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

2015-01-31 07:56薛莹
职业技术 2015年9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薛莹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161000)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

薛莹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161000)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日益推进,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给出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几点措施。保证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劳动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

课程有效性;职业教育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非常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先机,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也因其适应性、中介性、实用性、技能和学历两不误等特点,为想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同学提供了条件,所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发展层面职业教育都是目前受教育者的最佳选择。可见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为“技能”、“专长”的快速、有效形成铺平了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因素

为顺应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非常时期,国家六部委明确指出要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但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将职业院校视为高等院校中的“非正规军”,其发展面临诸多障碍。

1.1 旧观念严重制约招生和就业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不起来,一个重要症结是观念问题。职业院校生源大多是普通高中、本科院校“筛选”后剩下的,传统观念里职业院校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仅生源受限,在这种传统观念的作用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的时候往往也是低人一头,认为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差、素质低。

1.2 产教分离

此种情况下不但起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和教师的双方面困扰,其一,产教分离明显增加了学习负担,如果找不到二者的一个联系点,不能将理论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不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的认识,无疑是学生学习任务加倍的过程;其二,教学反馈不理想,在校企合作中,“你思你的,我想我的”;“你抓你的,我干我的”,校企合作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企业脱离学校的单方面培养还容易导致职业院校误入技校的培养误区。

1.3 培养方案中往往弱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学方向狭窄,学生步入真实工作环境又不能在新的岗位迅速获得新的技能,这些限制导致了学生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目的不单单是学会某些技能,应该是通过某些技能的学习,提升自己接受普遍技能的能力,让学生从会做某些工作升级为可以做很多工作,这种职业的可迁移能力需要在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缓慢地达到,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4 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缺失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充实和锻炼,但是往往忽略的是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的缺失是影响教学长期有效的症结所在,任何一个行业,技术只是进入某个行业的敲门砖,能让人在岗位上走的更高更远的是仁心、信心和责任心,也就是内心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

2 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成长,这里成长不是过去时也不是现在时,真正有效的教学达到的成长应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成长,是实现学生可持续成长的过程。从过去的角度讲,凡是达到了预设目标的课程都是有效的;学生得到了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是对教学过程有效性现在时的评价标准;学习者进入工作岗位后获得的薪酬、待遇可以视为对教学过程有效性将来时的评价标准。

3 实现有效教学的几点措施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应从实现有效教学的角度开展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改革。

3.1 打破旧观念,展现新魅力

旧的观念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发展,眼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是破解职业教育困境的“金钥匙”。首先,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加大政府支持,又善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其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课程的拓展,从职业院校课程的特点中发掘出职业院校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为职业院校的学子们将来走出社会清走旧观念的阻力。

3.2 产教融合

思想价值融合是实现产教“两情相悦”的重要基础。要改变当前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象,从自发到自觉,从浅表走向深入,从偶发性合作转向常态化合作,必须确立以思想价值融合为杠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坐标轴,为产教融合找准坐标,在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3.3 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迅速融入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和重新就业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缩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校园内就了解、熟悉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培养方面要避免勿入技校误区,尽量让学生增长见识,培养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4 结语

预设的课程目标能否达到?学生是否真的得到了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学习者走出校园是否具有可雇佣性?是对课程有效性艰巨的考验。本文对职业院校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并给出可行性设想。打一场职业教育改革的胜仗,提升教学过程有效性,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我国职业人应该具有的能力、素养、技能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1]刘松林,谢利民.高职教育课程有效性现状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1:91-93.

[2]张玉贤,杨帆.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18.

(编辑 马海超)

Research on the Validity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XUE Ying
(Qiqihar Institute ofTechnology,Qiqihar 161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s increasing.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vocational colleges.From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this paper expounds w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is,and gives some measures to 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Under the guarante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workers ha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umeffectiveness;vocational education

G712

B

1672-0601(2015)09-0028-02

2015-07-28

薛莹(1986-),女,黑龙江,现工作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