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2015-01-29 07:43钟守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脂钠己糖唾液酸

钟守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早期作为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由德国Vojta博士于1976年提出,现已得到广泛认同。脑性瘫痪患儿如果没有得到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势必会导致姿势反应异常、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即导致中枢性协调障碍。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最近几年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针对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康复治疗无论从专业性、理念、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2]。为探讨小儿中枢神经障碍显著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进行研究,基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的修复,良好的保护神经功能,联合中频电疗可以增强效果的理论依据,回顾性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验证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通过头颅CT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小儿中枢神经障碍诊断标准,并排除先天性心肺疾病及血液疾病,其他感染或者外伤引起的脑损伤。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中,男28例,女 22 例,年龄 8~40 个月,平均(18.5±6.0)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7~41个月,平均(18.0±6.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康复锻炼以及引导式康复教育等手段。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每日肌内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46213)2 mL,每隔一日臀部肌内注射20 mg,用药期间同时结合温热中频电疗仪(北京耀洋康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针对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不同功能障碍部位进行中频电疗,通过0~200 Hz连续变频输出电流,达到刺激神经肌肉发育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两组患儿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30 d左右。

1.3 观察指标

根据GESELL(盖泽尔发育量表)评估两组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治疗前后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以及个人社交的评分值,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针对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对比两组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评分值提高10分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评分值提高5~9分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评分值提高4分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GESELL评分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GESE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GESE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适应性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GESELL评分结果(分,±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GESELL评分结果(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GESELL:盖泽尔发育量表

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P值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P值50 50 26.18±7.22 38.78±10.26▲<0.05 25.29±7.49 31.06±9.74<0.05 34.92±8.87 43.26±8.98▲<0.05 34.17±7.99 38.05±7.62<0.05 47.55±10.61 59.35±8.26▲<0.05 45.96±9.97 52.17±8.86<0.05 41.34±16.57 49.26±10.18<0.05 41.26±17.08 48.69±9.97<0.05 35.28±17.67 42.25±6.34<0.05 34.91±16.86 41.89±6.76<0.05组别 例数 大运动 精细运动 适应性 语言 个人社交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例)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行为改变情况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和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行为改变情况(d,±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神经行为改变情况(d,±s)

对照组观察组P值50 50 5.12±1.31 3.46±0.84<0.05 12.63±4.54 7.82±3.14<0.05 10.66±3.67 7.57±2.11<0.05组别 例数 意识障碍 肌张力异常 原始反射异常

3 讨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作为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一般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患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也有学者把中枢性协调障碍定义为脑瘫危险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健康障碍、体力障碍、语言障碍、智能障碍、存在异常情绪问题等[3-4]。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与正常孩子比较,其营养较差,身材矮小,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患呼吸障碍和呼吸道感染疾病,常常伴有吞咽困难、流口水以及咀嚼困难等。据统计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伴有语言障碍的发病率为65%以上,严重的会发展为失语症[5-6]。伴智能低下患儿占30%以上,且多数患儿存在情绪不稳、自闭、多动等不良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神经发育[7-8]。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研究了多种利于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其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被认为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的药物[9]。

对于中枢协调障碍合并营养不良的患儿要加强营养给予,从患儿机体内部消化和外部营养供给两方面同时进行,从而达到综合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内部消化改善主要通过腹部按摩的办法,外部营养供给主要通过饮食调理办法,让患儿在给予药物的同时补充营养。由于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育尚不完善,多数患儿多存在口运动障碍,没有办法能够正常的进食,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因此而造成饮食和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病情。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必要时临床可对患儿定期实施吞咽功能的训练[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GES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适应性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的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儿的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以及个人社交方面有很明显的提升,实验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适应性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13-14]。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中,中枢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参与到神经元的分化过程[12]。外源性肌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可穿过血脑屏障,保护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15-16]。同时还可平衡氧自由基,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副作用,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减轻脑细胞水肿现象,促进中枢神经障碍的修复,良好的保护神经功能[17-18]。给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肌内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期间联合中频电疗可以更好地刺激神经肌肉的发育和血液循环,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19-20]。

综上所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倪钰飞.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106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71-1973.

[2]宁秀琴,赵雅风,朱松梅,等.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362-363.

[3]陈艳红,赵晓冬,洪菲,等.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627-1628.

[4]赵晓冬,顾成华,宋磊,等.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2):3413-3415.

[5]刘木金,何展文,李栋方.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15-17.

[6]刘振寰.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干预与管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676-678.

[7]宁秀琴,赵雅风,朱松梅,等.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557.

[8]杨凯丽.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42.

[9]刘振寰.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干预与管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676-678.

[10]宁秀琴,赵雅风,朱松梅,等.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874-875.

[11]马超美,宋湘豫.中药熏蒸联合水疗干预小儿痉挛型中枢性协调障碍12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74-75.

[12]刘振寰.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干预与管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676-678.

[13]闫淑媛,刘震宇,匡晓妮,等.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8-590.

[14]张秋河,郑一搏,张中利,等.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2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25-26.

[15]陈乐云,袁海斌,赵爱群.家庭训练在中枢性神经协调障碍患儿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87-875.

[16]向建军.针灸推拿在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治疗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13-214.

[17]陈乐云,袁海斌,赵爱群.家庭训练在中枢性神经协调障碍患儿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069-1072.

[18]闫淑媛,刘震宇,匡晓妮,等.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88-590.

[19]张秋河,郑一搏,张中利,等.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2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2556-2557.

[20]王晓红,穆莉芳,肖岷,等.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气质特征及其早期教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92-195.

猜你喜欢
脂钠己糖唾液酸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颅内出血早产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灰霉病对番茄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己糖对杜兴肌肉萎缩症核酸药物Pip5e-PMO跳读活性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致腰痛2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合用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影响分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疑致过敏性休克1例
唾液酸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新生儿及幼儿期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