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体育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2015-01-31 17:48谢旭东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区社区资源

谢旭东

(枣庄学院体育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学区体育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谢旭东

(枣庄学院体育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的发展方向由竞技体育逐渐向全民健身转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学区制度的提出和演变为体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探求学区体育概念的基础上,对学区体育的必要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学区体育发展意义进行总结,旨在为学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学区体育;学校体育;模式;发展 ①

1.学区体育概念的界定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落脚点应该为全民健身服务,为了实现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相继颁布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律和部门规章,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其中,《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我国学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按照《纲要》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象应该以人民大众为实施对象,尤其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同时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参与体育的权利。在社会运行机制中,各种群体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社区,在每个社区中,学校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或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为基本结构的体育组织还存在许多不足。现有的体育组织大多为政府组织的体育协会,由于体育协会的财政来源和权利来源均为政府体育部门,所以体育协会的会员构成是以企事业单位为对象,在权力运行和宏观管理上均不能以个体为基本单位对每个居民的体育权利进行保护,社区居民只能是形式上的参与,不能真正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权利。现有体育活动在组织上主要以以体育组织或者社区管理部门定期举办的体育竞赛为主,参与范围主要是青少年,开展的活动很难对群众的生活有深远的影响,更不能提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总之,当前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在组织结构上较为简单,机构设置上也是按照行政管理的属性进行设置,组织之间很难存在有效的协同,体育组织也较为封闭。为了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社区体育组织必须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此,社区体育组织要在现有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机构基础上找到突破困境的捷径,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即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新型社区体育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当前群众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需求多样化矛盾的方法之一,也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1](P51)

2.建立学区体育的必要性

2.1 实施学区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200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意见》指出社区体育发展要建立在现有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服务,以此来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当前,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采用“举国体制”的特殊模式,负责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的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没有行政优势,无论是在组织管理、开展活动的形式、还是在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保障,更无法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社区体育体制成为制约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来充分利用学区内的学校体育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

2.2 现有社区体育场地设备不足

社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活动,它是利用社区体育空间来服务于居民体育锻炼,社区体育文化在构建和变迁过程具有空间占有性,体育场地设备条件便成为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前提。国家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权,颁布多种政策来促进体育面积的增加,并将体育面积列为评估基层政府组织绩效的一个指标,在各种政策的促进下,体育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全国共有85万多个体育场馆,教育系统占77%,体育设施大多分布于教育系统的现实也是毋庸置疑,环境优雅和设施完善的优势是大多数学校吸引社区居民前来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2](P63~65)在实际利用上,学校的体育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晨晚、双休日和节假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将体育资源在课余时间利用好,通过建立学区体育模式,在不影响校内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课余时间不使用的场地设备向社区群众免费开放或低廉收费,可弥补社区体育场地设备不足的现实,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3 社区体育缺乏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社区体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社区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社区体育指导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组织和科学地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量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社区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发展较为缓慢,社区体育指导员整体上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贫乏、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多社区不配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现象也极为普遍。[3](21~26)而在学校里,有一大批学历层次较高,操作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和组织能力强的体育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专业体育知识和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在学生走出校园面对社会,只需进行适当培训,通过学区体育就能使他们走出校园实现自身价值,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和体育管理方法,带动社区体育的整体发展。

2.4 社区体育组织和管理混乱

在当前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上比较混乱,除了行政体制因素制约社区体育发展之外,没有相关的社区体育组织和管理的人才,根本无法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也造成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的误解和埋怨。学区体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社区居民代表、街道办事处或行政村的文体部门和学校三方统筹和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资源的协调来满足群众对于体育资源的多样化需求,规范社区文体部门和学校建设和利用资源的使用,加强对社区和学校的监督,提高利用效率,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学区体育能够将学校体育人才和社区体育管理人员有效整合,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鼓励社区居民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之中。此外,利用学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加社区居民与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社区居民体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打破社区和学校传统的二元管理模式,更有助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3.学区体育是发展过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不均衡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区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也是当前我国体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体育发展也是如此,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和政府部门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差异。在山东省,鲁东沿海地区的高校数量较多,基础教育设施较为齐全,鲁中和鲁西地区学校体育资源较为短缺。在区域内也存在发展不均衡性,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之间也存在这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学区制度的提出和延伸,教育基础资源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区体育的发展也拉近了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有助于社区居民参与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建设上来。

3.2 学校体育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体育资源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配备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现有学校体育资源种类主要是以竞技性为主,不能真正从学生的真正需求上提高质量,也造成了学生对现有学校体育开展的项目失去兴趣。社区居民在活动开展上,主要是普及项目较高的健身项目,这样就可以和学校体育资源形成一定的互补。学区体育在开展形式上,同时兼顾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爱好,在学区体育项目开展上,可以影响学校体育开展体育项目的种类,促进学生可以投身于普及率较高的项目,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真正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的目的。

3.3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学校经费的来源主要由政府的财政预算,学校也依据财物预算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投入和支出做出计划。学校体育资源的投入基本上仅限于解决学校体育中的问题,学校体育服务于社会体育或社区体育是体育政策法规的需要,现有的经费投入不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服务于社区体育。这种单一的投入方式也造成了学校体育经费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用不同形式吸引资金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建设力度。尤其要合理利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规定,在地方性规章和学校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少量或者低廉收费,增加学校体育发展中可支配的费用,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

4.学区体育实施的意义

4.1 学区体育可以促进学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理论知识,由于体育教育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在校内课堂接受的体育知识有限。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说,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能领悟社区体育管理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学校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区体育可以成为学校体育的另外一种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管理和组织上,利用专业实习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社区体育,学校和社区可以互相发挥优势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4.2 学区体育可以有效利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学校体育隶属于政府教育部门管辖,社区体育隶属于体育部门管辖,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学校和社区在体育资源上独立发展,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在建设和使用没有形成良好的互通机制。当前就需要有一种模式可以促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这样更能够促进资源投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区体育可以有效的整合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体育资源做出合理的规划,避免因为重复投入造成的损失,也可以促进体育资源建设上目标的一致性。

4.3 学区体育有利于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教育盈利机构的诞生促进了教师参与到市场化教育中来,其他学科的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创造了经济利润,体育教师也往往深受影响投身于营利性机构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体育技能在辅导机构中盈利。弃教经商、厌教改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体育教师无心搞体育,将预示着学校体育的危机。[4](P32~33)学区体育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指导不同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同时通过课外教育的方式得到经济利润,从宏观上稳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

5.结语

学区体育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新型社区体育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当前群众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需求多样化矛盾的方法之一。学区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其发展是建立在现有社区体育场地设备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组织和管理混乱的基础上,在构建学区体育模式中应该克服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不均衡、资源质量有待提高、经费投入不足的困境,以此达到促进学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效利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和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的目的。

[1]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宣德海,周志俊,万修伟.试析学区体育模式得建立[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

[3]闫士展,孙庆祝,马德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2014,4(37).

[4]吴能威.学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

[责任编辑:吕 艳]

G640

A

1004-7077(2015)03-0100-04

2015-04-11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08WG68)。

谢旭东(1964-),男,江苏沛县人,枣庄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区社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社区大作战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