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互联网思维 推动出版融合发展

2015-01-30 20:16本刊评论员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出版业转型融合

│ 本刊评论员 │

强化互联网思维 推动出版融合发展

│ 本刊评论员 │

2014年被称为我国的“媒体融合元年”,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启了“互联网+出版”的时代。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从“出版+互联网”到“互联网+出版”,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字顺序变换,而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出版模式、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多年来,我国传统出版产业链在发展中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如阅读生态环境遭破坏,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一些出版企业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考虑,已进行多方面的转型尝试。自《意见》出台以来,更多出版企业踏上融合之路,对融合发展的实质、路径进行了切实的探索,不断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如时代出版传媒的“时光流影”社交互动平台,将知识共享、热点讨论、话题交流、内容积累和自助出版等融为一体,借助“一键成书”技术实现微信时光书与QQ相册时光书的制作、编辑和线下打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教材出版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打造的“中国建筑出版在线”由考试培训、建筑图书、建筑图库、标准规范、教育在线、工具书在线等若干信息服务与发布子平台组成,2014年注册用户已超过38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全媒体推送平台”即中少快乐阅读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在线阅读和电子读物下载,也可对数字版权、网络内容、信息检索等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也可进行在线交易;“青岛微书城”是全国首家微信书城,在全国率先入驻支付宝平台,从而实现了对全国最大的社交、移动支付两大入口的全覆盖。

问题是在探索中出现的,也必然要在探索中解决。学界和业界专家对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也进行了理论与经验总结。本期《焦点论坛》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分别探讨了产品与平台、免费与收费的关系,从财税等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出版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从资源、技术、管理、市场、资本等层面为出版融合发展构建互利共生模式。出版融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实现体制机制转型、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完成出版流程再造,构建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仍是出版企业面临的难题。其中,体制机制转换是最大的困难,也是转型的根本前提。当前的融合实践更多是在个别业务、部分产品层面,还不是全局、整体的融合,因而并不是本质的融合。而要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七个一”裂变式发展,无疑要进行更艰苦的探索。

融合发展战略要落实到出版业,最核心的仍是立足传统出版,不能因为发展新兴出版就放弃传统出版,也不能简单地用发展新兴出版来代替融合发展。有些出版企业忙于“两微一端”的建设,却只是将现有的内容资源简单地搬上线,并没有满足用户的个性订制需求。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应共同变革、协同创新。

出版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我们相信未来出版业在这条道路上一定能走稳走快走好。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入口之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寻找新的入口,才能不断贴近用户,迎来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业转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