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强的体现
——读《小妇人》有感

2015-01-30 07:23王晓清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马奇奥尔四姐妹

王晓清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女性自强的体现
——读《小妇人》有感

王晓清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19世纪60年代期间,美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众多女性逐渐摆脱来自传统家庭的束缚,开始投身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美国作家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品中对普通家庭四个姐妹的描述,体现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体现的各种女性自强的性格特点。

女性;成长;自强

19世纪是一个“人定胜天”观念开始盛行的年代,在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的充分洗礼后,西方文明已经进入依靠人的理性和科学的力量的阶段,上帝的权威开始动摇并受到挑战,积极主动的精神已发展为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那个时期,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就已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弊病以及各个阶级的道德标准在书内也有体现。

小说作者奥尔科特于1832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决心办学,但终因缺乏支持者而放弃。小说中的马奇先生就是父亲的原型,他成天待在书房里,为了自己追求的所谓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使家庭逐渐陷入困境。生活的胆子只有落到母亲身上,为了帮助家里分3要人物乔,即以她本人为模板。奥尔科特是一个主张改革之人,也是一位为妇女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选举权的捍卫者。在整部作品中,奥尔科特对很多情节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传达其作品中富含的教育意义,宣扬了体验和经历在马奇四姐妹成长中的重要性。而奥尔科特借用手中的笔勇敢而大胆地描述人物故事的同时向压在女性身上的束缚发起了挑战。

整个作品中描述了包括马奇太太在内的五位女性。本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述对象,围绕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展开,描写了马奇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美国家庭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过程,四个姐妹中,尽管她们的理想和命运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品质。无论是为爱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作家的乔,还有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帮着弱者为己任的艾美。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一、马奇太太

南北战争时父亲常年随军在外,作为母亲的马奇太太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家之主,她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她们助人为乐,不为金钱权势所诱惑的美好品德。在丈夫离家期间,马奇太太用自己微薄的身躯支撑整个家庭,独自照顾四个女儿,在生活条件不富裕的情况下,不但撑起了整个家庭还主动帮助身边更困难的人。马奇太太的行为体现出女性在伦理上的自强。四姐妹在母亲慈爱的陪伴下,和谐愉快的生活在小镇上,她们的性格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共性是她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家庭和谐美满,父慈母爱,儿女孝顺,伦理观念强,护爱护助,自强自立,但每个人又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二、梅格

梅格对上流社会的虚伪嗤之以鼻,不愿为了富贵委屈自己的情感,因此为了尊重自己的感情,梅格为了获取真爱甘愿选择清贫的生活;尽管婚后的生活很拮据,梅格却认为这是激发丈夫不断前进的动力,它会赋予丈夫脱离贫穷,走向富裕的勇气,这样的生活对于梅格来说,才是更加有意义的生活,她的经历体现出女性在情感上的自强。

三、乔

乔是本文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最为女性对于事业的自主和自立。在生活中,她就是姐妹中的领导者,时刻展现自己自强自立的品质和乐观勇敢的性格。她对写作的热爱为她赢得了生活上的独立,写作不仅为她带来快乐,也为她赢得了满足其生活所需的能力。她通过自身努力,凭借自己对写作的挚爱成为一名作家并开办了自己的学校,在事业上实现了独立。她的“体现自我,赚钱养家”的想法体现了女性在事业上的自强。

四、贝斯

贝思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在母亲到前线照顾重病父亲的期间。她主动担负起照顾姐妹的工作;她不求回报地照顾他们,爱着他们,甚至是那些穷人和弱者;后来贝思一病不起,但他相信死亡是与自然的融合,在死亡面前,贝思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展示了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

五、艾米

艾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虽然有些娇气,但她一直为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梦想而不断付出,即使遇到挫折和嘲笑,仍然相信自己追求梦想的能力,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婚后的艾米,没有被家庭舒服而放弃最初的梦想,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并投身于救济贫苦大众的慈善事业中,艾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人性中自我完善的自强。

《小妇人》中四姐妹相亲相爱,但作者奥尔科特却乐意把她们分成两类,文中写道:“梅格是艾米的知己和导师,而由于某种相反性格之间的奇异吸引力,乔也成了贝思的知己和导师,这个腼腆女孩的心事只说给乔听;同时她对乔的影响也比家里的其他人大。两个姐姐常常在一块,但是各自管着一个妹妹。”在这里,奥尔科特通过把四姐妹划为两类来暗示其不同性格与当时社会的协调关系。乔自主独立,目标宏大,骨子里有男孩子的性格秉性,与社会上的淑女形象大相径庭。小说里中的贝思如天使般纯洁单纯,丝毫不顾及现实社会。奥尔科特将乔和贝思分为一组,很显然是在暗示她们两人都不符合那个时期美国社会对传统妇女的界定。相比之下,美丽大方,聪明伶俐的梅格和艾米她们两人都颇受上层社会的喜爱。梅格向往贵妇人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艾米有点娇气,她重视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自己的容貌,一心想要跨入上流社会。尽管梅格看清了上流社会的真实面目,最终嫁给了贫穷但诚实的男人;艾米也在生活中放弃了理想,与邻居劳里结合,但毋庸置疑的是,梅格和艾米比乔和贝思更容易被世俗社会所接受和容纳。

马奇家的四姐妹,集真善美于一体,拥有善良、勤劳、无私、宽容、坚强等美好品质的原因,是离不开马奇太太那绝妙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马奇太太毫无疑问是一位极为称职的老师。她慷慨无私,乐于助人,不轻易动怒,感恩生活。在孩子们眼里,她不仅是一个好妈妈,还是她们的知心朋友。她们喜欢向马奇太太吐露心事和烦恼,而马奇太太也不负重托,给予她们很好的意见和帮助。正是因为马奇太太那独辟蹊径的家庭教育,使得四姐妹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妇人。在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打动无数女性读者的心弦。同时,马奇太太对女儿们寄予厚望,“我希望我的女儿们美丽善良,多才多艺:受人爱慕,受人敬重;青春幸福,姻缘美满……过一种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金钱是必要而且宝贵的东西……但我绝不希望你们把它看作首要的东西或唯一的奋斗目标。我宁愿你们成为拥有爱情、幸福美满的穷人家的妻子,也不愿你们做没有自尊、没有安宁的皇后。”无疑,马奇太太的“计划”是成功的。女儿们如她愿得到幸福,生活快乐。而这种观念与现今社会崇尚的拜金主义成为明显的对比,但这正是《小妇人》的魅力之处,把作品提升到探讨成长、探讨人生的层面,同时为即将成为母亲或已经为人之母的女性树立典范。

在本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小说中的马奇一家因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中经历着无法逃脱的苦难,所以作者开篇时描述的因为家庭贫困,四姐妹不得不放弃盼望已久的圣诞,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苦难的大环境对于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但作者并没有因此大加渲染贫困带给一家人的落魄和苦难,反而浓墨重彩地展现出一家人如何在困境面前齐心协力,互相安慰鼓励的动人情感,让更多承受苦难的人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因此也实现了主人公们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救赎。

其次,奥尔科特十分擅长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家庭生活的温暖。每天的家庭生活都是伴随着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度过,平淡中总会蕴含着无数的小惊喜。小说的情节源自现实生活,奥尔科特不仅借助人物的言行举止来直接反映家庭生活的美好,而且注重利用环境等细节烘托小说的主旨。例如:在小说开篇部分,作者通过圣诞节舞会时漫天飞雪的描述来衬托女孩们纯洁的心灵;在小说中间部分,在描述乔知道妹妹艾米与曾经和自己求婚的劳里订婚时,作者用天空突降的阴雨烘托乔失恋时的孤单和落寞。小说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满地绿油油的庄稼的描述寓意马奇太太即将享受的天伦之乐的幸福和四姐妹真正成长为年轻有为的小妇人的现实。

作为一名废奴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奥尔科特在自己的作品中处处宣扬女权意识。如果说斯托夫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林肯),而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则是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对女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1][美]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M].洪怡叶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1.

[2]耿敬北. 经验中的“小妇人”—《小妇人》中教育主题新解[J].山花,2012(2).

[3]杨琳.<小妇人》写作特点评析[J].时代文学,2011(19).

[4]陈玉晖.浅析《小妇人》中四姐妹性格特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

I104.6

A

猜你喜欢
马奇奥尔四姐妹
粗鲁的伴奏者
花甲四姐妹的馄饨店
奥尔与俄罗斯小提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探索
四姐妹40年
天赋
放心
论香港舞台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创作手法
论香港舞台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创作手法
山寨情人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