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 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贴金”

2015-01-31 09:02兰颖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贴金导学学案

兰颖

(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9)

高效导学 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贴金”

兰颖

(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9)

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集体智慧和教学艺术的结晶,是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路线图”。但设计得再好的导学案,如果没有获得高效的施行,也将成为停留于思想层面的幻影。作者从当前导学案的研究和实施现状出发,提出四个优化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实施效能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了具体阐述。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学案;高效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经过集体讨论交流、各自备课、再集体研究制定的,以引导学生加强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索求真的学习方案。它的存在有诸多科学理论的支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了学生主体性存在的论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自发的主动行为,而最近发展区理论则证明了导学案运用的现实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已经开始偏向技术型、逻辑型、程序型的结构,学生需要一个比较清晰的教学过程,才能明晰其中的知识构造,特别是对于上机题目的理解和操作,更需要教师导学案的引导和指点。然而,再好的导学案如果没有付诸实践,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也只是一纸空文,只有文本式的美感,没有实质性收获的快意。如果将学习既定的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看成是一趟旅行,那么导学案就是这趟旅行的路线图,而学生是游客,教师为导游,只有这三者实现完美的配合和互动,游客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收获。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施行的优化措施。

一、精创导学情境

教学最为基本的形式依托于师生间的互动,而最基本的互动场所却在于一个个不同的情境之中。导学案只是某个个体或群体意志在文本上的鲜明体现,它的内容一般指向于文字性的要求或学习任务,但这些意识性的东西不能自己演化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或经验,而是需要放在具体的导学情境中,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某种载体释放出来。高中信息技术的导学案大多是深具程序性和实践性的内容,更需要以某种情境为依托,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实质性的实践和操作。

如在教学《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时,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对“信息获取过程的掌握”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合理地获取和运用信息”为核心而展开,为了引导学生达成导学案所设置的基本目标和步骤,教师根据不同环节的导学,设计了不同的导学情境。

如教师以小时候学生都爱玩的“捉迷藏”游戏作为导入,让学生回忆“捉迷藏”时的过程和体验,并用当前的观点审视,思考如何隐藏才能不被找到,并站在找的人的立场,判断如何寻找最容易找出的“藏的人”,为学生事先提供一个感悟信息存在、体验信息获取重要性、初步领会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教师的导学情境中进行充分的领悟和感知,以初步习得“信息获取”的一般知识。

二、组织合作学习

导学案设计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实施应当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对话,让学生由单一的个体结成一个合作互助的集体,让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得到升华和展露,让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例如,教学《文件的下载》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件下载”知识的认识和练习,教师组织了一场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教师出示固定的任务,每一个小组拿到任务后,先进行自主练习和探索,然后再进行组内的交流,教师将以每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对既定任务的掌握情况为评定标准,组内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在组间交流和合作。

任务一: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一首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再请每一个小组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载这首歌曲,途径不限,但必须保证每一个组员都会下载。

任务二:根据下载过程中的经验和知识,小组间交流、讨论“批量下载”、“断点下载”以及“多线程下载”的具体含义,并能在汇报上用实例解释说明。

这两个导学计划,已经基本包括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如果学生能通过组内或组间的合作学习来掌握,那导学案的设计将是成功且有效的。而且,这个小组合作比较特别的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获得完全的发展,这无形中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提供了驱动和助手,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文件下载”的核心知识。

三、构造互动桥梁

教学是依托于某种载体,教师艺术性地教与学生主动性地学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即便导学案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向性和引导性,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的地位,因为导学案除了其本身内容层面和大小有限外,其本身并不能自发地解答或纠正学生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所以,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实施,一定要注重加强师生间互动桥梁的构造,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适时指点成为高中生学习的关键处,也使师生间的互动和对话能更好地帮助导学案的继续优化设计。

如教学“用Flash动画绘制七巧板”时,因为Flash动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图像处理技术,且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只有学生亲身体会和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导学案先行设计了一份学生自学的方案。如:根据课本内容,熟悉Flash动画的启动、开闭以及保存方法,初步了解Flash动画的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能够根据课本的指示步骤设计七巧板模型等等。

然而,即使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性需求,是学生自身的主动行为和责任,但单凭学生的主观努力和模仿,不仅会影响学习进度,还会由于碰壁而滋生厌恶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桥梁,在学生半知半解时、在学生有所领会但无法表达时、在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时,及时给予矫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熟悉Flash动画的制作。例如:观察学生在绘制直线时是否相交;七巧板的相邻板块是否存在同色问题等,及时以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并督促学生进行改进,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用好学习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独特表现和个性表征多给予正向的评价,多用赏识、鼓励、肯定和尊重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表现,让学生感知到继续学习和努力的必要性。

在教学《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中“音频的采集和加工”时,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帮助下,自学完“音频采集和加工”的一般流程和步骤后,进入了导学案预先设计的实践环节,即让学生利用CoolEditPro来制作个人音频作品,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一种评价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例如,学生在选择歌曲时,可能会出现不适宜其年龄特征以及音乐潜质的选择,像舞曲、难度很大的歌曲等,这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性帮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音乐特点的音乐歌曲进行翻唱,而且在获取所选歌曲的背景音乐时,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在网上找到,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利用“VocalCut”(剪切歌声)以及滤波器等工具来消除原音。又如,有的学生在翻唱时,由于“五音不全”的缘故,受到很多学生的嘲讽,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救助”、赏识和鼓励等等。

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当是一个精细化的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低效的教学活动,没有荒废的教学时间,师生在一片祥和中实现彼此的完全发展。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设置,且发挥出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组织并实施好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导学案。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0.

[3]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35).

[4]王晓莉.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3.

[5]张涛.利用学案导学构建高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编辑:李晓萍)

G434

A

1673-8454(2015)06-0063-02

猜你喜欢
贴金导学学案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当代沥粉贴金工艺
虚假宣传:网络公司为增强商誉 “贴金”国资委被罚10万
某些作家
“比例尺(一)”导学案
土耳其人往身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