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皮肤性病微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开发※

2015-01-31 05:53杨雅骊朱元杰陈江汉廖万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第二军医大学皮肤性病教研室

杨雅骊 冷 峰 朱元杰 方 伟* 陈江汉 廖万清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科,上海20003;3第二军医大学皮肤病与真菌病研究所,上海200003;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务科,上海200003)

微视频在皮肤性病微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开发※

杨雅骊1,2,3冷 峰4朱元杰1,2,3方 伟1,2,3*陈江汉1,2,3廖万清1,2,3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科,上海20003;3第二军医大学皮肤病与真菌病研究所,上海200003;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务科,上海200003)

为进一步深化军队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在全面了解微视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同时,结合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对微视频的建设工作开展可行性设计与开发,并努力构建成一系列微视频作品,旨在丰富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学习,体现“面向全军、服务基层”的军队特色。

微课程;微视频;皮肤性病学

近年来,第二军医大学立足本校多年来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多种现代计算机教育手段,逐渐推行和开展了“红十字远程教育网建设工作”[1]。其中,微课程就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资源,其主要核心内容为微视频,同时还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和微评价等[2]。换言之,微课程就是通过微视频等流媒体形式,重点解析本学科的重点、难点、考点和实验操作,并进行相关电子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自主学习氛围的生态环境。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学专业,本教研室在前期探索微视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并努力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背景,试图设计和开发出一整套的皮肤性病学微视频资源库,为今后皮肤性病学的微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1 微课程建设的实践现状

1.1 多途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军队医学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本科教学、任职教育或是基层帮扶,主要通过老师的当面讲解和现场答疑来传授知识,受时间地点和场地的限制,学员往往当时记忆犹新,课后则忘得一干二净。近年来,随着微课程建设的普及,不仅拓展了学员的学习途径,而且丰富了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更加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学习。例如,《银屑病》是皮肤性病学中红斑鳞屑性疾病这个章节的重点,其中该病的典型皮疹表现为皮肤三联征(即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单纯口头讲解会让人不得其解,采用真人演示、合成视频的方法进行展示,则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加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互联网等通讯平台,采用QQ群、微信群或其他方式,将预先制作好的微视频上传并共享,方便各类学员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实际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程,增加学习动力和效率,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和意义学习。特别对于某些涉及实践操作的学科知识,如皮肤性病学中总论部分的很多检查(如尼氏征检查、皮肤划痕症检查、疥虫的检查等),尽管学员们对知识点都倍感兴趣,但苦于书本知识枯燥无味或讲解不得要领,所以知识获取仅依靠机械学习和应付考试,而通过微视频的引入,学员们则能轻松掌握各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 重视频技术轻设计评价通常,微课程分为讲授型微课(主要针对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解题型微课(主要强调解题思路和知识点的梳理)和示范型微课(主要突出真人实景演示化的专科操作和专业检查)[3]。由于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视频制作者往往都不是专业计算机多媒体的从业人员,因此在微视频建设的早期阶段,如何流畅便捷和充分表达原创之意的视频制作和拍摄技巧,才是视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早期微视频的制作更加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呈现,而忽视其作为微课程的重要载体,其所应表达的核心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对后续的教学评价也缺乏连续借鉴的作用。

因此,作为翻转课堂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程虽然有时间短、内容精和形式活等显著优势[4],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种教学形式对某些学习态度倦怠、无主动学习意识的学员,可能会加重其课堂与老师无互动交流,课前课后无预习、补习和复习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尴尬境地。同时,因为微视频的多媒体形式使学员在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更易被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影像所吸引,而忽略其本身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使其出现看时激动、看后忘记的学习状态,最终导致无效学习。因此,在整个皮肤性病学的微课程建设中,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微视频的开发设计方面,一定要遵循并兼顾各种类型和层次学员的学习心理和习惯,在微视频的教学主线和设计方面狠下功夫,使其与后续的很多配套教学资源相和谐。同时,通过合适的评价形式,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2 微视频建设的教学设计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都要包含以下教学元素(如学习目标、受教人群、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等)。本教研室在前期制作微视频基础上,结合皮肤性病学的专业特点,将各项教学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后,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微视频教学模式。首先,邀请有志于皮肤性病学教学设计改革的年轻教员,参与从事专门的微视频设计,初步构建一个制作流程,精简工作人员,避免重复劳动;其次,突出学生为主体,发掘学员自主创新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选取优秀学员参与微视频制作主体;最后,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态度,反复推敲微视频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反复进行修改,力争使其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并体现军队特色的微视频学习系列。

2.1 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皮肤性病学微视频建设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让各类学员能短时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长久记忆达到高效学习。比如,皮肤性病学皮肤附属器章节中,《痤疮》微视频的学习目标为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型和治疗,而教学难点的发病机制则采取动画片段引入的方法。

2.2 学习人群分析本教研室多年来一直承担学校的本科教学、八年制教学、任职教育、基层医院和部队的帮扶工作。虽然前两类学员与后者在学习方面有较大差异,如医学基础知识、认知结构、学习习惯和能力方面等。但对于在校全日制的军队医学生来说,皮肤性病学也是医学选修课,学员更多是凭借兴趣去进行知识探索。因此,本教研室从事微视频建设时,对于视频制作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设计风格等方面都遵循着主体统一和局部兼顾的原则,即坚持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实用。

2.3 学习内容分析皮肤性病学是医学类的二级学科,针对各类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因此,本教研室综合考虑各层次学员的主体需求,同时兼顾军队和日常的临床实用性,选择了皮肤性病学相关的授课内容进行微视频建设,并构建成一个系列。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皮肤性病学的重点内容(如水痘和带状疱疹、药物性皮炎、银屑病等)和针对军队防治特色的皮肤内容(如日光性皮炎、手癣的快速防治、荨麻疹等)。

2.4 学习评价分析建立一个良好评价体系,能有效反馈和促进本学科微视频课程的建设。在后续的评价指标制定和在评价方法选择方面,我们继续沿用本教研室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去判定。同时,还应增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体系一直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

2.5 视频制作规范微视频主要包括三个因素:①语言和文字:多采用通俗化的专业术语,语言简洁,条理清楚;②图片和视频:皮肤性病学是一个以皮疹表现形态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视频影像材料能使学员获得短时高效的学习成果,但图片的数量和风格尽量保持一致,要注意细微皮疹的放大景象(如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凹陷的圆形丘疹),以及特殊部位的皮疹表现形态(如外阴和甲部的扁平苔藓)等;③音乐和音效:对于皮肤性病学来说,微视频的主体部分使用音效机会不多,多在片头或片尾处使用。制作时需注意不可同时使用很多曲目,或过于嘈杂的摇滚乐,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量。

通常,微视频多采用PPT平台与录屏软件相结合的制作、“可汗学院”模式(录屏软件、手写板和画图工具的结合)和摄像机结合白板或黑板,录制整个教学过程[5]。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特色,本教研室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制作微视频。①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素材,制作PPT课件;②采用视频录像软件,一边演示讲解,一边配合其他多媒体软件,构建丰富生动的教学过程;③后期的视频美化和处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微视频引入到皮肤性病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去,能有效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理念,并强化军队医学院校所提倡的“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同时也更激发了学员自主创新和积极学习的热情。但在微视频建设的具体开发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日后改进和加强,如微视频建设相关配套教学内容、适用于微视频的专用评价体系构建等。

[1]方伟,杨雅骊,朱元杰,等.微视频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初探——以带状疱疹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87-89.

[2]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学技术,2015,25(1):46-52.

[3]王亚平,邹俊杰,张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微课程”教学尝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4):332-334.

[4]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7):32-35.

[5]苏龙剑.应用于微课程教学的微视频制作概述[J].新课程学习,2015(3):57-58.

Desig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video in Micro-course Teaching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YANGYali1,2,3,LENGFeng4,ZHU Yuanjie1,2,3,FANGWei1,2,3*,CHENJianghan1,2,3,LIAOWanqing1,2,3
(1.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 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ChangzhenHospital,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ChangzhenHospital,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3.Instituteof DermatosisandMycosis,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4.TeachingAffairsOffice,ChangzhenHospital,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d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micro-video.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Dermatology,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video carried out feasibility design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strived to build a series of micro-video works to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army.

micro-course;micro-video;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77

1672-2779(2015)-15-0154-02

:苏玲本文校对:都琳

2015-06-17)

军队2110工程建设项目;第二军医大学校级指令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No:PBL2014009)

*通讯作者:weifang081782@gmial.com

猜你喜欢
第二军医大学皮肤性病教研室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名医护航》引导健康生活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让防治肝癌成为可能
———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侯晋
趣闻
1994~2009年SCIE收录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