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钢琴梦》的影像造型语言

2015-01-31 20:33杨树
中国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声画纪录片钢琴

杨树/文

浅析纪录片《钢琴梦》的影像造型语言

杨树/文

一切视听艺术都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展现的。纪录片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也是视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和画面是纪录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画面,在大多数纪录片中能带给人最深的感动和最有力的震撼。画面是纪录片信息的一部分,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和变化,纪录片的拍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钢琴梦》的拍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与之前我国以叙事为主的记录电影不同,其在人物形象和造型方面的造诣非同凡响。本文主要从人物选择、时间和空间、声画以及镜头的动静等影像造型方面的处理来分析和探讨《钢琴梦》的影像造型语言。

《钢琴梦》 纪录片 造型语言 时间和空间 声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广大受众对视觉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艺术种类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电视纪录片不仅保持了传统与经典的忠实性和资料性,同时通过影像造型使人物形象和历史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认识价值、人文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性在不断提高,世界也趋于多元化,中国纪录片面临着在理念上的传统和现代的交锋、交流和交融的现实。《钢琴梦》是由中央新影集团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片,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望子成龙”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女性的价值观,以及在命运中的选择和变化。后来这部纪录片被选入美国国家美术馆和美国大学联合举办的《看中国》影展,在影视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1.《钢琴梦》在人物选择上所展现的影像造型语言

《钢琴梦》把视点对准了一个活泼、淘气、很有音乐天赋的钢琴少年和他含辛茹苦的陪读母亲,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以及一个钢琴少年坎坷的成长之路。影片导演在人物生活、事件的选择、拍摄以及在后期制作中素材的择取上都体现了电影纪录片创作者特有的敏锐和准确。在人物的选择中,以常态为主,并采用非常态的方式来展开影片的叙事,从而不断推动人物命运和发展,使影片的叙事一波三折,体现出剧情片的某些气质。影片以时空为主线,完整地记录了人物生活和状态。首先,母子二人来到北京,开始了梦想的追寻之旅;然后,儿子吕楠与同学发生了冲突,吕楠将同学的头部砸伤,并因此而失去了公费生的资格;之后,家庭要承担每年3万元的学费,母亲不堪经济重负而生病住院;继而吕楠年满16周岁,长大成人;在吕楠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命运出现了转机,举办了钢琴独奏晚会,母亲还为儿子找到赴西班牙留学的机会,但是签证申请却没有成功,为了让儿子获得留学的机会,母亲将老家的新房抵押了,最后终于让儿子到德国留学。

2.《钢琴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展现的影像造型语言

电影纪录片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只有紧贴时间观念,纪录片才会具有真实性。《钢琴梦》始于1997年底,经历了3年的跟踪拍摄以及后期制作,大约花费了5年的时间,这是一个艰辛的梦的轮回。时间与空间不同,空间是具有多维性的,而时间只有一维性,这也是纪录片在拍摄中所带给导演的一个大挑战。一方面,影片不可能持续24小时开机进行,并且导演也不可能随时都在拍摄对象身边;另一方面,在拍摄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偶然事件。除此之外,拍摄时机的选择也受到经费、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什么时候介入并记录事件是导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严格来说,《钢琴梦》并不是全程跟踪拍摄,在这3年中具有戏剧性意义的偶然事件也并没有全部被记录下来,造成了重要事件的画面缺失,因此所呈现给我们的只是时间和时间的碎片。在《钢琴梦》中,表明的时间跨度是从1997年底到1999 年11月,但是通过对影片中重要事件的收集,却可以看出缺失了很多事件。例如,在1997年底上学期期末,吕楠把同学的脑袋砸伤了这一事件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只是采用字幕的方式来对事件本身进行了介绍,但是却忽略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在这件事的回响上也只是记录了当时殷红(母亲)知道这一事件时的态度和表现,但是却没有表现受伤的同学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情绪;1999年3月,学校作出了取消吕楠公费生资格,将其转为自费生的处分和决定,这一事件并没有记录在影片中,也没有记录吕楠在知道这一事件之后的第一反应,而只是通过字幕来表现了母亲在知道这一处分之后出乎意料的心理;1998年夏天,原本有心脏病的殷红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病发晕倒,这一偶然事件也是通过字幕来记录的;1998年末,傅聪讲课、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虽然都有画面记录,但是就像流水账,难以表达母亲对孩子将要实现梦想时的复杂心情。这些缺失给《钢琴梦》影片带来了致命的创伤。

3.《钢琴梦》在声画方面上所体现的影像造型语言

纪录片的叙事是以声画结构的一体性和时空结构的具体性为基础的,这是纪录片叙事、抒情、表意的重要因素。《钢琴梦》中不仅有事件的声音和谈话的声音,同时也有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的声音。其中事件的声音使这部影片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谈话的声音使我们能够直接和母亲殷红进行交流,自然的声音为影片营造了一个原生态的生活空间,而音乐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有声源和无声源来展现的。例如,在《钢琴梦》这部影片中选择《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可以说是梦想的承载。而在表达母子情感的时候,则选择《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67》作为背景,从而形成了音乐的叙事节奏和审美意味[2][3]。除此之外,《钢琴梦》这一影片还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纪实性,而将故事性的特点凸显出来。从第一集的开头就能看出,作者不只是拍摄这对母子生活,按照时间的线性顺序剪接片子。也就是说这个作品不是纯粹的纪实风格,突出表现在声画对位方面。片子多处在音轨上使用钢琴声,在画面上铺陈主人公的神态、生活场景。这声画二者并非同一时空。比如第二集妈妈因劳累犯了心脏病,准备手术一幕,这时的音乐是《柴可夫第一协奏曲》,而且还有字幕标明。相应的画面则是平日调皮的儿子坐着,他有着难得的安静。这是在镜头语言上的具体表现。就大处来讲,这个纪录片突出展现的是几个重要的生活事件。第一集主要说的是儿子闯祸打了同学,受到处分,原本公费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名分变成了自费的。母亲在这之中懊恼对孩子管教不严,而儿子对此又没有太多的反省,依旧我行我素。第二集说的是妈妈为了节省开支,搬到远的地方陪读,同时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终于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她病倒了,准备动手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钢琴梦》这一影片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纪实纪录片,它开始采用一种故事叙述的表现方法来展现影片的思想和内容。

4.《钢琴梦》在镜头的动静上所展现的影像造型语言

《钢琴梦》的所有镜头沿着那一时代的人群的观念演变的轨迹,在现实与历史、事实与梦幻、现在与过去之间来回逡巡。纪录过程中,《钢琴梦》把社会的现代性当作最纵深的语境,人物的命运并不一定指向历史,并不完全归咎错误的政治语境,或者,因为导演设置了这一语境,致使《钢琴梦》的每一个镜头都具有思考性,而对于现代性,除了镜头将其作为支点外,整部电影对现代认同往往表现为否定性认同[4][5]。《钢琴梦》用一些移动镜头和跳跃式镜头追踪时间的痕迹时,好多事件在镜头前变得不会辩解。除此之外,很多纪录片的影像往往给人粗糙的感觉,但这个片子里不少段落的影像很美。点点阳光洒入音乐学院的院墙,年轻的学生们骑车放学了。少年躁动的心与这安静的围墙在一起,有着不少碰撞。这些美的构图、美的光影增加了全片的可看性。纪录片的影像往往首先要求捕捉到关键的生活场景。抓到场景是第一步,如果能拍摄到较美的影像,则更好。第三集中,吕楠期中考试,在台上弹琴。将要结束时,画面先是吕楠手的特写,然后摄像机摇到他弹琴的中景,随后是他的全景。吕楠弹琴完毕,鞠躬下台,镜头对准的是空空的舞台,微微推进,最后的落幅就是那个台上独有的钢琴。这一连串镜头的一气呵成,应当说是相当有力的,能够使观众感到其中的一些寓意。

结语

总的来说,纪录片作为一种动态视觉艺术样式,它主要以真实生活与环境为创作素材,并以客观存在的人或物为表现对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进行了记录和反映,真实是其最基础的评价基准,其功能和价值集中体现在社会、文化、艺术和文献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纪录片更多的开始从关注人转向关注人所生存的环境和人想获知的世界上。《钢琴梦》讲述母子两代人追梦过程中困难坎坷,给人带来了很大的感触,尤其是在人物选择、时间和空间、声画以及镜头的动静等影像造型方面的处理上,充分体现了影片的语言审美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张凤铸等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

[2]张杰.《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视觉画面风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105—106页

[3]张筱菲.《亦真亦幻的影像世界——浅析纪录片的主观表达与客观再现》[J].《电影评介》.2006年10期.第45—46页

[4]金碧薇《东方美学的意象世界——论陈凯歌电影的诗意性》[J].《电影评介》.2011年06期.第78—79页

[5][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美]克莉丝汀·汤普森(KristinThompson)著.彭吉象等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THE LANGUAGE OF PIANO DREAM, A DOCUMENTARY,IN CREATING IMAGES

中国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声画纪录片钢琴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纸钢琴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好莱坞编曲大师Norman Ludwin到访南京畅谈好莱坞电影的“声画联姻”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