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检察”助推派驻检察室工作

2015-01-30 03:31钟云东
中国检察官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两法检察室检察

●钟云东/文

为做好互联网时代检察工作的“+”法,山东省庆云县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要求,主动适应“互联网+”检察工作新常态,全面提升派驻检察室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力推动派驻检察室工作步入信息化、规范化轨道,确保实现延伸触角、检力下沉、服务民众的工作预期。庆云县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室均被评为“全市检察系统优秀基层检察室”,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政法工作先进集体”,县人民检察院连续两年在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中位列全市基层院榜首。

一、研发“检察监督”平台,强化对“两所一庭”的监督

为延伸监督触角,发挥派驻职能,庆云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派驻检察室对辖区内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两所一庭”的执法司法监督,自主研发了“两所一庭”检察监督平台,实现对辖区内“两所一庭”的实时、动态、全覆盖监督。平台与“两所一庭”联网对接,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在日常工作中将所办案件信息及时、同步录入平台中的相应模块。派驻检察室通过平台对“两所一庭”的执法情况进行同步、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基层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通过对“两所一庭”案件信息的检索分析和定性研判,发现各类执法不严不公问题38件,监督纠正违法行为32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8份。配合侦监部门监督派出所立案12件、撤案10件,配合公诉、民行部门监督纠正审理期限超期、执行期限超期、错误适用简易程序等案件23件,对辖区4名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监督法院依法撤销决定并交付执行。加强与司法所的沟通联系,强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利用研发的司法E通(手机定位软件)区域监控、警示告知、实时监督等功能,实现对社区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全方位监督。监督纠正社区矫正违法行为20件,监督纠正脱管、漏管12人。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定期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监督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及时通过专线网办案平台移交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处。

二、发挥“信息超市”功能,提高发现、收集和协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大数据”格局,积极研发派驻检察室“信息超市”软件,全面收集各类“惠农政策”和人员补贴等信息,共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惠农政策及乡村(社区)民生民情信息5000余项,各类惠农补贴信息15.8万条。利用大数据及时化解群众因不了解惠农政策及各部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而产生的矛盾纠纷57件。以“信息超市”存储的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检索查询等功能,全方收集、摸排职务犯罪线索。通过对比相关信息,从中发现侵害民生民利的案件线索15条,占派驻检察室查办的该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70%。其中,派驻常家检察室利用“信息超市”的数据分析功能,发现了本辖区大胡卫生院新农合报销人员柳某及医务人员李某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采用改动药品剂量,提高药品价格,套取国家新农合医疗基金14万余元的案件线索,后被移交给反贪部门立案查处,现已开庭待判。

三、创建“两法衔接”平台,推动基层依法行政

依托互联网、政务网,建立与乡镇“七站八所”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庆云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委政法委共同研究制定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意见》,至今年6月已完成了对辖区经管站、财政所、国土所、税务所、工商所、民政所、食药所等主要站所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全县8个乡镇56个行政执法站所网上移送、网上受理和网上监督,形成了以检察室为网络枢纽,各行政执法单位以及派出所、司法所执法信息资源共享的专用网络平台,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全面衔接。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加大对行政执法活动中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以及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犯罪行为的监督。今年以来,各行政执法站所共向“两法衔接”信息平台上传行政处罚案件185件,监督行政执法站所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5件,监督公安派出所立案12件,纠正基层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为36件,发现并移交职务犯罪线索5件。移交反渎部门查办的该县常家镇动物卫生监督所谢某等人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案,安监部门工作人员姚某、程某玩忽职守案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有力促进了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四、打造“五位一体”便民网络,积极服务保障民生

整合检察专线网、民生检察服务热线、视频接访、便民移动巡访等资源,建成了市院、县院、检察室与所辖乡镇四级视频接访系统, 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先后有36名群众通过视频接访系统表达法律诉求、行使控告申诉权利。创建了涵盖门户网站、微博、微信、QQ、飞信“五位一体”的新媒体检务平台,定期发布检察工作信息、最新法律法规、举报常识、反腐典型案例,并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回应社会关切。发布各类信息15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600余次,在线解答问题156个,受理举报、申诉30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件。群众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就能表达民生诉求,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里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派驻常家检察室工作人员从常家中学学生的一条举报微信入手,发现了当地教育部门办公室负责人周某及报账员孙某存在挪用专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违法行为。案件线索被移送自侦部门立案侦查,最终查明两人挪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五、构建“数字化预防”平台,开启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新模式

分发挥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模拟实景廉政教育基地的功能,积极组织辖区基层干部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构建数字化预防模式,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警示教育系统,并将这一系统移植到检察门户网,使路途遥远不便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的基层干部,通过登陆网络、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即可自行接受警示教育,有效填补了实体廉政教育基地的功能,拓展了职务犯罪预防的外延和阵地。通过该方式,受教育人数已达1200余人次。 同时,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及时更新推送法律知识、法治资讯、案例分析、新法解读等相关信息,有效提高了普法宣传的便捷性和受众面,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获取法律知识和检察资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猜你喜欢
两法检察室检察
企业拖延整改应急部门“两法衔接”除隐患
派驻基层检察室的法律完善
延伸监督触角 提升履职实效务实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全市区(自治)县检察院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