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婴幼儿针织服饰》新旧标准差异

2015-01-30 10:00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福州3500262东华大学上海201620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缝纫针织婴幼儿

李 津(1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 福州 350026)(2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浅析《婴幼儿针织服饰》新旧标准差异

李 津1,2
(1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 福州 350026)
(2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文中比较了FZ/T 73025-2006《婴幼儿针织服饰》和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新旧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详细阐述了新标准中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以便于童装企业和检验机构在服装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参考和执行。

婴幼儿针织服饰;标准;差异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已成为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带动了婴幼儿服装及服饰产业的发展。我国童装行业起步较晚,国内针对婴幼儿服装服饰的相关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婴幼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够规范,从而导致婴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婴幼儿服装及服饰生产厂家了解并贯彻相关的产品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达到正确引导婴幼儿服装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目的。

针织面料的特点是质地柔软、吸湿透气, 并且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使得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紧感。市面上销售的婴幼儿服饰中, 采用针织面料制造的占80%以上。用针织面料制作的婴幼儿服饰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已覆盖婴幼儿所有服饰产品[1]。当童企纷纷盼望“久逢干旱降甘露”时,新标准应景落地。2014 年3月1日,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以下简称新标准)[2]正式实施并代替FZ/T 73025-2006《婴幼儿针织服饰》(以下简称旧标准)[3]。

1 结构和特点

新标准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4]给出的规则起草,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号型规格、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及产品的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在附录里规定了拼接互染程度测试方法。

新标准较旧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燃烧性能等项目的考核,不仅兼顾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5]的相关要求,还与国外标准接轨,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服装安全性标准体系。

2 主要变化

试标准和考核要求,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测试和考核标准[7]。新标准增加了燃烧性能的考核要求,且规定婴幼儿产品不得使用阻燃整理剂,填补了这一空缺。织物的火焰蔓延时间越长,续燃时间越短,越有利于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1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旧标准适用范围规定“适用于鉴定针织面料加工制成的婴幼儿针织服饰产品”,新标准修改为“适用于针织面料为主料加工制成的婴幼儿针织服饰”,对所采用的原料进行重新定义,明确了“以针织面料为主料”,没有严格限制主料以外的面料的种类。另外,婴幼儿针织服饰种类增加了裤子,涵盖更全面。

2.2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定义“婴幼儿针织服饰产品”为年龄在36个月以内或身高100cm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针织服饰用品,相较于旧标准,婴幼儿身高由104cm改为100cm,这与GB 18401-2010中一般适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婴幼儿相对应。

2.3 完善分等规定

新标准将婴幼儿针织服饰产品的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而旧标准中只分为优等品和一等品。

2.4 内在质量要求

2.4.1 新增加的考核项目

2.4.1.1 可萃取重金属含量

纺织品在染色整理过程中所使用的部分染料、整理加工剂中可能含有重金属, 重金属类一旦为人体所吸收, 常累积于肝、骨骼、肾、心及脑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对健康造成极大损害。根据相关资料,一方面婴幼儿由于肝、肾发育不全,针对重金属的解毒功能更弱;另一方面婴幼儿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却偏高, 因此重金属超标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更大[6]。为此新标准增加了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纺织材料)的考核,填补了我国对婴幼儿服饰有毒有害物质考核的空缺,有助于提升我国婴幼儿服饰的安全性。

2.4.1.2 燃烧性能

国外诸多国家对儿童服装阻燃性能有专门测

2.4.1.3 服用安全性

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条件改善,儿童服装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儿童服装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儿童服装的安全,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标准增加了婴幼儿针织服饰服用安全性的要求,包括儿童上衣拉带(按GB/T 22702《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8]规定执行)、童装绳索和拉带(按GB/T 22705《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9]规定执行)、钮扣、装饰物和拉链等配件应无毛刺、无可触及性锐利边缘、无可触及性锐利尖端及其他残次,成品中不得残留金属针。新标准对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性起到指导、规范作用,降低了婴幼儿服装因拉带和绳索导致的危险,为婴幼儿服装消费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标准使国内儿童服装安全要求与国外标准基本形成一致,对国内服装企业的管理、生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解决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的问题,起到促进国际合作和贸易的作用[10]。

2.4.1.4 拼接互染程度

随着针织产品的多样式发展,不同种类或颜色的面料拼接而成的产品越来越多,若穿着洗涤后出现互染现象,会影响产品美观,因此新标准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项目的考核,要求优等品≥4-5级,一等品和合格品≥4级,测试方法在附录A中详细规定。

2.4.2调整考核要求的项目

2.4.2.1 纤维含量

新标准删除了旧标准中“当织物中一种纤维的标注含量在10%及以下时,其实际含量不得少于其本身标注含量值的70%,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标注含量在10%及以下时,其中性能较好的纤维其实际含量不得少于其本身标注含量值的70%”的条款,统一按FZ/T 01053规定执行。2014年5月1日,国家标准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11]实施,替代了纺织行业标准FZ/T 0105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12]。因此,从2014年5月1日起,纤维含量的标注按照GB/T 29862规定执行。试验结果旧标准按净干含量计算,新标准则改为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公定回潮率按GB 9994 [13]执行。

2.4.2.2 安全性能

新标准对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项目的指标不再规定具体数值,均按GB 18401 A类规定执行。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合格品的要求,但其要求仍不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 A类要求,且高过一般的针织类产品标准。

2.4.2.3 水洗尺寸变化率

旧标准的考核指标为优等品的直、横向变化范围为-5.0~+1.0,一等品的直向变化范围为-6.0~+2.0、横向变化范围为-7.0~+2.0。新标准的考核指标改为优等品的直、横向变化范围为-5.0~+1.5,一等品和合格品的直、横向变化范围为-6.0~+2.5。考核范围新标准增加了床上用品,并明确规定短裤、短裙不考核。新旧标准均规定弹力产品横向水洗尺寸变化率不考核,但新标准明确规定弹力织物指织物中加入弹性纤维或罗纹织物。

2.4.2.4 缝纫强力

新标准对缝纫强力的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不管是哪个等级的产品,要求衣带缝纫强力≥70N,纽扣缝纫强力≥50N,四合扣和五爪扣不考核缝纫强力。而旧标准缝纫强力为衣带、纽扣的优等品要求≥40N,一等品要求≥30N。

2.4.2.5 色牢度

旧标准对印花产品的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项目单独考核,但其考核指标与非印花产品指标一样,因此新标准将两者统一考核。另外,旧标准规定深色产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和印花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可降半级处理,新标准中深色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不作降级处理。

2.5 外在质量要求

2.5.1 表面疵点

旧标准考核色差,缝纫曲折高低,缝纫油污线,修疤、油棉飞花,扣眼互差,印花缺花、套版不正、印花搭色、起毛不匀。新标准增加了破损性疵点的考核,一等品主料之间色差等级要求降低为不低于3-4级。

2.5.2 使用附属材料及缝制规定

旧标准考核原材料,缝线,附件,缝制,针迹密度五方面,新标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补充:

(1)增加缝线规定:不应使用链式线迹缝纫。

(2)增加附件规定:应采用适合所有面料质量的绳带、松紧带;拉链拉头不可脱卸,不得使用粘合纽扣;不应使用在外观上和食物相似的附件。

(3)增加缝制规定:与婴幼儿皮肤直接接触的面不得有易损伤皮肤的线条和接缝;下装门襟部位不可使用功能性拉链;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为柔软材料制作,对于缝制在内衣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皮肤不直接接触的地方。

2.6 产品使用说明

旧标准规定婴幼儿服饰品应标明“婴幼儿用品”,新标准增加了应标明“不可干洗”字样。因为干洗剂中也可能残留对宝宝皮肤有害的物质,新标准从使用角度加强对婴幼儿的保护。

3 结语

新标准增加了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燃烧性能、服用安全性、拼接互染程度等考核项目,增加合格品的考核要求,调整了产品安全技术要求、水洗尺寸变化率、缝纫强力、耐皂洗色牢度等项目指标,增补修改了表面疵点、使用附属材料及缝制规定、产品使用说明要求。新标准的修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婴幼儿针织服饰生产企业提高管理和生产水平,为婴幼儿针织服饰生产和销售提供良好的质量控制依据。

[1]陈国强. 解析《婴幼儿针织服饰》标准[J]. 针织工业,2008,07:58-59.

[2]FZ/T 73025-2013 婴幼儿针织服饰[S].

[3]FZ/T 73025-2006 婴幼儿针织服饰[S].

[4]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

[5]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

[6]颜达加. 浅析制定婴幼儿服装标准的必要性[J].中国标准导报,2001,01:35.

[7]吴秋兰,洑国新. 浅谈国内外儿童服装标准[J].中国纤检,2012,10:46-47.

[8]GB/T 22702 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S].

[9]GB/T 22705《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S].

[10]许鉴.我国儿童服装标准化的现状、建议及措施[J].中国纤检,2013,02:48-49.

[11]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S].

[12]FZ/T 0105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S].

[13]GB 999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S].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ew and Old Knitted Garment and Adornment for InfantStandards

LI Jin1, 2
(1 Fujian Fiber Inspection Bureau, Fuzhou 350026, Fujian, China)
(2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Shanghai, China)

The standard of FZ/T 73025-2006 Kitted garment and adornment for infant and FZ/T 73025-2013 Kinttde garment and adornment for infant were compared and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re discussed. The details of the new standards with the contents modified and scopes were elaborated, which would be referred and complied by the Children's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and inspection agencies.

Knitted garment and adornment for infant; Standard; Differences

2014-11-26

李 津,女,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猜你喜欢
缝纫针织婴幼儿
动物界的缝纫大师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缝纫泡沫夹层结构刚度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纱线与针织
拉链的缝纫平整度与缝纫工艺参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