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据库高被引论文TOP5

2015-01-30 19:27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文献出版时间20132015检索时间2015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12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高速铁路中国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3—2015.2 检索时间:2015.3.5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何华武

国内数据库高被引论文TOP5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3—2015.2检索时间:2015.3.5

铁路运输

被引频次:12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何华武

高铁运行安全风险源识别、研判、防控,是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高铁综合检测、牵引供电检测监测、通信信号监测预警、列车运行状态监控、线路基础设施监测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全面介绍我国高铁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提出要不断完善高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增强科技保高铁运行安全的能力.

高速铁路;安全技术;综合检测;监测;监控

来源出版物:中国铁路,2013,(3): 1-7

被引频次:12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冯长春,丰学兵,刘思君

摘要: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关键词:可达性;高速铁路;最短旅行时间;空间格局;中国

来源出版物:地理科学进展,2013,(8): 1187-1194

被引频次:10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状况对工程扰动及气候变化的响应

马巍,穆彦虎,李国玉,等

摘要:基于青藏铁路沿线长期地温监测资料,对天然场地及铁路路基下部的浅层地温、多年冻土上限及下伏冻土地温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状况对于工程扰动及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监测结果表明,路基修筑后边坡热效应显著,由此导致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状况的不对称分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块石路基修筑后,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抬升显著,其中阴坡路肩下抬升幅度普遍较阳坡路肩下显著.普通路基修筑后,在年平均地温低于 0.6~0.7℃的地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有不同程度的抬升,而在年平均地温高于0.6℃的地区下部冻土上限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阳坡路肩下降幅显著.受块石层冷却降温作用,低温冻土区块石路基下部浅层冻土地温有明显降温过程,而在高温冻土区这一降温趋势只存在于阴坡路肩下.对于普通路基,多年冻土上限抬升后,浅层冻土地温存在一定的升温过程.对于气候变暖,低温冻土区多年冻土的响应主要集中体现在冻土升温上,而高温冻土区多年冻土的响应则主要表现为冻土上限下降,冻土厚度减小.基于上述监测结果,可将目前青藏铁路路基热状况分为稳定型(低温冻土区块石路基)、亚稳定型(低温冻土区普通路基及高温冻土区块石路基)和不稳定型(高温冻土区普通路基).

关键词:多年冻土;热状况;工程扰动;气候变化;青藏铁路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3): 478-489

被引频次:10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技术综述

肖京平,黄志祥,陈立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包括气动阻力、横风效应、会车效应、隧道效应和气动噪声等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利用模型试验、实车测量和数值计算等不同的研究手段,开展全面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在模型试验、实车测量、数值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现状和进展情况,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技术

来源出版物:力学与实践,2013,(2): 1-12

被引频次:8

非接触式弓网图像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韩志伟,刘志刚,张桂南,等

摘要:非接触式图像检测以其行车干扰小、通用性好、便于安装使用等优点在弓网综合检测车、定点弓网检测设备、移动式弓网检测设备及手持式弓网检测设备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最新弓网检测设备研究的基础上,从弓网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弓网图像智能识别算法等方面出发,研究非接触式图像检测在弓网参数识别、弓网故障检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现有弓网图像识别研究中的不足;针对弓网图像检测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思路;对弓网检测设备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图像识别;接触网;受电弓;非接触式检测

来源出版物:铁道学报,2013,(6): 40-47

公路运输

被引频次:22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研究综述

高赐威,吴茜

摘要:换电模式由于其众多优点目前已发展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能源供给模式.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电动汽车换电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但学术界有关换电模式的理论研究还较为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该领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文章概述了换电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集中充电以及充换电2种换电模式的结构及特点.介绍了换电网络的基本框架、运营模式以及换电网络管理系统.针对换电网络的规划与运行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电池数量、充电站的选址定容2个方面对换电网络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换电网络在实际运行阶段该如何进行电池调配以及充电管理.最后总结了换电模式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动汽车;换电模式;换电网络规划;换电网络运行

来源出版物:电网技术,2013,(4): 891-898

被引频次:15

计及电网状态的充放储一体化站运行模式探讨

杨敏霞,刘高维,房新雨,等

摘要:电动汽车供能设施的配套建设是我国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发展的关键,为此,提出融合充电站、换电站和储能站优势的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站的设计方案,从变流技术、调度及功能设计2方面阐述了一体化站的控制与运行.变流装置可实现电池系统与电网的能量双向互动,一体化站可为电动汽车供能,并可为电网提供削峰填谷、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紧急支持等辅助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网的不同状态,讨论分析一体化站可能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电池储能系统特性划分一体化站2个电池系统的储能水平,进一步探讨计及电网状态的充放储一体化站运行模式,旨在为一体化站的优化运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站;多用途变流装置;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运行模式

来源出版物:电网技术,2013,(5): 1202-1208

被引频次:12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浅谈

金茂菁

摘要: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加强了我国与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国内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定期举办,也为国内外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提了供良好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的机会.文中总结了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历年来的举办情况,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研究的热点,反映了我国智能交通走过的历程.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智能交通年会;发展历程

来源出版物:交通科技,2013,(2): 140-142

被引频次:12

汽车前防撞梁的热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与试验

郭怡晖,马鸣图,张宜生,等

摘要:采用LS-DYNA软件,对汽车前防撞梁的热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了在两种摩擦条件下热成形过程中零件的温度场、应力场、减薄率和FLD,预测了零件的成形性能.根据模拟结果开发了热成形模具,冲压出热成形前防撞梁零件,将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变化趋势相同.结果显示,摩擦状态对热成形工艺的成形性能影响较大.

关键词:热成形;前防撞梁;数值模拟

来源出版物:锻压技术,2013,(3): 46-50

被引频次:12

多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

陈燕虹,沈帅,刘宏伟,等

摘要:构建了掌握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系统.下位机有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实现电池电机信息的采集,整车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实现车内数据通信,数据由CAN转为RS232.采用了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经数据传输单元传输,借助移动信号和Internet网络传至上位机.利用动态交换技术实现组态王和MATLAB及VB联合,然后利用MATLAB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和VB调用MAPX控件,扩展了运算能力和定位功能.实际应用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关键词:车辆工程;电动汽车;控制器局域网络;组态王

来源出版物: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2): 285-291

水路运输

被引频次:9

我国航海教育环境变化与发展对策

孙培廷,姚文兵

摘要:近年来我国航海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一方面导致海员社会地位下降,航海职业吸引力不如以前,另一方面又对高级船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航海教育规模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海员劳务市场和航海教育本身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我国与世界海运业的发展和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东移,给我国航海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海运业对航海类专门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我国航海教育近期发展策略、完善航海教育及海员管理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航海院校改革等建议.

关键词:航海教育;航海类专门人才;海员综合素质;海员劳务市场;复合型航海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出版物:航海教育研究,2013,(1): 1-6

被引频次:7

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系统一致性编队跟踪控制

王银涛,严卫生

摘要:研究了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编队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无源性理论与一致性跟踪理论,在仅有部分 AUV获取编队速度信息情形下,设计一种分布式控制律,实现了集群AUV的一致性编队跟踪.控制律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基于无源性同步原理,建立了协同误差到跟踪误差的无源性通道;另一部分为一致性协同跟踪控制器,保证每个 AUV相对于虚拟领航者的不一致参考信息通过协商达到最终一致状态.文章应用Nested Matrosov定理证明了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协同控制;编队控制;自主水下航行器;无源性;一致性跟踪

来源出版物:控制理论与应用,2014,(3): 379-384

被引频次:7

风速风向测量误差补偿算法的研究

王国峰,赵永生,范云生

摘要:为了提高风帆助力船舶中风速风向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模型的风速风向测量误差补偿算法.首先建立了船舶运动状态下风速风向矢量的空间模型.在应用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测量的方法确定测量误差与空间倾角的对应关系,并对测量误差进行单向拟合补偿计算和空间拟合补偿计算.最后,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基于空间模型误差补偿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解决了一类风帆助力船舶辅助推进控制系统的风速风向空间测量的误差补偿问题,使得风速风向测量精度满足风帆辅助推进控制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风帆助力船舶;风速风向测量;空间模型;误差补偿

来源出版物:仪器仪表学报,2013(4): 786-790

被引频次:7

欠驱动水面船舶航迹跟踪自抗扰控制

李荣辉,李铁山,卜仁祥

摘要:为实现欠驱动水面船舶在内部动态不确定和外界风流干扰情况下的航迹跟踪控制,首先构造能够使航迹偏差收敛的船首向角的跟踪方程,然后将航迹控制转化为实际船首向跟踪期望船首向的航向控制问题.应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自抗扰航迹跟踪控制器,解决了恒定风流干扰造成的船舶横漂问题.应用非线性水动力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实现欠驱动船舶对直线和曲线路径的精确跟踪,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欠驱动船舶;自抗扰控制(ADRC);航迹跟踪;扩张状态观测器

来源出版物: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2): 5-8

被引频次:7

疏浚抓斗平挖运动研究与仿真

肖汉斌,张永涛,路世青,等

摘要:在航道疏浚和大型海洋工程建设的背景下,从现有的传统疏浚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发,提出抓斗平挖的问题.通过对疏浚抓斗在传统操作方式下挖掘曲线的建立和分析,构建了抓斗的平挖运动数学模型,以抓斗刃口的水平运动为约束条件,反向推导得出抓斗平挖控制策略,并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疏浚抓斗平挖运动控制策略在抓斗挖泥船的平挖作业上具有有效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疏浚抓斗;平挖;运动学仿真;抓斗挖泥船

来源出版物: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3): 482-485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频次:3

太空安全治理的五个倡议刍议

孙雪岩,何奇松

摘要:国际社会为太空安全问题提出了五个治理倡议,即中俄提出的禁止太空武器化条约草案(PPWT)、欧盟提出的太空行为准则(CoC)、美国提出的国际太空准则(ICoC)、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提出的太空可持续利用倡议(LTSSA)、联合国专家小组提出的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TCBMs).五个倡议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俄倡议是硬法倡议,其他四个是软法倡议;中俄倡议提交裁军大会,联合国两个倡议利用联合国讲坛,欧盟和美国的倡议主要采取双边、多边会谈方式.主要太空行为体对这些倡议的认知与立场存在差异,美国反对硬法,赞同不限制其发展太空发展的软法;中俄主张硬法;欧盟赞同软法,原则上不反对有核查机制的硬法.达成国际太空治理的共识之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太空安全治理倡议;中俄;美国;欧盟;联合国

来源出版物: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98-105

被引频次:2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及研究

闫勇,金光

摘要: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日益紧迫,空间太阳能电站(SPS)概念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发展 SPS,优化能源结构也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需要的可靠途径.本文对SPS的起源、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SPS典型系统模型,分析和总结了SPS的关键技术.结合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进步,对我国发展SPS提出了设想,采用先进的轻型薄膜聚光设计概念初步提出了一种新型SPS构型,并介绍了该构型的组成、功能及光路设计.该结构大大减小了系统质量,降低了运载的发射成本和发射难度,可为未来我国SPS的发展提供有益补充和借鉴.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薄膜反射镜;系统模型

来源出版物:中国光学,2013,(2): 129-135

被引频次:2

基于方差的保障时间不确定性分析

吴勇,潘星,康锐,等

摘要:装备的保障过程由于受到保障活动参数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保障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方差的保障活动不确定性重要度作为保障过程全局敏感性分析指标;根据保障过程工期的 GERT(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方差的保障时间不确定分析方法来计算保障活动的时间不确定性重要度,并对该方法进行解析求解,给出了具体步骤.最后,将舰载机航空保障作为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保障过程工期;全局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图示评审技术

来源出版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11): 1455-1459

被引频次:1

美国小行星俘获任务及其启示

金宗耀,刘永健,谭春林

摘要:小行星俘获(ACR)任务是美国 Keck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深空探测任务.该任务计划选定一颗近地小行星,通过口袋式抓捕系统对其实施抓捕,并于2025年左右将其带回近月空间.文章介绍了ACR任务的内容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航天器总体构型、抓捕分系统、探测识别分系统和控制与推进分系统;对小行星抓捕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旋转匹配、抓捕、消旋、轨道转移等核心操作.基于ACR任务,提出了空间目标俘获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抓捕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启示;基于我国目前的技术研究情况,总结分析了发展空间目标俘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如大功率柔性太阳翼、长时间大范围轨道机动、目标探测与识别、快速机动、目标抓捕与消旋.

关键词:小行星俘获任务;抓捕;在轨服务;非合作空间目标

来源出版物:电网技术,2013,(5): 129-135

被引频次:1

2013年世界航天器发射统计分析

徐映霞

摘要:2013年的世界航天器发射活动已落下帷幕.全年共进行82次发射任务,仅略多于2012年的78次,远低于历史上发射最高年份1967年的139次.但是2013年发射的航天器数量高达214个(含发射失败),大大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到目前为止航天器发射数量最多的一年,并显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航天器发射;发射失败;发射任务;航天活动;卫星发射;统计分析;能源火箭;技术试验卫星;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

来源出版物:国际太空,2013,(2): 7-10

航空

被引频次:8

C/SiC复合材料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青松,刘海韬,潘余,等

摘要: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发展高超声速技术的核心,以其为动力装置的各类高超声速飞行器对于国防安全和航天运输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对热防护材料的要求,综述了C/SiC复合材料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指出了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C/SiC复合材料;热防护;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综述

来源出版物:无机材料学报,2013,(3): 247-255

被引频次:8

基于状态信息的航空发动机运行可靠性评估

孙闯,何正嘉,张周锁,等

摘要: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运行可靠性评估对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受不同运行状况的影响,航空发动机退化程度和失效时间具有较大的离散性.针对单台航空发动机运行可靠性评估难以运用基于大样本统计的传统可靠性方法的问题,提出基于状态信息的航空发动机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分析建立状态子空间,描述航空发动机状态性能的变化;计算正常状态与当前状态子空间基矢量的主夹角,利用映射函数将主夹角转化为运行可靠度.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全寿命仿真数据和某维修厂现场实测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地评估单台航空发动机的运行可靠性,为小样本条件下航空发动机运行可靠性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关键词:运行可靠性;航空发动机;状态信息;子空间;主夹角

来源出版物:机械工程学报,2013,(6): 30-37

被引频次:8

机载武器极区传递对准算法

吴枫,秦永元,周琪

摘要:针对高纬度地区经线收敛导致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的导航算法失效的问题,并结合战机在极区内具备正常导航和作战能力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格网导航力学编排的极区传递对准算法.首先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作为航向参考,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格网导航坐标系同时给出了格网导航力学编排及其误差方程,解决了极区内相对经线定向定位困难的问题.其次在格网导航坐标系下设计了主子惯导信息的“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算法,估计和校正弹载子惯导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避免载机进行费时的方位机动,仅需一次简单的摇翼机动就可令弹载惯导5 s内方位对准精度达到5',为战机在极区内仍具有导弹攻击能力提供了工程应用参考.

关键词:传递对准;极区导航;格网导航;卡尔曼滤波

来源出版物: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3,(2): 141-146+158

被引频次:7

基于Wiener过程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可靠性预测

朱磊,左洪福,蔡景

摘要:通过对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融合先验退化数据和现场退化数据的性能可靠性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在先验退化数据的基础上确定 Wiener过程参数的先验分布,然后利用贝叶斯方法融合新增的现场数据,对Wiener过程参数进行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对单台发动机进行性能可靠性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该方法能根据现场退化数据不断地对可靠性和剩余寿命进行更新.最后通过某航空公司发动机性能退化数据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41号发动机在2000循环和3000循环时预测的剩余寿命相对误差分别为0.060和0.018,可以满足航空公司发动机下发计划制定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可靠性;Wiener过程;贝叶斯理论;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

来源出版物:航空动力学报,2013,(5): 1006-1012

被引频次:7

飞行器控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宗基,张汝麟,张平,等

摘要:当前,飞行器控制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对飞行器的发展趋势、新需求和新技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飞行器新技术特征、信息化环境、无人系统自主性、高可靠可重构容错系统、飞控系统评估与确认五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飞行器控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达到利用机遇和赢得挑战的目标,作者建议加强如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加强面向飞行器新技术特征的飞行器控制概念、理论与方法研究;加强面向信息化环境的控制、计算与通讯一体化,以及控制、决策与管理一体化的研究;加强面向不确定性的无人系统高级别自主性的研究;加强面向高可靠、高安全性的可重构容错飞控系统的研究;加强面向高效、高可信度的飞控系统评估与确认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飞行控制;飞行器新特征;信息化;容错系统;自主能力

来源出版物:自动化学报,2013,(6): 703-710

航天(宇宙航行)

被引频次: 15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成就与中国深空探测展望

叶培建,黄江川,张廷新,等

摘要: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设计主要目标为先期验证后续月球着陆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进入行星际空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转移日-地拉格朗日L2点.此后,在距地700万千米,实现国际上首次与4179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并获取最高分辨率优于3 m的光学图像.本文主要描述了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任务要求、任务特点、研制历程、在轨飞行评价、扩展任务、后续飞行状态和取得的主要技术成就.在分析、对比国内外深空探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深空探测后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嫦娥二号;技术成就;深空探测展望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5): 467-477

被引频次:13

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包为民

摘要:总结了航天飞行器控制领域的前沿问题与挑战,概括了未来进入空间航天飞行器和空天飞行器控制技术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现阶段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对未来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航天飞行器;控制;运载器;动力学

来源出版物:自动化学报,2013,(6): 697-702

被引频次:11

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崔平远,于正湜,朱圣英

摘要:基于国际上成功着陆的火星探测任务和未来火星着陆探测技术的发展需求,阐述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的必要性.首先总结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后分析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概括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未来火星探测任务进入段的自主导航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导航方案;通信黑障

来源出版物:宇航学报,2013,(4): 447-456

被引频次:11

空间相机调焦机构误差分析

陈洪达,陈永和,史婷婷,等

摘要:空间高分辨率遥感仪器的发射过程和在轨复杂的温度环境条件会使其光学焦平面发生偏离,从而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为补偿相机焦平面位置的变化,本文根据高分辨红外相机的在轨应用环境以及光学设计要求,对相机的调焦机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误差分析.计算了结构误差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精度进行了归类,并利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建立了误差分析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误差源的特性、概率分布和变换矩阵参量间的关系.利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满足仪器的使用要求.样机测试表明,该机构行程内轴向位置误差为(-0.01±0.0036)mm,透镜最大倾斜角为 25″,最大离轴量为0.005 mm.目前,该机构已成功在轨使用.

关键词:空间遥感;空间相机;调焦机构;误差分析;误差建模;Monte Carlo法

来源出版物:光学精密工程,2013,(5): 1349-1356

被引频次:11

嫦娥三号探测器技术进步与推动

孙泽洲,贾阳,张熇

摘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任务目标是实现我国在地球以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在探测器研制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关键技术已取得的突破,以及嫦娥三号的技术推动作用.

关键词:探测器;技术进步;技术推动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11): 1186-1192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被引频次:23

公共压力、社会声誉、内部治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霞,徐晓东,王宸

摘要: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充分地披露环境信息是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和水平逐年提高,但披露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应对性,对污染物的排放后果、法律诉讼以及可能面临的或有负债等负面信息披露不足;来自环保部门、政府的公共压力或政治成本,以及企业品牌声誉的内在激励,显著地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和水平;来自银行债权人的监督、企业的两权分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但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公共压力;社会声誉;内部治理;环境信息披露

来源出版物:南开管理评论,2013,(2): 82-91

被引频次:13

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胡和兵,刘红玉,郝敬锋,等

摘要: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59%,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一带;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游仙林大学城一带低-低分布区快速扩张,而高-高分布区仅在九乡河源头及下游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增大,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九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及其变化主要是由土地开发利用引起,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效应.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空间自相关;土地利用程度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2013,(8): 2565-2576

被引频次:13

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王萌萌,周启星

摘要:近年来,随着土壤污染的逐渐加重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出,生物炭作为重要的土壤改良剂以及对污染土壤修复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以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生物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以及巨大的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强烈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转化能力;生物炭的碱性对于改良酸性土壤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很大的潜力;生物炭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但同时又可以保护被吸附的有机物免受微生物的降解,对不同的微生物影响不同;生物炭可以对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其土壤环境效应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化学污染物;环境效应;微观作用机制

来源出版物:环境化学,2013,(5): 768-780

被引频次:13

洞庭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

王雯雯,王书航,姜霞,等

摘要:为了揭示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释放风险,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 EN(可交换态氮)、HN(酸解态氮)及NHN(非酸解态氮)的赋存特征;同时,结合BN(生物可利用态氮)的含量和释放通量的大小,探讨了各形态氮对BN的贡献及与释放通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受水动力和湖盆地形的影响,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空间差异较大.全湖w(TN)在735.91~2846.51 mg·kg之间,平均值为1371.85 mg/kg,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w(TN)的平均值分别为1513.43、1173.14、1262.76和1363.31 mg/kg.从各形态氮含量占w(TN)的比例来看,w(HN)最高,平均占66.74%;其次是w(NHN),平均占21.46%;w(EN)最小,仅占11.80%.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w(BN)的平均值分别为189.31、170.16、152.87和139.51 mg/kg,其值大小主要受w(EN)和w(HN)的影响.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沉积物中NH4+-N释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2、7.03、7.78和146.96 mg/(m2·d),沉积物中NH4+-N释放通量主要受EN控制,其中尤其受可交换态NH4+-N的控制,而沉积物中的HN和TN尚不是影响沉积物氮释放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连续提取;氮形态;沉积物;释放风险;洞庭湖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研究,2013,(6): 598-605

被引频次:13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白杨,王晓云,姜海梅,等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因城市下垫面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城市人为热排放的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已成为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及时追踪国内外最新进展,综述了城市热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介绍了地面气象资料观测法、遥感监测法和边界层数值模式模拟法等3种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概述了城市热岛效应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基于现有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尺度局限于宏观大尺度以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未来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应突破现有的大中尺度,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多平台监测以及考虑气溶胶粒子对辐射强迫的影响等.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气候;尺度

来源出版物: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 101-106

环境保护管理

被引频次:21

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张庆辉,赵捷,朱晋,等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现状;评价;保护

来源出版物:湿地科学,2013,(1): 129-135

被引频次:17

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赵先超,朱翔,周跃云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运用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分析了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3—2009年,湖南省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年均增加478.15万t,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却呈下降趋势,且与人均GDP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在人均GDP达到0.97~1.00万元·人-1附近.同期,湖南省建设用地和耕地成为主要的碳源,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年均增加约483.19万t,对净碳排放量的年均贡献率超过84%;林地为主要碳汇,其碳汇量年均可达769.67万t.2009年,湖南省净碳排放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娄底、岳阳、湘潭与郴州4市属于高排放-低效率(HE-LE)类型;永州、怀化、吉首与张家界4市属于低排放-高效率(LE-HE)类型;邵阳、长沙、常德、株洲、衡阳与益阳6市属于中排放-中效率(ME-ME)类型.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时空差异;湖南省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学报,2013,(3): 941-949

被引频次:15

安徽省近15年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效应测度及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

张乐勤,陈素平,王文琴,等

摘要:建设用地变化的碳排放效应是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运用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建设用地动态度模型及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 1997—2011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揭示了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并运用SPSS软件对未来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时序内,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均呈增长态势,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率为16.91%,碳排放年均增长6.61%,建设用地与碳排放正向效应显著;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边际弹性系数为0.1194;惯性情景模式下,2015年、2020年安徽省建设用地扩展导致的碳排放将分别增至14472.42万t、19930.37万t;通过政策规制控制建设用地扩展趋势有利于抑制或减缓碳排放.本研究对了解安徽省碳排放变化趋势和指导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为省域尺度的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研究提供范式借鉴.

关键词: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测度;趋势;响应;安徽省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学报,2013,(3): 950-958

被引频次:14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马建华

摘要: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基础、基本宗旨、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而从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重视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来源出版物:中国水利,2013,(10): 1-4

灾害及其防治

被引频次:18

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

陈晓清,崔鹏,游勇,等

摘要: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关键词: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类型;减灾对策

来源出版物:地学前缘,2013,(3): 29-34

被引频次:9

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研究

游温娇,张永领

摘要:加强社会脆弱性研究对减少洪灾损失、提高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有重要意义.根据灾害位置模型和应急管理周期理论,构建了洪灾社会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其中洪灾社会脆弱性的理论指标体系包含12个一级指标和110个二级指标;洪灾社会脆弱性宏观指标体系包含9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洪灾社会脆弱性微观指标体系包括12个方面.洪灾社会脆弱性理论、宏观、微观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从不同层面研究洪灾社会脆弱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洪水;社会脆弱性;指标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2013,(3): 215-220

被引频次:7

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途径

倪长健

摘要:着眼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这一基础性问题,通过对自然灾害系统的深入剖析,首先构建了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架构,明确了其构成要素的内涵;其次,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灾害系统自身演化而导致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从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结构要素、作用机制和演化结果入手,首次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三条途径;最后,系统地分析了每条途径的立论依据.

关键词: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风险系统;风险评估;途径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2013,(2): 1-5

被引频次:7

地震应急期关键时间阶段划分研究

王海鹰,孙刚,欧阳春,等

摘要: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行了梳理.在实际抗震救灾工作中,这3个阶段不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相关性.这就需要指挥者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各项相关工作,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地震;应急期;时间阶段;划分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2013,(3): 166-169

被引频次:7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刘航,蒋尚明,金菊良,等

摘要: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淮河流域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2013,(3): 198-203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被引频次:75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

摘要: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 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形成与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导致我国霾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我国霾最为严重的华北区域,新粒子形成和老化阶段均有有机气溶胶的贡献,与有机物混合后的气溶胶潮解点提前,吸湿增长因子变小.干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会使在高相对湿度下观测的PM2.5质量浓度“虚高”;有约70%的气溶胶粒子与其他类型气溶胶内混合,高浓度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体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更多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我国雾-霾问题更为复杂.还发现受气溶胶影响的低云较高云中云滴数多但有效半径小,高浓度气溶胶影响的云雾形成机制明显不同于低污染状况,在低过饱和条件下大量大于150 nm粒子活化为云雾凝结核,且化学组成对活化有明显影响.由于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和美洲的城市与城郊区域,且具有上述变化特点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复杂,导致我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雾-霾形成后会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大气层节稳定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凝结和增长,在达到过饱和状况下还产生更多云雾滴,形成“恶性循环”的持续性雾-霾.异常的静稳天气和居高的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对治理雾-霾污染的长期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建议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抉择,且要不遗余力地对近期可以削减的污染源加大控制力度.污染控制需要区域共同参与,应有国家政策和机制的强力驱动.

关键词:霾;雾;PM2.5;气溶胶化学组成;污染来源;控制对策

来源出版物:科学通报,2013,(13): 1178-1187

被引频次:47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黄益宗,郝晓伟,雷鸣,等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农田;修复技术;修复实践

来源出版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 409-417

被引频次:24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王跃思,姚利,刘子锐,等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霾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区域.文章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现状、形成机制以及来源组成,并从政治智慧、管理创新、科学支撑和全民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霾污染;PM2.5;形成机制;控制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 353-363

被引频次:23

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控制建议

谭吉华,段菁春

摘要:针对中国近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而在大气重金属污染方面尚缺乏总体认识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Pb,V,As,Mn,Ni,Cr和Cd的污染水平、季节变化、南北方差异、粒径分布等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现状及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历程及经验的总结,提出中国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排放标准;来源解析;环境管理;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2): 145-155

被引频次:19

中国大范围雾霾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吕效谱,成海容,王祖武,等

摘要:为分析我国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成因及特点,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对雾霾期间我国8个重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粒径分布,时空变化规律,雾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雾霾期间各城市大气污染指标的主成分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雾霾期间 8个城市 PM2.5平均超标 2.34倍,11~14号超标最为严重,PM2.5/PM10浓度比值平均为0.72,高湿、逆温、低压、静风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的形成,PM2.5与SO2,NO2等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数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复合污染特征.此次雾霾是以特殊气象条件为主导的机动车尾气及煤烟型复合污染引起的大范围污染现象.

关键词:雾霾;PM2.5;气象条件;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

来源出版物: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104-110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被引频次:19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何可,张俊飚,田云

摘要:本文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73.4%①的农户愿意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付费;②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按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性别、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价值认同、农业收入所占比、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农村发展的价值认同、农业经济规模、对环境状况的评价和环境知识了解程度;③不同性别、不同农业收入所占比、不同环境知识、不同心理感知等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因素具有异质性:男性更加注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农业收入所占比“一般”的农户,文化程度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但这种影响受环境知识水平限制;对环境状况评价“较好”的农户更为重视对现有环境的维护.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支付意愿;生态补偿;农户调查;湖北省

来源出版物:资源科学,2013,(3): 627-637

被引频次:1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

摘要:综述了 2011年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概况,以及2012年国家发布和实施的有关标准和政策;重点介绍并分析了2012年国内新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综合处理厂;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行业发展

来源出版物:中国环保产业,2013,(3): 20-26

被引频次:19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

仇焕广,廖绍攀,井月,等

摘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生产所导致的粪便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威胁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对我国总体和各省2010年畜禽粪便排放和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CHINAGRO)对2020年我国总体和各省畜禽粪便排放和污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19.00亿t,形成污染的畜禽粪便量为2.27亿t,平均每公顷耕地的畜禽粪便污染量为1.86 t,我国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畜禽粪便污染较重的区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如果不进行政策干预,全国畜禽粪便总污染量将大幅增至 2020年的2.98亿t.东部地区畜禽粪便污染将更为严重,中部和西部地区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且增幅低于东部地区.建议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措施控制畜禽粪便的污染排放,鼓励畜牧业生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关键词:畜禽粪便;环境污染;区域布局;模型预测;政策建议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2013,(7): 2766-2774

被引频次:16

中国的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及其回收产业化实践

贺小塘,郭俊梅,王欢,等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铂族金属的消耗国,但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凸显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分类描述中国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物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在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建设中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状况,阐明了对中国铂族金属冶金工业发展趋势的理解.

关键词:冶金技术;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富集;精炼;回收

来源出版物:贵金属,2013,(2): 82-89

被引频次:15

木质素的结构研究与应用

路瑶,魏贤勇,宗志敏,等

摘要: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可制备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在以石油为基础的现代能源与化工行业中,木质素作为替代原料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要实现木质素的利用,必须首先充分了解木质素的组成与结构特征.然而,由于木质素来源的多样化和结构的复杂性给了解木质素的组成结构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揭示木质素的化学组成为出发点,分析比较了应用于木质素结构研究的分离提取、转化以及分析测试等方法与技术,重点阐述了木质素结构研究最新进展,包括木质素的组成单体及其连接方式、生物合成过程、模型化合物的反应和木质化理论体系等,概述了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在聚合物材料、树脂、炭纤维、活性炭和高附加值化学品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木质素的结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相关难点问题.

关键词:木质素;结构;分离;分析;木质化;应用

来源出版物:化学进展,2012,(5): 838-85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被引频次:33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宋伟,陈百明,刘琳

摘要:依托收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资料,建立了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并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测算了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研究表明:(1)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2)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别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比重分别为 68.12%,15.22%,14.49%,1.45%,0.72%;(3)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此外,也有一些区域发生Ni,Hg,As和Pb土壤污染,但是Zn、Cr和Cu元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较小;(4)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山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新疆、四川和广西 14个省、市和自治区可能是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发区域,特别是辽宁和山西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尤其严重.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耕地;污染概率

来源出版物:水土保持研究,2013,(2): 293-298

被引频次:23

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控制建议

谭吉华,段菁春

摘要:针对中国近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而在大气重金属污染方面尚缺乏总体认识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Pb,V,As,Mn,Ni,Cr和Cd的污染水平、季节变化、南北方差异、粒径分布等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现状及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历程及经验的总结,提出中国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排放标准;来源解析;环境管理;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2): 145-155

被引频次:21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

谢元博,陈娟,李巍

摘要: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094例,内科门诊16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132例,哮喘7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关键词:北京居民;高浓度暴露;PM2.5;健康风险;损害价值评估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2013,(1): 1-8

被引频次:16

广州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倩茹,刘永红,徐伟嘉,等

摘要: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月平均值0.049 mg/m3,主要分布在0.03~0.05 mg/m3,非夏季月均值为0.063 mg/m3,分布于0.05~0.08 mg/m3之间;夏季、非夏季PM2.5质量浓度超标率(采用美国EPA标准)分别为70.7%、77.8%,质量标准2倍、3倍以上出现的概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2.5与温度正相关,和其他因素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温度、风速,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差,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季节性特征显著.

关键词:PM2.5;污染特征;气象因素;相关性;超标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环境监测,2013,(2): 15-21

被引频次:15

北京市城区冬季雾霾天气PM2.5中元素特征研究

王秦,陈曦,何公理,等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某城区2013年冬季雾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中元素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连续采集2013年1月~2月北京市某城区大气PM2.5,采用滤膜称重法检测PM2.5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PM2.5中36种元素总量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元素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天气相比,雾霾天气发生时PM2.5和其中的27种元素浓度均升高,其中As,Cr,Pb,Ti和V等重金属是PM2.5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元素富集特征表明,雾霾天气PM2.5中的金属元素可被分为三组,其中As,Cr,Cu及Pb的富集因子高于10,属于高度富集级别;Sb和Sn等元素富集因子介于1~10,属于中度富集级别;Ti和V富集因子接近于1,属于轻微富集级别.ICP-MS用于大气PM2.5中多元素分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可满足同时检测PM2.5主、痕量金属元素的要求.雾霾天气发生时,As,Cr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增加主要与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化石燃料排放引起空气污染所致;该研究为开展雾霾天气 PM2.5中元素特征研究提供了准确、简便的方法,可以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污染,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雾霾;PM2.5;元素特征

来源出版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6): 1441-1445

安全科学

被引频次:20

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傅贵,殷文韬,董继业,等

摘要:通过观察事故统计得知,几乎 10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责任事故,且是由于事故单位的“管理漏洞”所引起.理论分析得知,应用古典、近代及已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不能够精确定位“管理漏洞”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事故预防困难.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并研究国内外已有事故致因链发现并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这个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将事故的原因首先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然后再将组织行为继续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4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根本、间接、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应用该模型,且把“安全管理”表达为“行为控制”之后,可以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管理漏洞”、“管理缺欠”理解为“行为控制缺欠”,并可将其精确定位在“2”个层面、“4”个行为阶段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面,据此即可制定有效、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

关键词:行为安全模型;事故原因;管理漏洞;准确定位;煤矿事故

来源出版物:煤炭学报,2013,(7): 1123-1129

被引频次:17

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与效果讨论

傅贵,张苏,董继业,等

摘要:学术界对行为安全(BBS)的理论实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为安全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引证方法,借助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行为安全模型,研究这些争议问题.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是解决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的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其内容范围大体与整个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相同,涉及事故的统计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的解决及工程技术6个方面内容,分别处于组织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引证美国、加拿大研究数据表明,应用行为安全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事故率.

关键词:行为安全(BBS);理论实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应用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3): 150-154

被引频次:10

企业安全文化结构模型及建设方法研究

张跃兵

摘要:充分运用安全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等理论知识,建立了以危险源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控制模型,并将安全文化置于整个安全生产系统中考察.重点研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机理,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控制有效性来确定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将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等事物对比,从而提出了对安全文化的新认识.建立了安全文化结构方程模型,采用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分析结果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实证参考.最后,针对我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提出由内到外、自上而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并归纳了企业各个层次人员应具有的安全观念以及使这些观念固化于心的对应方法.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危险源;事故控制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来源出版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10): 184-184

被引频次:9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浅谈

景永合

摘要:实现安全生产,班组是关键,文化是保证.瑞平公司在推进班组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引领,积极倡导“互爱互助,心和人安”的班组安全文化理念,在围绕文化引领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瑞平公司

来源出版物:价值工程,2013,(17): 163-164

被引频次:8

基于HFACS的煤矿安全事故人因分析

陈兆波,曾建潮,董追,等

摘要:为了分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国家安全网上获取的瓦斯安全事故报告和山西汾西煤矿集团的煤矿安全事故报告 2组调查报告为样本,利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开展煤矿安全事故的人因分析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过程漏洞和管理文化缺失是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管理文化缺失是一般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主要集中在管理组织缺失和不安全的领导行为2方面,一般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不安全行为的前提和不安全的行为2方面.

关键词:煤矿安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人因分析;不安全行为;卡方检验

来源出版物: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7): 116-121

责任编辑:姚玉琴

封面文章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高速铁路中国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