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让语文课堂和谐精彩

2015-01-31 07:45李占宏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贝尔曼语文课堂交流

李占宏

充满人文的高中语文课堂本应该是丰富多彩、令学生留连忘返的精神乐园,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这种理想境界却很难实现。很多高中生苦于语文难学、试题难做、分数短期内难以快速提高,上课时显得无精打采。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一、寓教于乐,激发主体学习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生为本,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材料让人文思想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情感品质的提升。较之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恰恰易于激发主体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愿学、乐学、勤学,从而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

听说读写是学生需要提升的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当参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学生便能更高效地在训练、体悟中获得这些能力。寓教于乐的开展,教师要努力改变角色,提高组织和引导的能力,将学习活动放入到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寓教于乐,学生们就愿意倾听、思考、交流和展示自我,就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寓教于乐的有效实施途径

激发主体学习的能动性,使之快乐学习是寓教于乐的宗旨。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寓教于乐有效实施的途径有哪些呢?笔者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发挥教学主导性,创造乐学氛围

高中语文教材突出人文教育与情感教育。作为课堂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课堂语言和精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我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教学中,先从古代侠客的高超武艺谈起,引入一片叶子能夺人性命的话题,这调动了学生倾听的兴趣和参与的情绪。然后,我提出一片叶子也能救人性命,从而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阅读注意。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和探寻:叶子是怎么救人的?小说学习的重点是把握和分析人物、鉴赏小说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个有追求、对年轻女艺术家关爱有加的老贝尔曼的形象与品质,我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概括贝尔曼的形象性格,再让学生探究贝尔曼如此做值不值得。于是,学生一起去阅读、讨论,直至发现这个外表邋遢的老人的高尚心灵。学生在探讨中也感受到无私付出的伟大,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素养。可见,老师要保持饱满的情感、良好的心境、优雅的语言和艺术性的组织引导,在与学生亲切的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从而在寓教于乐的教学中,使教与学情感统一和谐,为教学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营造和谐的课堂,在愉悦中质疑追问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理解与运用所学,获得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和谐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学生的“散打”,应该是师生针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我们在《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中去阅读史铁生的苦难历程。然后问:这样的一个残疾人找工作会怎么样?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学生们进行自主交流,如有同学说: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应该是很难生存下去的,除非家里特有钱!有学生说:这样的人内心肯定很痛苦,需要别人的关爱。而其他同学说:这样的人内心确实痛苦,但是对别人的关心往往又有抗拒心理,因为他们有自卑情结。到此,我引导大家阅读《我在地坛》,去感受史铁生的“突围”。通过不断质疑与追问:他为什么到地坛,带着什么心情去的?心境又是怎么改变的,从哪里看出他的心境变化了?学生自由地阅读与交流,结合文段的分析去思考、探讨,教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可见,和谐课堂是学生能够愉悦地进行阅读、思考和交流的关键,只要学生用心去感受文本的内容和情感等,那么,他们就会学有所获。

另外,多媒体视听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快乐的因素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虽是白话文,但是文章比较长,内容也与现实生活有一些距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视听中生出学习情感,获得学习能力。如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关情节的视频,这对他们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开展。

猜你喜欢
贝尔曼语文课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最后一片藤叶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