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染病学科方向凝练的思考※

2015-01-31 05:53李青雅郭会军徐立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艾滋病传染病中医药

李青雅 郭会军 徐立然 李 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传染病学科,郑州450000)

中医传染病学科方向凝练的思考※

李青雅 郭会军 徐立然 李 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传染病学科,郑州450000)

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凝练合适的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医传染病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本文根据该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不同方面对研究方向的凝练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主要是指学科学术研究方向,是支撑学科建设发展的学术研究领域[1]。凝练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指引学科建设这艘大船前进的灯塔[2]。对于学科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研究方向既必须稳定,又应紧密联系当前研究热点,适时调整或增加学科研究方向,使发展目标和方向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传染病学科于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首批设立的三个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单位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学科团队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点,对如何进行研究方向的凝练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1 前期研究基础是凝练学科方向的重要支撑

在学科建设中,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学术能否得到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4]。而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创造的,而是靠整个团队在临床、科研、人才等方面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没有坚实的前期研究基础的学术研究方向就没有扎实的根基,也就不能够达到学科预期的建设目标。

笔者所在的中医传染病学科,目前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重点研究室、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建设单位。学科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为主打方向,围绕艾滋病进行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等,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凝练了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艾滋病中医药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②中医药对无症状HIV感染者早期干预研究;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方案研究;④中医药对HAART减毒增效及降低耐药率的研究。这些研究方向均有多项相应的课题支撑,承担有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973”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为提升学科整体实力贡献力量。

2 学科特色与优势是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必要条件

学科方向的凝练,不仅要以前期工作为基础,也要注重突出学科特色与优势。纵观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分布和建设内容可以看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是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科能够立足于国内国际前沿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时保持特色与优势呢?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对学科进行客观评价。该学科研究的强项在哪里,这些强项在国内、国际上排在什么位置,发展前景如何,人才队伍怎么样。通过综合分析,总结自身特色优势;其次,要注重学科建设点所处地域位置、疾病谱等特点。将这些特点考虑进研究方向的确定范围,就可能凸显出自身特色优势。如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传染病学科,就是以艾滋病作为主要研究病种确立了学科研究方向,首先,由于河南具有病人相对集中、血液传播为主的特点,这就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其次,本学科开展艾滋病研究的时间较早,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目前,该病种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均处于领先位置,凸显了学科建设的特色与优势。

3 学科发展前沿是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

学科发展前沿是学科研究方向的领航灯。中医传染病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如果不能够及时了解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就不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更谈不上创新和进步。因此,学科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吸收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为自身发展服务,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传染病学是中医药与现代传染性疾病的结合,是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及病程演变、治疗手段及用药方案。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如SARS、艾滋病、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对人类伤害极大,由于其发现时间较短,人们在以上疾病的发病、传染、预防、治疗等方面还没有足够的防治手段,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都在进行研究探索。而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要想发挥优势,就应该全面把握并学习借鉴现代医学的发展的前沿,并为我所用。以艾滋病研究方向为例,国内外科技人员目前对艾滋病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研究技术手段也更新很快,学科更要坚持聚焦、紧贴前沿,努力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学术研究方向。近几年,本学科紧抓艾滋病无症状感染期的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将中医药干预作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特色,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位置,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此外,学科注重与国内外先进的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科自身研究能力和水平。本学科在建设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科研协作,对临床上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扶正排毒片进行了药学、药效学等研究,对该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成分配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其制剂工艺进行了优化。临床试验表明,药物进行优化后提高了临床疗效。通过这些方式,将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和手段应用于中医中药的研究中,为中医中药的研究拓展思路,也使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接轨,为中医中药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4 符合社会需求是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同社会阶段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是带有当时时代的印记。学科的建设发展也是如此,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历史不同阶段的特点。因此,学科建设过程中既要以学科的长期积累为基础建立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又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不同的时期对研究方向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参考要在本学科建设现有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区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研究。中医传染病学作为医学类学科,在关系国计民生、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疾病种类研究方面,要更为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发、突发传染病肆虐,如SARS、艾滋病、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中医传染病学科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研究工作,从中医中药中寻求预防和治疗手段。以笔者所在学科为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项目已在河南省实施十多年,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量临床专家深入艾滋病治疗一线,为病人解除痛苦,树立信心,目前救治范围已覆盖全省,从该项目获益数万病人。同时,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临床和科研专家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而且研发出如扶正排毒片、益爱康、益元康等行之有效的中药制剂用于临床,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手段,研究传染病的发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一门学科[5]。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使用的方药临床效果突出。古代中医称传染病为疫疠、疫病、瘟疫,在《内经》、《伤寒论》、《温疫论》、《医学正传》等书中均有论述,并记载了传染病的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新发传染病此起彼伏,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H1N1流感、SARS、手足口病等等,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且流行形势不容乐观。中医药也在抗击这些新发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效果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起国家重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中医传染病学“十一五”期间立项建设3个,“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了11个,力图建设有中医特色的传染病防治学科体系。

作为新兴学科,中医传染病学科,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特色和优势,是我们肩上的重任。而要想建设好这个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方向的制定,既要建立在前期坚实的基础上,又要结合学科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研究方向的建设,既要符合社会需求,又要紧密追踪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结合现代研究热点,并且注意发展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使研究方向能够有力地支撑整个学科的学术,凝聚学科团队力量,从而推动整个中医传染病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

[1]郑玉玲,樊蔚虹.关于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733-735.

[2]姚建平.关于学科方向凝练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85-101.

[3]刘志斌,杨冀平.对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17):143-144.

[4]侯丽,许亚梅,李冬云,等.中医血液病学科研究方向与内涵外延解析[J].中医教育,2014,33(4):16-19.

[5]刘志斌,杨冀平.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4):277-278.

Thinking on the Clear Direction of Lemology of TCM

LI Qingya,GUOHuijun,XU Liran,LI Zhen*
(TCMLemologyDisciplineof theFirst AffiliatedHospital,Henan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engzhou450008,China)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rection.To clear direc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tasks of subject discipline.The TCM lemology is nurturing discipline of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cro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we thought over and discussed how to clear direction in a different way.

Lemology of TCM;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research dire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40

1672-2779(2015)-15-0078-02

:苏玲本文校对:李真

2015-07-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2009)30号);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o:10CXTD140)

*通讯作者:13603988178@163.com

猜你喜欢
艾滋病传染病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 世界艾滋病日》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