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变形记”:告别大卖场 转向创业街

2015-01-29 19:10翟万江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变形记海淀楼宇

◎ 本刊记者 翟万江

中关村“变形记”:告别大卖场 转向创业街

◎ 本刊记者 翟万江

在10月11日举行的“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系列活动开幕式上,中关村核心区(海淀)正式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中关村大街”建设将进一步突出“策源地”的环节特征,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涵盖昔日著名的中关村大街将彻底告别电子卖场这一标签,打造升级版创业一条街,从而使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成功运营之后,复制成功经验,在更大区域内打造创新创业的新热点,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本来已经迸发的创新创业热情再添一把火。

向创新业态进行转型

“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将中关村大街的研究范围分为重点功能建设区和功能协同发展区。前者主要以中关村大街为中心,东西两侧各拓展300米;后者包括沿线北下关街道、紫竹院街道、中关村街道等6个街道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

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将开展主题楼宇塑造行动,结合区段功能定位,引导楼宇主体功能的优化,引导楼宇业态向总部型科技企业、智能硬件、电子信息产业、科技金融以及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类专业领域创新业态进行转型。

此前相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中关村大街沿线写字楼36座。其中,鼎好、海龙、亿世界等10座有业态调整积极性。

构建“5+6”功能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中关村大街将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如科技服务、新型孵化器等)、创意文化、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五类平台服务业职能;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依托大院的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今年年底前,将制定完成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设立若干大街建设节点,启动一批主题楼宇的业态调整工作和街道环境改造工程,设计并建成体现大街文化内涵的雕塑景观,初步提升中关村大街的外部形态。

至2017年底,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突破部分大院低效用地等存量空间的改造工作;2020年底,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地区将持续产生具有中关村原始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的创客群体和企业集群。

中关村大街将构建“5+6”的功能布局结构。“5”即划分为五个特色职能区段,“6”即选取六个节点地区,进行功能优化和环境设施改善。

提升街道空间场所活力

此次《中关村大街规划》重点依托鼎好、海龙、E世界、中关村大厦、中发电子城、大华科技商厦、天作国际大厦、光大国信大厦、九龙商务中心10座楼宇,开展功能以及业态的调整。其中,中关村大厦重点引导业态向总部型科技企业、科技金融及品牌创业服务类企业转型;中发电子城、大华科技大厦重点向智能硬件等专业领域创新业态进行引导;天作国际大厦、光大国信大厦、九龙商务中心重点向科技金融、初创企业、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类业态进行引导。

据悉,2010年至今,经过五年的业态调整与提升,中关村西区商业面积减少了约43.24万平方米,电子卖场面积由43.4万平米降至15.06万平米,比2010年下降65.3个百分点。

中关村大街将强化重要节点地区的标志性雕塑和大型装置的设计,形成独特而浓厚的创业文化,提升街道空间的场所活力,改善街道空间的慢行环境,理顺局部道路交通,解决交通瓶颈。

猜你喜欢
变形记海淀楼宇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飞吧!少年
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