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带练,寓美于声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课程教学探索

2015-02-02 02:48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朗诵者语音比赛

祝 捷(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以赛带练,寓美于声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课程教学探索

祝捷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播音主持语言与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从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专业意识兴趣;领悟艺术发声技巧,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探索朗诵创作规律,树立创作主体意识;引导树立积极人生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着手,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课程教学以赛带练寓美于声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本科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它为后续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课程奠定语音和发声基础。这门课程涉及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和播音主持发声两个方面。通过这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与发声的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与播音主持有关的吐字发声的技巧。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能够基本消除普通话方言遗留痕迹,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吐字准确清晰;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口腔控制和共鸣控制的基本方法,声音动听,富于变化。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一般采用大课集体讲授和小课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练习的方式往往包括小课练习、课下练声和完成录音作业。一般是大课讲授和小课一对一指导之后,结合录音设备监听,师生共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针对“90后”大学生专业意识不强、练声无法长期坚持、参加过多课外活动等特点,在本学期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余,增加了朗诵比赛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以赛带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专业意识兴趣

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共81人,其中一年级40人,二年级41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普通话语音为主,本科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播音主持语言发声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全国大学生朗诵最高规格的比赛——国家语委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每年一届的齐越朗诵艺术节获奖作品,请学生赏析评价;进而指导学生分组,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并在课堂上当堂展示,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对朗诵的认识很模糊,认为“朗诵就是一场表演”,但当自己真的演绎一部作品的时候,他们的认识有了改变。“朗诵,是朗诵者的艺术再造,是朗诵者唱给文本的歌,是朗诵者为文本谱的曲,是朗诵者以文本为蓝图,向听者描绘的理想国;是朗诵者以文本为桥梁,跨越内心的河,进入艺术殿堂的生命之旅”①。朗诵,绝不仅仅是一场表现或作秀。在朗诵实践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播音有学”,“朗诵确实是朗诵者的艺术再创造”,“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确实能更好地运用气息驾驭稿件”。

朗诵比赛初赛共有65名共30个团队参与,提交了30部朗诵作品,经过专业老师的认真选拔,共15个团队进入决赛。决赛举办时,邀请了电视台、团委、学院等多位专家进行评分,学生得到锻炼和指导。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朗诵比赛的历练,他们产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敬畏和热爱,也终于对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二、领悟艺术发声技巧,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特征,又无处不显示其自身的表现特征。诗歌,由于词语的拓开,语气的舒展,字音的绵长,韵脚的鲜明,需要学生在语音上,普通话语音规范,声韵调准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在发声上,掌握播音发声的基本方法,气息控制自如,音色变化得当,情声气结合自然;在创作上,掌握播音创作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有对象感,能够情景再现、引发共鸣,停连、重音、节奏处理得当,创作目的明确,情绪饱满;在副语言运用上,表情自然,能够运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情感,体态语得当;服装、化妆与所选作品相符,作品朗诵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最初,学生并不能把学习的吐字归音的方法和呼吸控制的方法运用到诗歌朗诵中,往往吐字无力,字腹拉不开,声音没有张力。在反复练习、寻找感觉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朗诵需要得心应扣的喷弹力度。首先,唇的开齐合撮要控制得力,要掌握四呼的要领,然后根据字词、语句的色彩和分量加以运用。其次,发音最活跃的器官——舌头,要弹动有力,吐字如珠,舌头的动程一要准,二要快。再次,凡是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达到夸张状态。最后,喷弹的力度是建立在正确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基础上的,力度大小,取决于对词语、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领悟到发声技巧后,学生对朗诵和专业学习更感兴趣,针对自己表达的不好的字词和篇章,学生反复琢磨练习,期待达到更高专业水平。

三、探索朗诵创作规律,树立创作主体意识

有声语言的训练,以创作主体的个体行为为特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人无法替代。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仅仅靠老师课堂讲授、小课校正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播音创作中主动体会和揣摩。以诗歌朗诵为主体的播音创作,对专业语音和发声的要求较高。掌握朗诵的创作规律,需要学生下大苦功练习字音、气息的同时,花气力、下工夫,逐渐掌握朗诵的创作道路、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创作规律。

“训练,是创作主体德、才、胆、识的艰苦磨砺过程,有方法,但无‘诀窍’,有过程,但无‘捷径’”②。学生在探索朗诵创作规律的反复练习实践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主体意识,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主体。树立了创作主体意识,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在自己的发声条件上发挥所长,增强自己的发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状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创作主体意识的萌发,激发了学生的播音创造力和播音创作欲望,发自内心地追求播音发声的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在朗诵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开始积极地组织练声,动脑筋练声,主动向专业老师请教字音发声方面的问题,努力地探索播音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在训练中体会,在训练中品味,在摸索朗诵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以积极、自信的“大我”逐渐迈入有声语言创作的殿堂。

四、引导树立积极人生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朗诵者不应满足于自己的声音、口齿和技巧,而应该下工夫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朗诵者的追求应该是高境界的追求,应该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生命的感情给人以启迪,以高雅的品位给人以指导。学生选取的作品既有《钢铁》《秋瑾》《老人与海》《嘎达梅林》《我的南方与北方》等经典朗诵篇目,又有《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承继·出发》《蚁族》等接近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作品,在朗诵过程中,学生进入情境,体会到文本内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作品所打动,感悟到作品中张扬的真情与正气。

朗诵的组队多则四人,少则两人,独诵较少,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逐渐收敛了作为艺术生的傲气和个性,渐渐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团队协作。包括音频、视频、比赛流程设置、主持等比赛环节由专门的学生社团(凤鸣朗诵艺术社)自己组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通力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的语音和发声方面的问题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学生介入专业教育的开始就上语音、发声课,着手解决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后续的课程当中还要贯穿始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当中,在学生考试的时候,直至毕业,语音和发声都要占一定的比例,要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不可以理解为是阶段性的课程,所以发声课是贯穿始终的课程,而不是初级课”③。

学习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小课很重要,它必须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同时要校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次朗诵比赛,以比赛带动训练,以自身实践体会感悟声音的魅力,收获甚丰,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这一环节补充教学。

注释:

①张颂.诗歌朗诵(第二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第2版):6.

②张颂.诗歌朗诵(第二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第2版):2.

③付成,主编.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第1版):110.

猜你喜欢
朗诵者语音比赛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我是小小朗诵者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