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画本质探寻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

2015-02-02 02:48朱晓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派本质灵魂

朱晓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从动画本质探寻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

朱晓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动画的本质是对生命气息的展示和对灵魂状态的探寻。选取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之作,从动画本质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在于接近了动画的本质特征。中国动画要重创辉煌,必须回归动画本质。

动画本质中国动画精神实质

一、动画的本质

动画“Animation”,词根来自于拉丁语“anima”,有“呼吸”、“灵魂”之意,其动词形式“animate”意思为赋予……以生命,使……活起来。动画的原始意义即是吹入气息、赋予生命,展示动态的自然。

动画的本质是对生命气息的展示和对灵魂状态的探寻。如何让不会动的事物动起来,只是技术问题,而所要赋予和展示的灵魂和气息才是根本。动画用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的形象,用打破现实世界逻辑的想象、变形和夸张来表现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由和美好,寄托创作者对于生命的梦想。

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动画制作是一件窥探世界奥秘的工作。动画制作让你体会到,在风的流动,人的动作、表情、眼神、身体肌肉的运动中,有这个世界的秘密。当我领悟到这一点后,有段时期我感到自己选择的工作是那样的深奥,那样值得去做。”所以“对‘灵魂’的显现和探寻是他永远不曾改变的动画主题”,而“再现世界的‘气息’,敬畏一切自然的神灵”,正是宫崎骏动画片的精神核心[1]。

而这所谓世界的秘密、灵魂和气息,则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却不着一切世相,只有以无欲无染的赤子之心才能体悟。最优秀的动画人应该是求道之人,以童真世界的简单、纯净和明亮来返照和提示世界的深邃,如哲学家宫崎骏。任何一部不关心灵魂和梦想的动画作品,即使技术再一流,也无法打动人心,因为背离了动画的本质,这也正是当代中国大多数动画作品的致命伤。

二、“中国动画学派”贴近动画本质的精神实质

中国动画曾经很辉煌。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动画学派”横空出世,在世界上获得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奖项,让世界为之瞩目。

但因特殊的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中国动画的辉煌不可复制,但“如今我们学习中国动画学派,并不是要标签式地、刻意去做民族的东西,或是学习其形式和技法,而是要学习当年的创新精神、文化底蕴。”[2]《中国动漫周刊》总编钟路明说:“如果与老一辈相比,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动漫缺少创造性,缺少中国的精神内涵。要让中国动漫再创辉煌,就要先了解辉煌的精神实质。”[3]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动画学派”辉煌的精神实质?在不可复制的辉煌背后,撇去刻意的、民族化的标签和文化符号而依然存在的,那种能穿越时空,经历时代考验,让动画富有创造力和感动力的东西,应该就是“中国动画学派”辉煌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是最贴近动画本质的东西。

现在就以中国动画学派最上乘的经典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从动画本质的角度探寻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

(一)安住当下的动态之趣

最上乘的动画不是靠说的,是靠“动”。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至几声木鱼声代替。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先生说它是“民族化的题材,国际化的表现手法,不用翻译,人人看得懂”。这个“国际化的表现手法”即是动画最本质的表现手法,用自然真实的动作表现生命的活气和趣味。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便是完美地用水墨表现了动物惟妙惟肖的动作,让世界为之震惊。影片不只让小墨点动起来,看起来像蝌蚪,更要借传神的动作表现出它们的感情。如小蝌蚪们一路交头接耳,追逐嬉戏,以为找到妈妈时小尾巴欢快摆动,发现认错妈妈了小尾巴缓动尽显失落,被呵斥后更是四散躲藏;两只毛茸茸粉团团的小鸡,在湖边好奇地探头探脑,在瓜藤下笨拙地钻来钻去,在母鸡腹下挤挨着窜上窜下,秀着满满的幸福;还有虾公公弓背弯腰长须飘动的正经,大龟驮小龟的逗趣,被错认为妈的大螃蟹的茫然羞涩,被扰了美梦的大鲶鱼的愠怒,真是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一池的春意,满满的生机,似乎可以触摸、可以呼吸,再加上谐趣哲理的故事,让观者的心不自觉地愉悦萌动起来。

动画的这种显示动态细节的特质,于心浮气躁者无缘,它要求创作者有十足的定静功夫,在敏锐细致的观察中体悟和传递自然之趣。严定宪先生说:“我们当年做水墨动画,首先要经过长时间的采风,观察生活,才能动手做。如今,在我的家中,还留有整叠的摄影资料,如牛是怎么走路的,脚怎么抬起来,下水后产生的水花怎么样?”[4]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定静的功夫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安住当下,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体验中,才能真切感受自然的呼吸、生命的律动。开创“中国动画学派”的一代动画人还没有完全脱离中国文化传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付出无人能敌的耐心。只可惜,因为文化的断层,当下中国的大多数动画创作者缺少对生活细节兴致勃勃的观察和投入,所制作的作品缺乏活气,不能表现安住当下的自然之动,常常是直奔结果、没有细节,逗嘴搞怪一笑了之,在背离动画本质的路上走得很远。

(二)天人合一的诗性观照

2006年,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世纪动画·100部佳作”中,《山水情》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这部动画曾获第14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被世界评价为水墨动画的巅峰、最后的绝唱和奇迹。

据吴山明先生回忆,“当时的剧本还不是《山水情》,而是一个小偷的故事。”“特伟赶来告诉我,这个题材要换了,因为这部作品要拿去国际上评奖。新的剧本就是《山水情》,表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这个主题更能被世界认可。”[5]新的脚本,描写了一位渔家少女偶遇古琴大师,向他学琴,最后在山川流水之间,感悟天人合一境界的故事。

老艺术家们很清楚,“更能被世界认可的主题”是关乎生命和灵魂的。《山水情》之所以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便在于它赋予了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心灵,让求索与不妥协的灵魂在山水琴音、天地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了“诗意的栖息”。

人类观照世界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科学的方式和诗的方式(后者包括哲学的方式和宗教的方式)。广义的诗,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这种“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6]动画的本质就是一种诗性思维,以未被染污、没有分别的孩童的天真好奇心去感叹世界的生动与有趣。

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诗的观照,在对天地自然、宇宙人生的体察中,体悟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从天人合一的高度俯视群生,跳脱了两极对立的思维。用诗性思维观照,让人心回归原初状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动画本质是相通的,只是动画用了更善巧、便捷的方法,让你直接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以儿童的天真恣意灵魂。

“中国动画学派”尝试用动画表现天人合一的主题,让中国动画拥有更能为世界认可的内涵和更贴近动画本质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三)自由生命的真性与趣味

“中国动画学派”是中国动画寻根之旅的产物,而《大闹天宫》可以说是中国动画走民族化道路的巅峰之作。虽然中国动画学派走民族化道路更多是在艺术形式上下了工夫,但《大闹天宫》让世界为之嘘唏的却不仅仅在其“奇崛”的形式之美,真正让几代人着迷的还是那个光彩照人的齐天大圣形象,那个兼具人性、猴性和神性,好奇、顽劣、神通、野性的生命,在它的身上张扬着的自由生命的趣味。

在小说《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情节对于西天取经的情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从精神现象的角度来看,大闹天宫隐寓着野性生命力的爆发和宣泄,西天取经则隐寓着为了特定的信仰和理想,排除邪魔而进行心性的修炼和意志的磨炼。他们代表着生命进程的两个阶段,两个层面。并不是说野性无休无止地发泄,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反不如说,把这种蓬蓬勃勃的活力引向达到对生命理想信仰的百折不挠的追求,乃是生命的成熟,并最终达到生命的光辉归宿。”[7]

动画片《大闹天宫》最大的光彩便在于凸显了人物身上的这种无拘无束、蓬蓬勃勃的活力,通篇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乐趣和痛快淋漓劲儿。

推动整个动画情节的正是人物的自由率真性情:本只想在花果山自由快活的猴头,去龙宫只为借一件称手的兵器;愿意被“请”上天庭是因为好奇;捣毁了御马监是因为不爽“玉帝请我上天,还派个人来管我”;再去天庭还是架不住对蟠桃园强烈的好奇;大劫蟠桃会是因为没有他齐天大圣的座位;吃老君金丹,是恶作剧让玉帝“吃不成”;砸烂灵霄殿是不服暗算和受罚;再回花果山是因了逍遥自在的天性。

席卷蟠桃宴、砸烂灵霄殿痛快淋漓;戏战巨灵神和哪咜、智斗四大天王和二郎神、练就火眼金睛,更是妙趣横生;倒背着手在天庭溜达,缩身树杈扯叶当被的猴头,神通百变却忍不住手搭凉篷的大圣,让人忍俊不禁。影片中这些极富想象力和情趣的细节,都是人物蓬勃生命力的自然流露,伴随着绚丽神奇的色彩、造型和音乐,让人直呼过瘾。

万籁鸣总结说:“美术电影越有儿童情趣,大人孩子就越爱看”,“动画电影不能靠语言,要靠形象、靠有趣的动作”[8]。《大闹天宫》正是靠着人物身上的一股自由活泼的生命力和率真情趣而获胜的,也是最贴近动画的本质的地方。

(四)创造梦想的欢腾与执著

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比拼的是无国能敌的耐心。中国动画学派的出现固然离不开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更离不开那一代动画人造梦的激情。

据常希光先生回忆,那时候“众多人待在一个房间,一连几个月。大家每天同睡同吃,研究剧本、讨论人物性格、设计动作,气氛热烈,都一心一意想要出精品”。“对艺术追求‘别人做过的我不做’、‘自己以前做过的也不做’,在风格上一定求创新。”[9]

段孝萱先生回忆说:“那时的美影厂真是美好,就如一个学习殿堂,让每个年轻人都心潮澎湃。”“白天有工作,晚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讲座,厂里会请国画大师唐云、贺天健、京剧大家、音乐大师等来讲课。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可以学漫画、也可以学国画。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画画学习。”

如今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还是采用类似上海美影厂当年“一门心思追求艺术”的封闭模式。时代变了,这种模式不一定就落伍。动画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任何一代动画人,要想成功,都必须有这种对梦想的执著和付出。只有心怀梦想和激情创造的人,才能用纯净、自由、宁静的心感受生命的气息和灵魂的状态,也是真正能贴近动画本质的人。

三、立足动画本质,再创中国动画的辉煌

从动画本质探寻“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以此来反观当今中国动画创作,可以发现,正是背离了动画的本质,才让中国动画走上了低龄、低能、低智的道路。要想再创中国动画的辉煌,必须立足动画本质,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1.观念的问题。动画不是小儿科,动画是一件深奥的事情。动画的本质是对生命气息的展示和对灵魂状态的探寻。动画对人的意义是哲学的,是诗的,是关乎生命活法的,虽然借助的是孩童的眼光和天真想象的形式。正如宫崎骏所说,“动画制作是一件窥探世界奥秘的工作”,“当我领悟到这一点后,有段时期我感到自己选择的工作是那样的深奥,那样值得去做。”

2.人的问题。既然动画是一件深奥的事,对从事动画人的要求必然是很高的,他必须同时兼具深刻和简练、严肃和有趣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如果一个动画人不能具有这种意识的自觉,不能时时敦促自己不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不断舒展自己诗意的情怀,寻求纯真的趣味,那么他所做的事情便是对动画的背叛和对纯真心灵的破坏。

3.创作方向的问题。在当代动画制作中,技术层面的创新和视听的冲击固然重要,但动画真正打动人的仍然是虽然夸张变形却鲜活真实的人物和他自然的性情,以及由此性格推动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故事和富于想象力的细节。

表现生命的动画,单纯但不等同于低智,快乐但不是一味打闹,充满想象力却并非无厘头。要想实现中国动画重创辉煌的梦想,必须学习和探讨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感动和成长的动画作品的精神实质,回归动画的本质,重新出发。

[1]秦刚.捕风者宫崎骏.三联书店,2014,4.

[2][4][5][9]寻找中国动画的精气神——三个古稀老人眼里的“中国动画学派”.杭州日报数字报纸,2013-11-14.

[3]动漫高峰论坛主论创意·品牌·价值.漫域.http://zt.comicyu.com/Html/1643/2013/49319.html.

[6]林雪铃.以启发诗性思维为导向的新诗教学设计[J].文传学报,2009,08.

[7]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P323.

[8]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10:122.

猜你喜欢
学派本质灵魂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