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相映 知行合一
——北京林业大学的“社会实践论”

2015-01-30 02:21杨实权辛永全
中国共青团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志愿育人

文 / 杨实权 辛永全

文 / 王

红绿相映 知行合一
——北京林业大学的“社会实践论”

文 / 杨实权 辛永全

近几年,北京林业大学结合历史契机和社会热点,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美丽中国”,“红绿相映促发展,知行合一求真知”等为主题,每年组织超过300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参与社会实践,直接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在全国建立社会实践基地200多个,自1993年开始连续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获得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工作原则

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意愿,围绕主题、科学立项,使青年学生真正热爱实践,参与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坚持成果导向原则。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社会实践的成果,引导实践团队定目标,找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避免实践活动走流于形式。

坚持连续比对原则。着力强化实践地点和实践项目之间的连续性,引导实践团队建立同一实践项目跟踪反馈、再实践、再比对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实践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

坚持耦合支撑原则。加大指导(带队)老师的指导力度。引导实践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科研课题项目等相结合,提升社会实践的智力支撑力度。

主要内容

注重发挥特色,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平台。北京林业大学被誉为“绿色学府”,开展绿色环保实践活动一直以来就是北林大的特色。早在1984年,学校就组织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宣传生态环保知识。31年来,北林大相继形成了“绿色咨询”、“绿桥”和“绿色长征”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品牌活动。近几年,北林大围绕“绿色校园”、“绿色北京”、“绿色中国”三个维度,利用新媒体开展低碳“V”绿色实践行动,深入推广“A4210”理念,引导青年学生养成勤俭低碳好习惯;组织开展“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活动、组织京津冀晋蒙五地志愿者开展保护大气、消减雾霾等方面的宣传实践活动;开展亚太地区林业院校、京澳大学生绿色交流营活动、“绿色丝绸路”大学生绿色科考实践团。种植首都大学生青春志愿林超过5千亩。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社会反响强烈。

注重成果导向,搭建专业研学教育实践平台。北林大每年组织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各行各业开展以专业研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根据专业背景和特点,以基层班级、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立项,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校级项目和院级项目,在资金、宣传、成果总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几年来,北林学生利用暑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厂、林场、农场等单位,围绕本专业进行学习、实践,感受专业精神和行业文化,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报告、实践论文、微视频、漫画、图片等实践成果,实现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互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

注重提升热情,搭建志愿服务教育实践平台。北林大注册志愿者比例超过在校生数量的80%,每年有超过67个志愿团体,提供超过100个志愿服务项目,让青年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北林大连续组织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共选派141名志愿者在内蒙古、河北省和云南省开展支教活动;连续10年开展“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发挥学生党员志愿者在农业科技推广、乡村环境规划治理、基层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京郊农村办实事、解难事;连续12年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创新开展中小学绿色课堂等项目。此外,北林大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信息化发展,在校内外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良好氛围。

注重激发活力,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北林大以模拟训练、志愿参与的形式,搭建以“梁希杯”以依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教育平台,成立“创新创业联盟”,开展“绿创时光”沙龙,举行专业技能大赛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组织创业团队利用暑假组建专项实践团队,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社会调查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对创业项目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竞争环境等,做一次集中调研,以提升创业项目的实践性和适用性。几年来,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调研实践,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内外的竞赛中屡获大奖。此外,学校加强与企业等合作,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通过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经验体会

坚持完善理念,明确实践育人目标。北林大认识到,实践育人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学校以林业和生态文明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氛围中,注重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校秉承“红绿相映,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将“红色”的基色和“绿色”的特色相结合,围绕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红色理想信念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爱国情怀中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通过发挥绿色教育方面的特色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打造品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北林大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丰富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个性化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发展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北林大的实践育人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如“绿色咨询”、“绿桥”、“绿色长征”等绿色实践教育品牌。同时,注重多方协同,把实践育人与专业研学、志愿服务、社会观察、创新创业、勤工助学、教学实习等相结合,产生联动效应,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平台,整合资源,提高实践育人广度和深度,为大学生“认知社会、回报社会”提供广阔舞台。

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实践育人成效。北林大实践育人工作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系统规划实践育人活动方式和方法,使之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自主开发“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管理认证系统”,规范实践育人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此外,学校通过社会化的资源整合,形成了学校、企业、NGO、媒体共同合作支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联动机制,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作者杨实权系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作者辛永全系北京林业大学团委书记)

编者按: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央企业,1998年成立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堪称其中典范。这家活力企业拥有青年员工18000余人,占总人数的42%,很多年轻人长年坚守在海外工程一线。在多年的苦战实战中,他们凝聚一心,执着开拓,积极创建海外“青年文明号”,亮出中国青年在海外的名片。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志愿育人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以志愿,致青春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