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2015-02-02 02:48李俊刘佳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大学院校区域

李俊 刘佳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李俊刘佳华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当前我国创业型大学发展起步不久,发展形态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创业型大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除需政府政策保障、产业支持外,还需要构建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创业者为目标,合理优化改革方向,推进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路径,更好地实现学生高效就业、学校优化转型、地方经济高效发展。

创业型大学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院校

多数创业型大学都是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的人才为目标,最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创业型大学刚刚起步,多数创业型大学都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需要依靠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才能推动创业型大学顺利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构建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机制

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构建有效的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机制框架,可以保证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在《三螺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三螺旋关系模式。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认识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等。亨利·埃兹科维茨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模式分析了创新系统中处于三螺旋模式中的三方地位是平等的,每一方都可以成为系统中的主动力,而另外两方给予一定的支持与辅助,在互相促进过程中提高创业、创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途径,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利润。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同时也是一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型大学。在学院建设过程中,各系部、各专业紧密围绕三螺旋模式,坚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方针,以“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为学院建设原则。各系部、专业通过创办公司实体,与校外企业联合,将真实的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以创业团队形式输出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为大学与产业之间的技术传递和知识传播搭建广阔平台。在大学和产业互动过程中,必须有法律、制度及相应政策给予保障与支持。在教师、学生取得科研成果输出、转化的过程中,结合相应政策,制定规范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当遇到法律、制度等问题时,政府给予合法权利保障,通过知识产权立法,对发明创造者提供申请专利的法律保护。

二、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作用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知识、技能各方面普遍存在差异,遵循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做到紧密联系,导致某些学生在实习、毕业时无法适应本职工作,而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创业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常规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而且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通过最初的岗位实习,发展到组建创业团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优秀人才以企业预备役形式对外输出。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技术成果作用

师生通过企业实践创造的科研、技术成果,是创业型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创业型大学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明确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极其重要的。创业型大学通过创办企业实体将科研、技术成果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使之服务于企业运营,促进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大学内的公司实体成为区域产业构成的一部分。创业型大学是创业者的孵化器,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职业型创业者。通过科研、技术成果的作用,紧密联系大学与产业的关系,搭建二者良好实践平台。创业型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教学做合一、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创办家政服务中心、汽车实训大楼、机床厂等实体,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结合项目促进教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探究思考,研发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构想,学院创办了科技园,大力支持学生创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院公司实体进行创业,学院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各种资源对接,待学生项目有了雏形、成熟之后,可以通过组建团队、创办公司的形式运作创业项目,学院为创业学生提供科技园场地支持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学院的科技园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整个创业过程在科技园体系内完成,并以此为平台与企业进一步洽谈合作。

三、推进地方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

地方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本省城市及区县,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省内就业。某些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虽然根据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各自的培养目标,但对自身办学定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办学重点放在培养理论型人才上,因而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校自身发展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和支持。由于以上原因,某些地方高校面临巨大的招生、就业问题,学校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某些地方高校调整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着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努力走出切合实际的办学新路。

(一)地方院校应强化转型基础

地方院校是目前我国发展创业型大学的主力军,而且这种趋势会维持较长时间。致力于发展成为创业型大学的地方院校,以及准备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院校,始终需要思考的是根据本校特点制定转型发展方向。虽然要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但同时不能缺失理论型人才培养,倘若只专注于创业教育,只将创业教育作为转型工作的主抓手和着力点,这样地基不牢固的创业型大学终究是走不长远的。

(二)地方院校重视科研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地方院校的普遍特点是科研实力一般,师资队伍不强,科研力量较分散,因为办学趋同的桎格,在政府及社会资源竞争上一直处于弱势,一定程度上是对地方院校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形式下,“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将科研立足于企业根本需要上,鼓励教师、学生创新创业,并将专业知识融入科研成果中,不仅有益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还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与利润,对学生而言,是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地方院校转型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教育教学始终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决定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地方本科院校多属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不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注重培养理论型人才,而地方院校注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前者注重理论,后者注重实践。地方院校转型的创业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要基于专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四)地方院校增强特色实力

在民众心中,教学规模、师资配备与科研实力是衡量一个大学实力最显著的指标。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先天劣势,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研究实力等远不及研究型大学,处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不利位置,游离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边缘,所以地方院校需要发展成为具有办学特色的大学,特色也是一种实力。地方性、应用性、大众性是地方本科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地方创业的有利条件。在转型过程中,只有挖掘自身优势,有效利用特色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1]李茂林.大学群落的地域性经济贡献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1):48-52.

[2]张锐,石火学.关于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

猜你喜欢
大学院校区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