发便教急雨催”7一句,跳跃性很大,“月圆便有阴云散”指崔莺莺和张生的东窗事发,引出了老夫人的“拷红”;“花发便教急雨催”就跳跃到了下文,暗示崔张能否喜结连理取决于是否有“急雨催”,为下文红娘利辨老夫人,最终说服老夫人答应两人的婚姻埋下伏笔。然而在金本西厢中金圣叹凭借自己独特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使诗句的改写更加符合事情此时发展。金本这样写道“金塘水满鸳鸯睡,绣户风开鹦鹉知”8——“鸳鸯睡”即指崔莺莺与张生相好之事;“绣户风开”则指最终纸包不住火,经过欢哥的告发,老夫人也就知道了此事。金圣叹的改写可以说是极其巧妙的,而且这句诗句由红娘说出,将拷红中的主角再一次还给红娘,始终围绕红娘进行展开,更加符合文本的创造意图。王本中的诗句是对全本的总结,而金本的诗句是对该折的总结,在这里笔者认为金本的概括是略显紧凑合理的。

三、语言的变化

由于王本金厢是供梨园表演的,因此剧中有大量的方言、口语甚至时代用语,在王本中用“每”等口语,而随时代变迁,这些语言或已消失,或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在金本中将其大量的删改,具有一定的文人气息。但金圣叹为了追求形式美,常常忽视戏曲的本身特点,删去唱词中不少衬字,使曲辞失去了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感。如在《拷红》【越调·斗鹌鹑】中,王本中红娘“使不着我巧言花语”9;金本则“还要巧言花语”10看似只改掉几个字但对于演唱表演而言就不那么顺口,甚至是生涩了,这样的改动使曲辞有些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光彩。

金圣叹的文笔优美,因此在其笔下的人物用语也较为典雅,如在《拷红》【紫花儿序】中老夫人传召红娘,红娘猜测老夫人的心事中,王本是这样描述的“老夫人猜那穷酸做了新婿,小姐做了娇妻,这小贱人做了牵头”,11而金本中则“猜他穷酸做了新婿,猜小姐做了娇妻,猜我红娘做的牵头”。12金本连用三个猜,排比句式加强。纵观全剧的语言,比较明显地是金圣叹删除了那些不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还有一些俗语、恶语。如在《拷红》一折中红娘劝老夫人的言语中,王本是这样描述的“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13而金本则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大不可也。”14在王本中红娘引经用典,满腹经纶,像一个饱读诗书的儒家学者,而非一个下层丫鬟,在这里金本进行了对不符合人物身份的言语进行了删改,更加符合了人物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服装教育领域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服装院校中,由于其信息的滞后、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引用学习。

2.比例法的计算公式繁多,而且过于依赖实践经验。不同的服装款式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同一个服装款式也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并且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因而严重影响初学者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其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也严重制约了初学者的设计思维。

比例法的结构制图理念割裂人体结构与服装制图的关系,在理论基础上误导了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比例法以设计者的经验作为制版的依据,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容易使学生在结构制版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绘制结构比较复杂的服装款式时,更不知道如何入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服装结构制版在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发展。

(二)文化式原型在服装教育行业应用的必然趋势

1.日本文化式原型制图工具简单,制图过程简单易学,通俗易懂,并且所需要的人体数据较少,使用的计算公式较少,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换算,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

2.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结构制图方法是以人为本的,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3.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综合性能与国内现行的各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相比都比较优越,它的制图过程不需要过多的依赖经验基础,只需要将原型拷贝到纸上,然后根据服装款式特点进行修改即可。它是服装结构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工具,也是服装结构设计中制作复杂款式的理想技术平台。

三、小结

根据以上理论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结构制图法。结构制图过程简便,不需要过多的记忆公式和进行过多的数据计算,制图方式灵活、适应性好、技能性高、理论公式简单易学。而且在结构制图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于服装整体造型的影响,如整体结构平衡、美学以及人体日常活动的基本放松量等。在数据的处理上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从而为我们在学习以及应用时提供了一个严谨可靠、灵活多变的依据。因此文化式原型成为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的呼唤。

猜你喜欢
西厢崔莺莺金圣叹
《西厢记》董王优劣说新论*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奇才金圣叹
西厢故事
金圣叹刑场别子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早与晚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西厢记》的“母慈子孝” 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