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15-01-31 05:53崔健超杨志东江晓兵张顺聪唐永超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带教关键问题骨质疏松症

崔健超 杨志东 江晓兵 张顺聪 梁 德 唐永超 莫 凌 晋大祥 姚珍松 丁金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405)

PBL教学法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崔健超 杨志东 江晓兵 张顺聪 梁 德 唐永超 莫 凌 晋大祥 姚珍松 丁金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州510405)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以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实习生在脊柱骨科临床学习中深刻地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关键知识。

PBL教学法;脊柱骨科;骨质疏松症;临床带教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发病因素繁杂、人群广泛,所以其多贯穿于多个临床科室。尽管在各科室间治疗原则一致,但是每个科室对待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处理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在这过程中,零散、局部的诊疗认识可能被实习生误认为这已经是疾病的全部,这可能影响实习生的知识构建和发展程度。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老师引导式教学,可使实习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中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等关键知识。通过将PBL教学法运用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带教后,实习生普遍反映对骨质疏松症的学习和理解更为透彻,并且对该部分重点的理解也较为清晰,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那么,以下对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予以叙述讨论。

1 PBL教学法的提出和发展

PBL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形式进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次提出,现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其已在世界上多所著名院校中得到普及。PBL教学法主要围绕核心问题,遵循“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中心”的原则,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等弊端[1]。目前该方法在教学中,通常由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基础丰富的老师根据课程重点、难点提出带引导性的小问题,指导学生查阅各类书籍、文献以寻找答案。在寻找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我学习、互相讨论,除了能够加深掌握原来所提出的重点、难点,还能发现不同的新问题。并且,围绕着新问题,学习团队又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种一直处于“接受问题——思考问题——掌握知识点——提出新问题——思考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点”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沿着“从点到线,再到平面,最终形成立体”的趋势发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如此相互影响,为学生日后进入学习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PBL教学法在脊柱骨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2.1 以疾病关键问题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贯穿多专科的一类疾病。在此原因下,对于实习生来说,包括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等关键问题都是新的知识,只有对其加深理解,才能够全面掌握这个疾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引导性问题下进行自学,但是老师在学生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并要求其解答复杂的临床问题,则会显得十分盲目。因此,逐步地、有目的性地设立合适的关键问题,则是临床带教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点[2]。首先,巧妙地设计引入点,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石。由于各种原因,“骨质疏松”这一概念会贯穿于实习生的日常生活,从家人的口口相传到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都会为实习生带来一定的认识。所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切入,谈谈他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带动学生融合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老师在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和问题后,再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在教学不断推进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自学和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外,老师还会不断地提出一系列逻辑连贯的问题,沿着疾病的“发展——防治——转归”的方向不断完善。例如,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哪些人比较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原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有什么特别,骨质疏松症有什么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会导致什么并发症,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等。

2.2 教学中将学生自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关键问题相结合经过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有效的自学后,老师会选择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收集整理病例资料,制作幻灯课件并作一汇报,随后由老师再次围绕骨质疏松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该病例进行分析回答。例如,选择一名75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胸背部轻度疼痛3年余,突发加重1月余,无双下肢放射痛、麻木感,驼背;X线提示脊柱骨质疏松且T5-L3椎体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其中T12椎体塌陷严重;骨密度值为-3.2SD。围绕着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脊柱专科知识,由学生制作幻灯课件并汇报病情。随后,老师会结合病例资料及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讨论后逐一回答,最后由老师做提纲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自学、整理、讨论及回答问题,重点知识不断重复,能够加深对骨质疏松症各方面的印象。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合理利用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发散思维以及提出疑问。并且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认识予以肯定、指正及点评,能够使学生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且获得良好的临床分析能力。

3 骨质疏松症临床带教PBL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3.1 学生应转变角色观念PBL教学法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而通过关键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从而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所以,在这种转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改变自身观念。学生不再是“填鸭式”教育的受害者,在老师拟好学习方向后,由学生根据学习方向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不断思考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索,逐渐完善对疾病的认识,通过学生自身汇总从而形成一条脉络,并最后通过典型病历的熟悉和回顾掌握重点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导者,而老师更多地充当参与者的角色。另外,除了角色改变之外,学生更应培养自身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充满兴趣及参与感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知识。

3.2 老师应转变角色观念若想最大限度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点,则必须改变老师既往的教学观念,需要从既往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决定者地位转变成教学的协助者、参与者。另外,老师要由过去的单向传递知识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学习方向、教学流程设计、关键知识点的引入、平等交流、共同讨论、反馈总结者的身份[3]。并且,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合理地设定多个围绕疾病认知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在巧妙引导这些关键问题时,有条不紊地把学生逐层引入,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自学、讨论、反馈”的方式进入下一个关键问题,最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4]。需要强调的是,PBL教学法虽然强调学生地位提升,而老师的工作重心在于引导及协调,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地位下降乃至可有可无。

3.3 PBL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尽管PBL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各关键问题的学习印象,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兴趣,但是PBL教学法的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1)医学教育模式下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的压力均较大,而PBL教学需要占用学生大量时间,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2)PBL教学法多数以团体协助展开,对于极少数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存在敷衍了事及浑水摸鱼的现象;3)PBL教学模式虽然是围绕着疾病和关键问题延伸,但是由于教学老师之间的认识存在差异,而且即便是同一个老师带教,学生团体的思维方式及认识也会有偏差,所以基于这些不定的因素,会造成课程涵盖的内容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因此,经过反复地临床与教学结合后综合考虑,1)PBL教学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及发散思维,为学生日后接触新理论、新疾病的时候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故建议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使两者形成互补及相融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重点知识,又能加深其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力。2)带教老师应该熟练掌握疾病理论知识,并对疾病的前沿研究有一定的了解,能把新思路及新认识有效地介绍及引导到教学中去;另外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带教时,应分为专人专病负责带教,这样可以有效地为老师提供更充沛的备课时间,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同老师之间的带教差异。

[1]宋丽英,许光军,王希军,等.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5):968-970.

[2]Chen RP.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research:in pursuit of the Aristotelian mean[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11,16(2): 277-86.

[3]刘铁.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角色意识的转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47.

[4]腊明,陈昌东,冯云晓,等.PBL教学法在生态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7):169-170.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Osteoporosis

CUI Jianchao,YANGZhidong,JIANGXiaobing,ZHANGShuncong,LIANGDe,TANGYongchao,MOLing,JINDaxiang,YAOZhensong,DINGJinyong
(Department of SpinalSurgery,TheFirst AffiliatedHospitalof Guangzhou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ode which makes principal part with students,the teachers transfer their position to guide,accomplishs the education by team learning and discussion,and is the self-learning in the true sense. When applied to clinical teaching of osteoporosis in spine surgery,it ma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key points more profoundly.

PBL teaching method;spine surgery,osteoporosis,clinical 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44

1672-2779(2015)-15-0086-02

:张文娟本文校对:丁金勇

2015-06-09)

广东省教育厅学科建设专项基金(育苗工程)(No:[2013LYM-0012]);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科研基金项目(No:KAB110133K04)

猜你喜欢
带教关键问题骨质疏松症
自主小讲座结合移动教学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医催乳教学在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