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2015-01-31 17:48胡小媛宗惠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舆论辅导员大学生

胡小媛,宗惠

(1.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胡小媛1,宗惠2

(1.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得以广泛应用。自媒体具有业余化、自主化、交互化等特征,使其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广泛欢迎。但由于“90后”的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网络舆论中往往夹杂非理性的元素,这要求高校辅导员需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网络舆论,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以更好的引导、帮助学生,维护高校稳定发展。

自媒体;辅导员;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①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占网民比例85.8%。[1]其中,青年群体在网民中比例最大。自媒体是最新形态的新媒体,即我们利用手机、微博、博客等移动通讯平台发布分享信息,从而使自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体。[2](P17)随着无线wifi网络,3G、4G、10G网络的普及,使得自媒体平台的应用简单而快捷。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中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自媒体的用户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你我动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自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了解学生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网络舆论是指在网络空间形成的、关于公共问题的网民的一致意见,因舆论主体的虚拟化和全球性,大大提高了人类沟通、融合意见的能力,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舆论设置了平台。[3]

第一,自媒体的自主性、业余性、交互沟通性特征需要网络舆论引导。在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个体可以随时随地不受约束的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闻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上传到共享空间,可以随时与好友互发短信、即时聊天、互刷微博,受到他人的关注,他人再关注转发后得以传播开来。但由于自媒体是平民化、草根化的交流平台,信息的发布、传播都按照每个人自身把握,没有严格的审核、编辑,主观化现象严重,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肆意流传。正因如此,使得网络舆论引导不可或缺。

第二,“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需要网络舆论引导。“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他们说话直接,敢于表现和展示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倾向于使用网络展示与表达自我。他们更多通过自媒体网络载体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网友沟通。但同时由于他们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和稳定,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思想观念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自我表达中往往夹杂着非理性的宣泄,极易形成消极负面的网络舆情,甚至导致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90后”大学生的这些现状,客观上要求高校辅导员需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第三,网络舆论引导是辅导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2004年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十六号文件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专门有一项辅导员应具有的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出:辅导员要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舆论引导,能通过博客、微博、校园交互社区、网络群组等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引导网络舆情。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了解当前大学生所喜爱的自媒体平台的特性和使用习惯,发现并参与到学生的网络舆论,用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舆论的方向,这是新时期辅导员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辅导员在舆论引导中的具体原则

辅导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需坚持一下几个原则,从而达到引导舆论方向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一,及时原则。网络舆论传播的速度极快,一个焦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主观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种舆论的导火索。以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在事故发生后11天时间内,新浪微博累计共产生与此话题相关微博10505166条,平均每秒产生34条。[4]2013年,复旦投毒案发生后,网络舆论掀起,一时间对投毒者造成“舆论审判”。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如果不能够做到及时,就失去了舆论的主导权,就难以达到引导的目的。

第二,平等原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说教方式,受教育者多处于被动地位。自媒体背景下,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对于“90后”、“95后”的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辅导员坚持平等的原则、态度能够更容易、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存在的身心状况,大学生也更有可能接受辅导员所传递的信息,关注辅导员发表的感言,因此而相互理解或受到感染启发,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主动参与原则。面对自媒体的载体:博客、微博、社区、微信等,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应该主动参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辅导员可以在微博、微信、等自己的虚拟空间将学校的最新新闻动态、教育信息、服务资讯等转发给关注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分享信息的习惯和意识;辅导员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感悟甚至工作中的困扰记录下来,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中相互理解,共同感悟人生的价值;辅导员可以主动关注学生的虚拟空间,对某些好的心得或好的分享及时点赞,对某些问题及时分析,以喜闻乐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惑和难题,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自媒体时代下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现状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发布信息,使得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挑战。笔者根据自身从事的辅导员工作,通过了解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媒体时代下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有如下现状:

第一,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意识缺乏。虽然时下,辅导员工作都必须通过网络开展,但有些辅导员不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开通微博、博客等,没有及时沟通并发布信息,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笔者通过交流、了解,发现多数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往往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说教,没有紧跟自媒体时代的步伐,网络舆论引导的意识缺乏。

第二,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缺乏延续性。网络舆论引导要求辅导员随时随地关注学生在自媒体平台的言论。高校辅导员一般带的学生要满足200人左右,多数超过200人,而且还要承担一部分的行政工作,常常被日常事务性工作缠身。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从而导致网络舆论引导精力不够,即使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也是偶尔为之,时间短,范围窄,缺乏延续性。

第三,突发事件中的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不够。高校突发事件时而有之,这些事件往往在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下,形成舆论氛围,并通过网络、手机等迅速散开,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处理不当,往往造成舆论危机。辅导员经常是突发事件的第一知情人和第一赶赴现场的人,由于缺乏对大学生的网络规范引导和网络素养教育,加上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不够。有些大学生往往传播出去不实的或诸多猜测的信息。这也是很多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都抓紧用技术屏蔽信息,但由于现在自媒体上的言论传播、转发太快,想删除所有不实信息、言论,有些技术一时做不到。

第四,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力受到挑战。高校辅导员想要引导舆论,就必须具有舆论引导力。自媒体这种“互动式”的舆论平台下,使辅导员与学生处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的威信。教育是一种富有权威性的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在学生面前需要一定的威信,除了这种自身所处职位,由学校赋予的“合法性”管理外,需要辅导员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来吸引、管理学生。自媒体时代下,学生关注的信息多而广,辅导员威信受到削弱,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也受到挑战,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舆论。

四、自媒体时代下提升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对策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手机,表达自我意见、看法、情绪等,并由此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特征明显的的网络舆论行为。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网络舆论引导力,以更好的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第一,辅导员要转变思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意识。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一对一的谈心教育,也要十分重视互联网络的作用。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网络参与、舆论引导意识。可以及时了解“90后”大学生当下最流行、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语言以及他们所常用的网络平台(如人人网、猫扑、豆瓣、土豆)等。根据自身的实际,在互联网上跟上学生的潮流,寓工作于网络,采用网上学生乐意接受、方便接受、能够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如微博、博客等),通过日志,QQ签名、空间,论坛帖子等)了解学生群体信息、学生动态,减小与学生的代沟。

第二,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会使用新兴的网络通讯工具。通过网络,了解各方信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辅导员应该积极参与培训,每年省里会给辅导员安排一定的专题培训,这时要抓住机会去学习,进行工作讨论、交流。要将日常的工作经验与相关的理论相联系,可以将工作经验发布在辅导员博客或部分学生的特定QQ群,供学生了解和参考。另外对于一些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及时的总结和交流,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理论和方法。通过这些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发挥榜样力量。

第三,辅导员可充当网络评论员,主动参与学生。在网络上,辅导员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加入同学们的QQ群,查看学生的动态,对学生们的“说说”、分享的图片进行评论,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无问题,一旦发现可利用自媒体展开教育,处理和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主动跟帖、点赞,传递一些祝福与鼓励的话语,注重感情的交流,如在天气骤变时,发温情短信提醒学生加衣;在某同学生日时,发说说祝福,送虚拟卡片等。通过主动参与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威信和说服力。

第四,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规范引导和网络素养教育。“90后”大学生基本都能熟练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知识,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对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了解。辅导员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了解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对学生日常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网络环境异常复杂,由于自媒体平台草根化、平民化,用户的技术门槛较低,加上网络缺乏监管,常常会有一些虚假信息。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提高甄别能力,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在网络中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出现危机事件后,辅导员一定要及时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网络监控和思想引导,时刻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对于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有关事件的疑问要及时予以澄清,对于一些造谣的不良信息要立即联系相关单位予以删除。

第五,高校辅导员可以联合专业课教师形成合力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5]辅导员因和学生接触最多,触碰的利益也多,难免部分学生会有些疏远,有什么问题不愿和辅导员说。而对于专业课老师,如果在自媒体平台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和接受。辅导员可以联合专业教师在网络建立QQ交流群,相互探讨、学习,形成口径一致的网络话语,共同做好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

在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势在必行,辅导员还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和理论水平,主动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01-01.

[2]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6).

[3]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王艺.对微博舆论场的传播学解构——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例[J].新闻界,2012,(7).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

[责任编辑:吕 艳]

G641

A

1004-7077(2015)03-0118-04

2015-04-01

胡小媛(1986-),女,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宗惠(1984-),女,湖北大悟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舆论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