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春风向敦煌

2015-01-29 13:55徐展
醒狮国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西域敦煌

徐展

敦煌,是西域传奇与东土文明共同孕育的一颗明珠。

在四、五千年前,在党河和疏勒河流域就已闪烁着游牧民族原始文明的火花,商周时期,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岩画,先秦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先后游牧徙居于此———敦煌,就是这样成长于历史长河之中。乌孙、大月氏族都曾经是这里的主人,后来又被匈奴侵吞,直到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张骞“凿空”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保证了它的畅通,从此各国使臣、士、商贾、僧侣往来不绝,都要经过西域交通咽喉锁钥、丝路要道敦煌郡。

她属于西域,但她是汉家的女儿。月牙泉是她碧玉也似的眼睛,鸣沙山是她婉而矫健的腰肢。当她挽起长发,细抚一身汉服,于陈檀袅袅中礼拜于佛前,你能听到,她喃喃细语着的,依旧是唐音。

今日的你还听得到吗?弹拨着丝弦的汉家女子,曾唱着这样的敦煌曲子词:“敦煌县,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新恩降,草木总光辉。若不远仗天威力,河湟必恐陷戎夷。早晚圣人知。”她一直在等待着,等待回到故乡去。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李白赞颂着那段岁月,那段大漠沙尘都被荡清的豪迈历史。卫、霍将军驱逐匈奴出塞两千里,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武帝遂作《西极天马之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从此,敦煌开始作为中原封建王朝巩固边疆,控制经营西域,发展中西交通的重要据点,同时也是民族融合、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那段盛世中的日子,是敦煌最辉煌的时光。

安康若得长久,或许我们所见会是不太一样的敦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吐蕃乘机攻占陇右、河西,夺去了汉家的敦煌。史书记载:唐宪宗时,吐蕃使其中书令尚骑心儿攻敦煌,刺史周鼎婴城固守。鼎请救回鹘,逾年不至都。知兵马阔朝杀鼎,自领州事。守城者八年,出绫一段,换麦一斗,存者甚众。朝喜曰:“可以死守。”又二年,粮械皆尽,登城呼曰:“为毋徙他境,请以城降。”骑心儿许诺,于是出降。自攻城至是十一年。州人皆服臣虏,岁时祀祖父,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被迫穿上胡服、蒙上面纱,可脱下的那身汉家衣裳,依旧在箱橱深处珍藏。敦煌不会忘记东土,汉家儿女们又怎能忘了敦煌。醉里梦里,都是归乡。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多少年过去了,怀抱着她的思念,敦煌一直都没有老。即使在漫长的等待中披上了重重风沙,即使被侵略被掠夺了一遍又一遍,她也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颗心。

归去来兮!星河轮转,参商可逢。青山不老,鸣沙未白。敦煌,蓦却多少云水,直至如今!今日的敦煌已经归来了许久,她是西域的门户,她是汉家的女儿,她跳着飞天的舞蹈,落实了她爱的誓言———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归来。爱你,敦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域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馮其庸先生西域論著目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