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你玩大了

2015-01-29 13:56游宇明
醒狮国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洪武钞票皇家

游宇明

人活着需要钱,一个社会活着(运转)同样需要钱,财政问题是每一个朝代的头等大事。

老朱印钞票上瘾,纸币超速贬值

朱元璋做上明朝的带头大哥之后,开始向元代的老大学习,推行纸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明朝第一套纸币正式出笼。明朝的纸币被称为“大明宝钞”,每张大约长34厘米、宽20厘米,中间写着“一贯”、“五百文”等面值,外侧是一圈龙纹的花栏,宝钞背面印着“大明宝钞,通行天下”八个篆体大字。

纸币最初是由中书省发行的,中书省撤消后,改由户部负责。宝钞与以前的金属货币是怎样一种兑换关系呢?朱元璋规定:大明宝钞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铜钱一千,黄金0.25两,还可以折换米一石(明制,一石相当于120斤)。

发行纸币应该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金银是比重很大的金属,背在身上极不方便,一个人出外背一千两银子会累得贼死,但带一千贯纸币连气都不会喘一口。

然而,发行纸币是需要准备金的,通俗地说,就是你发行一贯的纸币,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存在那儿,这样,纸币才不会贬值。朱元璋是个农民皇帝,只知放牛、念经、举旗造反,经济学常识等于零,发行纸币的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加上政权初创,用钱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钞票简直上了瘾。

洪武时期发行大明宝钞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515万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大明宝钞更是发行到了1500万锭。而元代发行的纸币最初只有20万锭,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制在150万锭之下。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明初的纸币超发到了什么程度。

纸币超发必然带来贬值,洪武三十年,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米,如果用宝钞买,却要10贯。换句话说,大明宝钞发行之后只过了22年就贬值了10倍。朱元璋死后,大明宝钞的贬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时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宝钞50贯,比洪武三十年,又贬值了20倍。正统九年(1444年),一石米已经需要一百贯,从此大明宝钞兑换铜钱,一贯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文,相对明初,纸币贬值高达99.8%。

宝钞贬值缩减开支或可解决,用收税来回收钞票愚蠢可见

大明宝钞如此贬值,皇家人要想有所作为,其实也不是太难,比如大幅度削减用于宫廷的各种开支,少建些宫廷,少追求些生活的浮华,少养些跟皇室沾亲带故的闲人,这钱就省出来了。退一万步说,就算缩减“政府行政性经费”效果有限,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解决财政危机,然而,明朝的老大们却没有这样想,他们只希望通过歪门邪道来“挽救”大明宝钞。

朱棣执政时,他听从陈瑛的建议,对大家都要消耗的食盐按斤收钞。只是朱棣毕竟有点脑子,他没有立即在全国执行,而是在个别地方“试点”。宣宗时,夏元吉建议对市集商贩加税以回收宝钞,朱瞻基对这个建议奉为至宝,一时间,菜地、果树、仓库、驴车等等都要征税,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三十三个钞关,征收船钞,即按船的重量收税。老百姓因此怨声载道。

皇权维护的是一己、一个家族的利益,它在本质上是极其自私的。社会鼎盛、财富相对充盈时,皇家人固然要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社会出现某种危机时,皇家人想到的同样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保住自己与一个家族的利益,至于老百姓活得怎么样、国家能否真正强大起来,他们是想都不会去想的。明朝统治者对大明宝钞的态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听人说:“权力必须懂得谦卑”,其实,自古至今,压根儿就没有懂得谦卑的权力,权力的谦卑都是环境逼出来的。

用民众的权利倒逼统治者的权力,让其慢慢地变得谦卑,正是现代民主的应有之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洪武钞票皇家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谁说皇家无真情
春满人间
加拿大皇家空军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
丹麦皇家图书馆
“钞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