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施肥应以产定量
——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金光辉

2015-01-31 20:23中国农资贾然然
中国农资 2015年13期
关键词:板结分蘖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贾然然

马铃薯施肥应以产定量
——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金光辉

□《中国农资》记者贾然然

树立土壤、作物、肥料一体化观念

《中国农资》记者:随着农场主的迅速崛起,大户对于种植、施肥技巧的渴求程度逐步提高,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如何将土壤、作物、肥料相结合?

金光辉: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土壤温度是15℃-18℃,一旦土温高于23℃会影响肥料中的营养向土豆转移,所以要重点掌握马铃薯的结薯习性,努力创造事宜块茎生长的条件。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苗期应根据情况适量浇水,以保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是马铃薯结薯盛期,需水量是马铃薯一生的最高峰,此时保证水分供给,不仅可降低土壤温度,利于块茎形成膨大,同时还可防止次生块茎的生成。因此,要在马铃薯现蕾期前后结合追肥进行浇水。花期可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土壤湿度适量供给水分。此外,施肥过程中要了解土壤中的大量、中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并通过对马铃薯作物长势情况的外在观察,判定是否缺乏某种元素。这就要求种植者应不断重施前期的测土配方、土样检测工作,将水溶肥、液体肥、叶面肥等搭配施用,保证灌溉、施肥的有效结合,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未来,粗放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将被替代,要逐步树立起土壤——作物——肥料为一体的概念,才能提高农业耕地的投入产出比。

平衡施肥≠平均施肥

《中国农资》记者:我国种植马铃薯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肥料利用率低,尤其是磷肥当季利用率只能达到15%,未来应如何合理施肥才能解决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金光辉: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兼用的农产品,其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广,经济效益可观,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种植积极性。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但在马铃薯生产施肥环节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严重制约马铃薯生物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了解马铃薯需肥特点,解决生产中弊端,最终做到合理施肥的现实意义重大。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把工作做得精细,产量上升的幅度才会尽可能增大。

未来,在实现精准施肥的道路上,首先要明确施用什么肥料,其次应根据目标产量制定施肥量,根据多次测土配方数据计算所需营养元素的比例。随着二铵、硫酸钾产品的大量施用,目前N、P、K肥料严重过剩,未来施肥过程中应更注重施肥种类以及肥效,平衡施肥≠平均施肥。对于马铃薯而言,应充分了解其需肥规律,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制定整套施肥方案,才能实现精准。

金光辉:马铃薯施肥过程中主要存在几点误区:1.重施底肥,忽视追肥,相当于人只吃早饭。会导致马铃薯后期生长严重脱肥,植株长势不旺。2.重施N、P、K单一化肥,忽视其他中微量元素搭配使用。此种情况由于营养供应单一,会导致作物出现各种生理性疾病以及作物缺素症,并降低抵抗病害的能力。3.重视施肥量,忽视肥料利用率,这是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情况之一。在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影响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液体肥将成为新型肥料中的“佼佼者”,应搭配施用水溶性、液体肥料等养分利用率高的肥料品种,加快节水灌溉施肥脚步,实现少量多次、精准施肥。

综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土壤板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耕地的投入产出比,未来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应如何减少肥料养分流失、有效地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金光辉:土壤板结现象不单单是马铃薯种植中的棘手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得比较严重。土壤板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传统的以量定产的施肥方式,某个地区由于偏施种类单一的肥料导致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及耕地质量;二是大量的杀虫、杀菌剂的投入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有益生物群体遭到破坏,土传病害也正是由于农资投入品的过度使用才导致的;三是土壤镇压的频繁操作,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我国的整个农业生产。

金光辉:有效地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应统筹各地区情况综合解决。第一,秸秆粉碎还田。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第二,施用生物菌剂,可快速降解土壤中的不能利用的元素成分,起到土壤修复作用。第三,增施有机肥、农家肥。3-5年后,在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四,尽量不用杀虫、杀菌剂等对土壤的破坏力度大的高毒、高残留产品,争取为我国的绿色农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北寒地单季稻区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减少氮磷、优化钾肥用量是关键

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

具体施肥管理原则如下:

(1)根据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的施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钾肥用量。

(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左右。

(3)早施返青肥能够促进分蘖早发,建议在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

(4)应因地制宜,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地补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适当地采用硫酸铵做追肥。

(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

亩产推荐施肥量

(1)东北寒地单季稻区,推荐 1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在分蘖肥和穗粒肥时,应适当追施尿素5-7、3公斤/亩。

(3)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公斤/亩,在分蘖肥和穗粒肥时,分别追施尿素7-8、3-4公斤/亩。穗粒肥应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时,配方肥推荐用量29-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时期,分别追施尿素8-10、4-5公斤/亩,穗粒肥期间,再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5)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2-3公斤/亩。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猜你喜欢
板结分蘖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某选厂大型自磨机板结物料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V型砂滤池滤料清洗方法的探讨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防止飞灰储存罐板结的探索及实践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