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熊德輗老师

2015-01-30 11:13吴千之
英语学习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系演戏小品

小熊老师走了。按理说,这年头88岁还不该算高龄,熊老师走,让我们悲痛之余更有许多话要说。

熊老师回国来外院任教,适逢我们这批参干同学来外校,都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大部分不过十七八岁,我自己才刚过十六。熊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加上他个头不高,大家没大没小,戏称他Small Teacher,他也受之无愧,坦然接受。上课时用英语造句,年龄小的给大一点的开玩笑,问他朋友谈得怎么样啦,也问Small Teacher星期天上哪儿啦。那年三反五反,教师都要下班向学生作自我批评,检查剥削阶级思想。小熊检讨自己爱喝酒,还带我们到他房间里,揭开床单,给我们看床底下一地的空酒瓶。大家哈哈一笑,没什么好说的。一個冬天的周曰,我和一位同学一起去看熊老师,敲开门,他还没起床,光着白白胖胖的身子,在暖暖的阳光里做着他的白日梦,记不得我们聊了什么,留在我心目中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小伙子。

熊老师的课最有意思。别的不说,他用的是同一年级都用的苏联课本A.E.(Advanced English),可每星期最后一堂课他要求每个学生用学到的词语做一篇oral composition,可以是一人独白,也可结伴演一段小品。这下大家可来劲儿了。有几个同学演“半夜鸡叫”周扒皮偷鸡被抓,自怨自叹,“If I must die,I must die!”……这都是刚学到的名句。这样边学英语边演戏,口语进步飞快,编戏演戏的劲头也越来越高。在熊老师的指导下,英语系终于闯出了一个光荣传统,叫做English Evening。一年一度,各班挑选最好的节目向全系演出。戏目除合唱和朗诵外,演剧从自编自演的小品逐步到原著的片段或完整的独幕剧,最后发展到全本经典如王尔德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琍莎士比亚的Othello。不管哪种剧种剧目,熊老师都一字一句地把着手教我们朗读,再到每一个台步和坐立姿势,让我们这些手都不知往哪儿放的外行演员能把一台戏演下来。这幕后的字苦和创意都来自熊老师还有张振先老师和几位外国专家。历届的许多老师和同学也都为发扬这一传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惜当我们以彩排为名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公开演出后,熊老师对我说:“看来又要紧了,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吧。”我们的传统就此中断,直到文革以后。

我到美国改教汉语和中国文学,但始终没忘了熊老师教的绝招。无论在私立高中还是在大学教汉语,我都经常教学生上台做对话或小品。我开过一门戏剧课,也让学生挑选片段在班上演出。另一门现代中国诗课结束前,我组织了现代中国诗朗诵会,学生们都用英译文上台朗诵。为了介绍中国园林文化,我曾举行过几次诗词朗诵会,中英对照,并作介绍。也有机会公开朗诵英美诗歌。在所有这些场合,我都明白这都是从小熊那儿学的。

可以宽慰熊老师在天之灵的是他播下的种子在海内外都开出了色彩缤纷的花卉。

写于2015年2月14日爱心节

作者简介

吴千之:原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1951年初入学,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应聘任里德学院(Reed College)中国语言文学及人文学教授,2002年退休。

猜你喜欢
英语系演戏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你是爱演戏的人吗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白敬亭 踏踏实实演戏
On Hegel’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 in Antigone
The Immoral Duchess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演戏
这不是在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