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的桐花

2015-02-01 03:20修成国
资源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如云泡桐树桐花

◎修成国

兰考的桐花

◎修成国

4月22日,出郑州机场驱车往东,到商丘参加《中国国土资源报》举办的“读书日”活动。4月下旬的中原大地,春小麦郁郁葱葱,正在灌浆长粒;各种树木伸枝长叶,一片绿意盎然。

车子行驶在开封地面,但见路边一片片白中含粉、粉中染紫的颜色,缭绕在村舍与林带之间,缥缈在田垄和村舍之上,如云似雾,如烟似霞。在它的笼罩下,村民的屋舍、乡间的道路、纵横的林带、涓涓的溪流,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美妙得如同郭沫若笔下那美丽的天街,如同大海或沙漠上神奇的海市蜃楼。

“是什么花开得这样艳丽、这样妩媚?”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如云似霞的美景,分明是一片片树木枝头盛开着的花朵。于是,便请教同车的资源导刊杂志社的张副总编。

听到我的询问,张副总编说,“你问路旁的花呀?那是桐花呀。”

“桐花?”我仍然有些不解。

“就是泡桐花。”接着,他提示说:“现在我们已经到兰考县了。”

“兰考?啊!兰考!”我情不自禁地重复着这个让人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说到兰考,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享誉全国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名字——焦裕禄。

知道河南兰考,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是1966年春天,我正在东北平原的农村中学读初中三年级。那一天,我们从中央电台的新闻节目里听到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时隔不久,我们又看到了县剧团演出的评剧《焦裕禄》。记得在公社俱乐部看演出时,很多同学都被感动得流了泪。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直到念初中,都没有见过县上的领导。可通过那次观看评剧《焦裕禄》,看到焦裕禄带领县委班子成员深夜到火车站看望逃荒难民,深入农村饲养棚访问饲养员,到农民家访贫问苦,冒雨查看灾情,直到病倒在病床上,还询问防沙的泡桐树栽了多少……在戏中,他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平易近人。从那时起,焦裕禄的名字和形象便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焦裕禄的崇高形象始终活在我的心中。记得戏中有一个焦裕禄冒着风雪去看望孤寡老人的情节。两位老人一个有病在床,一个双目失明,老人问焦裕禄:“你是谁?大雪天来做什么?”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人家感动得热泪盈眶。戏中有一段老人的唱词:“焦书记,我的焦书记,代我问候毛主席,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可好,就说我们兰考人民永远想念您。”我没有歌唱的天赋,但是,这段唱词我不仅记得扎实,而且一有机会就唱,一直唱了这么多年。每每唱起来,便对焦裕禄这位革命前辈肃然起敬。应该说,焦裕禄的精神,几十年来,始终都在无形中鞭策着我、鼓舞着我。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路边那片片整齐的农田,那缀满鲜艳花朵的树木,那参差不齐、红砖白瓦的村舍,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展现的是一幅富庶繁荣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50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讲到的盐碱、内涝、风沙三害肆虐,群众生活苦不堪言的情景早已荡然无存。我不禁询问张副总编:“兰考的经济发展如何?群众的生活怎么样?”

“那可是天翻地覆呀!”张副总编说着,用手指指窗车外,“你看看这些农村的小楼就明白了。”

原来,不仅焦裕禄的精神成为兰考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焦裕禄当年领导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至今仍然在造福着兰考人民。泡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冠宽阔,叶呈卵形,树干通直,胸径粗的可达1米。花序呈金字塔形,花色紫色含粉,粉中有白。每年4至5月间是盛花期。该树三年成林、五年成材,木质疏松,透气透音性能极好,是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的极佳材质。同时,也是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自从当年泡桐在兰考大地扎下根,几代人接连栽植的大量泡桐树,使目前兰考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0%,其中泡桐树占相当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兰考人以泡桐树木为原料,制作多种民族乐器的音板以及家具,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成为全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泡桐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

车子在快速前进,车窗外远远近近、大片大片的泡桐花,如云似霞般飘过,那么美丽,那么飘逸。焦裕禄是1964年5月14日因积劳成疾而辞世的,那一年他才42岁。为了兰考人民,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华。今天是4月22日,离他51周年忌日还有22天,就让这遍布田野如云似霞的桐花,作为献给焦裕禄书记的一份纯洁的礼物吧。

桐花,兰考大地上灿烂的桐花!

(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如云泡桐树桐花
一树桐花十里芳
两棵树
桐花开了
喘息的红对联
窗外的泡桐树
又是一年桐花开
未来,是一个没有预兆的故事
爱的力量
洁白桐花姐妹情——省妇联访问团赴台交流纪行
桐花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