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

2015-02-02 22:54江亚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考证篇目

关键词: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

摘要:章学诚是清代著名方志学家,一生主修、参修志书十余部,于方志学的建立功不可没。《和州志》是章学诚第一部独立自主编纂的志书,因未能全本刊行,传至后世,其篇目已不可全见。自《章氏遗书》刊刻行世以来,新材料有所增加,但对志书篇目的研究却未有深入,与“章学诚研究”如火如荼的现象实不相称。作者在整理《和州志》过程中,对志书篇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做一梳理,以期有裨于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136-05

收稿日期:2014-11-01

作者简介:江亚(1983-),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一生主修、参修、审定各类地方志十余部①,并撰写了大量的方志论文,形成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有学者认为,“从他开始,方志始形成一门新的学问”[1];梁启超则赞誉其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2]。

1章学诚《和州志》篇目研究综述

《和州志》②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章学诚应直隶和州知州刘长城聘所修,至三十九年(1774年)完稿,计四十二篇[3]。又“因采州中著述有裨文献,若文辞典雅有壮观瞻者,辑为《奏议》二卷、《徵述》三卷、《论著》一卷、《诗赋》二卷,合为《文徵》八卷”[4]。上于时任安徽学政秦潮,因意见不合被驳回,又遇刘长城去官,志事中废,遂删存为二十篇,名曰《志隅》。

作为章学诚第一次独立自主编纂的志书,《和州志》体现了他早期的方志学思想,其修志主张清晰可见,无论是对他后来的方志编纂实践,还是对他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是研究章学诚早期方志学思想的重要资料。自吴兴刘承幹刻《章氏遗书》以来,已一百年,新材料有所增加,而对《和州志》篇目的研究却未有深入,与“章学诚研究”如火如荼的现状实不相称。笔者对《和州志》的整理工作方才结束,凭借对志书的了解和搜集的相关材料,对《和州志》篇目有了新的认识。

志书今所通行的版本,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即删存本《志隅》。原不分卷,嘉业堂收录时分为3卷,约56,000字,志书中所存篇目和编讫之初有很大差距。后人对章学诚《和州志》篇目的梳理,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家。

胡适《章实斋年谱》将篇目按部排列,并作简要介绍,简洁实用。但因当时《章氏遗书》刊刻未讫,未得见志书之故③,稍显不够全面,而且将篇目分作18部疑不够确切,《阙访列传》与《前志列传》归入“列传”一部较为恰当。

张树棻纂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云:“《和州志》原目佚,据《遗书》所编”。其将“文征”也列为一部,共分为七部[5],分类比较合理,但简单了些。因张树棻是纂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只对志书《叙例》进行收录、标点,所以不考求篇目结构的完整性也在情理之中。

王嘉炜《章学诚安徽方志的编纂理论与实践》一文引用了胡适所列篇目表,又“部分摘自张树棻所列篇目表,并作补充”,形成了《章学诚〈和州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篇目表》[6],而且转载了周生春、胡倩《〈章学诚遗书〉佚文补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一文所列之佚文篇名。这些佚文存录于陈廷桂编纂的《历阳典录补编》中,为整理、考订《和州志》的篇目提供了新材料。

2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

查《和州志》原文及相关材料不难发现,前人所作志书篇目仍有可以补充之处,笔者按部类考证分述如下。

2.1图部

按《章氏遗书·外编》(下称《遗书·外编》)卷十六《图第一·舆地》:

沿革表也,冠于图首,盖舆地重图,而沿革则舆地之一类,从其重尔。

又,《历阳典录补编》(下称《补编》,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同治六年刊本影印)卷一《沿革》:

《夏书》曰:淮海惟扬州。孔氏传曰:北据淮,南距海。淮海之间,其地广矣!和处江北,而实介于淮海之间,故扬州域内也。

春秋战国皆属楚地。秦为九江郡之历阳县及东城县之乌江亭地,历阳为都尉所治。

……

明太祖洪武元年,降历阳县,属南京庐州府;升和州,仍属庐州府。七年,该属凤阳府。十一年,以南京为京师,和州属凤阳府如故。十三年,升直隶和州,领含山一县。成祖永乐元年,以京师为南京,和州直隶如故。

全篇计一千余字,篇末以双行小字注以“自章学诚《和州志》”,是言明出处。由此可知,《和州志》有《沿革表》一篇,在《舆地》图之前,且有《补编》所录诸文字。

《遗书·外编》卷十六云:

今州志分图为四:一曰舆地,二曰建置,三曰营汛,四曰水利,皆取其有关经要,而规方形势所必需者。

由此可知“图部”又当有《图第二·建置》《图第三·营汛》《图第四·水利》等三篇。

又,《遗书·外编》卷十八《列传第二十三·前志》叙《万历志》云:

康诰,字瀛湖,又字寅湖。汀州卫人。以举人于隆庆五年官和州知州,勤心民事,多所裨益。造六城外廓门,疏浚城壕,有《修城记略》及《均田议略》,并能究悉水利田粮利病,详载《建置图》及《田赋书》中。

江亚: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江亚:章学诚《和州志》篇目考证由此可以佐证志书中确有图四篇,且《图第二·建置》中有康诰《修城纪略》一文。

2.2书部

《遗书·外编》卷十七有《书第一·田赋》《书第六·艺文》两篇。因此,胡适推定“期间尚有四书,而书之总数最少亦有六”;张树棻言“第二至第五均佚”。

《遗书·外编》卷十八《列传第二十三·前志》叙《康熙甲子志》:“(吴)本锡,字汝蕃,甘泉人。乾隆丁卯科举人。尝率诸生蠲资置学宫祭器,详《学校书》。”则可知书部有《学校书》一篇,位列书部顺序今不可考。endprint

又,前之所录“康诰……有《修城记略》及《均田议略》,并能究悉水利田粮利病,详载《建置图》及《田赋书》中”云云。则可知《书第一·田赋》中载有康诰《均田议略》一文,惜为今本《和州志》所佚。

2.3政略部

《遗书·外编》卷十八《政略》第一开篇标明:

汉二人,晋十人,刘宋八人, 萧齐二人,梁四人,宇文周一人,隋二人。

《叙例》末又云:

志曰:标题定体,义有重轻;载笔摛文,事存互证。前代官斯土者,存于史传,人皆知名,不可忽也。事远年湮,政迹无所考见,苟其人足重,亦得一例并书。人以地重,地亦以人重,难容执一而论者也。谨次汉晋以后至于今兹,为《政略》三篇。

据此可知政略部有三篇,且每篇所叙不止一人,按时代为次。如《政略第一》叙汉代至隋朝间二十九人事迹。

又,《遗书·外编》卷十八《列传第二十三前志》叙《康熙甲子志》:

《康熙甲子志》,知州王瑄承修。先是康熙十二年癸丑,知州夏玮聘州生员杨九思撰州志。

……

夏玮,事见《政略》中。

自王瑄以后,志事久废未修。雍正六年,昆山唐德咸为和州学正,修饬学校,振起斯文,事迹详《政略》中。

乾隆十四年,知州高麟勋任和州事,多所兴举,事迹亦详《政略》中。

由此又可知政略部中有此三人事迹。按前之分析,三人俱为清人,当在《政略第三》中。

2.4列传部

今本《和州志》所存列传六篇,分别为《列传第一·何蕃、张籍、杜默》《列传第十·戴重》《列传第十一·成性》《列传第十二·马如融、戴本孝、戴移孝》《列传第二十二·阙访》《列传第二十三·前志》。据诸篇目序次可知,“列传”一门至少有二十三篇,考之《遗书·外编》《补编》,有确然可信为志书列传部篇目若干。

据《和州志·列传第十》叙戴重:

子四人,本孝、移孝最知名,自有传。

《列传第二十三》叙《康熙乙巳志》:

其戴本孝、成性、马如融自有传。

今本《和州志》,戴本孝、戴移孝、马如融三人传在《列传第十二》中,成性传为《列传第十一》,据此可知志书中言“自有传”,即意为《和州志》中有其传记。

又,《遗书·外编》卷十八《列传第一》叙张籍:

籍著籍乌江久,宋有张邵、张孝祥最知名,皆籍后裔。邵、孝祥等自有传。

由此可以推知,志书中有张邵、张孝祥二人传记,或各自为传,或为合传,在列传部具体位次亦不可定。但考察《和州志》列传部诸篇,人物传实按年代为次。《列传第十·戴重》记载戴重为明人,张邵、张孝祥为宋人,因此可判断二人列传位次当在戴重列传之前。

又,《遗书·外编》卷十八《列传第十一·成性》叙其谱系:

成性,字我存,初名宗儒。号率庵,又杏怀。祖建中,乡里善士,明崇祯乙亥年流寇陷和州,骂贼殉难,事详《义烈传》。父其德,天姿纯粹,笃于内行,体羸瘠。不能治经生章句,顾好古乐府及唐宋小说家言。遇新奇可喜事,辄拊掌以笑,趋左而右为父母指画陈说,父母喜,即充然如有所获。爱静宜洁,居室洒洒然,年甫及壮而卒。母祖氏殉节,见《列女传》中。

《列传第十二·马如融、戴本孝、戴移孝》叙马如融:

马如融,字汉叔,又自号墨园。如蛟弟也。天性友爱,以贡生入资授光禄寺丞。祟祯乙亥之变,如蛟举家殉难,事详《义烈传》中。

《列传第二十三·前志》叙《康熙甲子志》:

班枢,以生员援例为监生,事详《孝义传》。

据以上诸条可知,志书中有《义烈》《孝义》《列女》三传,且应均为合传。

《阙访》《前志》为列传专篇,章学诚之首创,“用史氏通裁,特标列传。务取有文可诵,据实堪书,前志所遗搜访略尽。他若标名略注,事实难征,世远年湮,不可寻访,存之则无类可归,削之则潜德弗曜。凡若此者,悉编为《阙访列传》”[7]。可知《阙访》是叙人;《前志》虽也叙人,但是以志书系人事,以志为纲。又“列传将竟,别裁《阙访》之篇以副慎言之训”[8],因此可以确定《前志》以前都为人物列传。可推定《义烈》《孝义》《列女》三传位次当在《阙访》、《前志》之前。

又,《和州志·列传第二十·马如融、戴本孝、戴移孝》叙马如蛟曰:

崇祯乙亥之变,如蛟举家殉难,事详《义烈传》中。

《补编》卷三《人物四》有《马如蛟传》,篇末有陈廷桂双行小注:

章学诚《和州志》。《明史·忠义传》但纪御史乙亥守城殉贼事,余从略。嗣得见章实斋进士《州志》本传,乃详其出处;并服官政绩,此不可少者也,补录备参,俱列本传后。

据此可确信《和州志》确有《义烈传》,且记有马如蛟事迹。

关于“列女”一门,今本《和州志》虽未存,但据《补编》卷四《人物五》,有《马如蛟妻》《徐贞女》《张氏》《倪贞女》《贞女汤世璞》《张贞女》《庆氏》《戴氏》《黄氏》《王氏》《安氏》《水氏》《罗氏》《吴氏》《张氏农家女》等列女传十五篇④,皆明注出自“章学诚《和州志》”。又可证志书中确有《列女》一篇。如《马如蛟妻》篇末注曰:

章学诚《和州志》。换《通志》两条用此。

又,《补编》卷四《张贞女》篇末注曰:

章学诚《和州志》。此外尚有贞女数人,雍氏之栋、陈氏、冯氏、施氏、李氏皆白首完贞者,章实斋有传,因无事迹可纪,附录于此。

则又可知除《补编》所录诸篇列女传记以外,《和州志》中还有其他列女传记若干,惜已亡佚。

《补编》卷三《人物四》还录有《成性传》。从篇幅来看,没有《和州志·列传第十一·成性》内容丰富,但比较二者的文字内容、载录事迹,《补编》采自《和州志》无疑,只是采录是有所删减,《补编》比《和州志》少二十余字外⑤。载成性《论福建地方情形疏》,《补编》只列要点,而《和州志》有要点又有论述。其他如论“民生十害”等诸条,俱是与《和州志》要点相同,字数上有出入,当是陈廷桂采录时有所删减。由此可知,陈廷桂所言采自章学诚《和州志》真实可信,则《列女》诸篇为志书中篇目又更加可信。endprint

另,《补编》中又有《疉卜泰》(卷三《职官二》)、《罗春玉》(卷三《人物三》)和《吴渠》《陈万谟》《叶肇梓》《陈鋕》《林谦》《叶长川》《孟思谊》《巫慧》《张基葑》《王錀》《沈恒》(以上载卷三《人物四》中)等十三篇传⑥,俱采自章学诚《和州志》,大都比较详细,但不能确定其归属,或为个人传,或为合传,或属《义烈》《孝义》《阙访》,不可确知。

2.5文征部

《补编》录有明汪四论《焦先生祠记》、明太祖《封和州城隍灵护王制》、清徐来《湖村遣兴》等诗文三篇,篇末明言采自章学诚《和州志》,应为《文征》中篇目。《和州志》有《文征》八卷,详参志书叙例。其中叙“奏议”云:

今取奏议冠首,而官府文移附之。奏议拟之于纪,而文移拟之于政略,皆掌故之藏也。

叙“征述”云:

征述者,记传、序述、志状、碑铭诸体也。

依据以上叙例,则明太祖《封和州城隍灵护王制》一篇入《奏议第一》;《焦先生祠记》入《徵述第二》。而徐来《湖村遣兴》入《诗赋第四》则无需多言。

3结论

综合以上材料,《和州志》篇目可分为纪、表、图、书、政略、列传、文徵等七个部类。如此既契合章学诚方志为“国史之要删”,以史家之手法修志,注重经世致用的思想,也符合他所创造的方志由“志”“掌故”“文征”三部分组成的“方志须立三书”学术主张。其篇目表如下。

纪皇言纪第一

表官师表第一

选举表第二

氏族表第三(有《原谱》《致用》《通变》三论述。)

图 沿革表(《补编》有《沿革》篇,是为沿革表前文字。)

舆地图第一(有《考图》《定体》《著例》三论述。)

建置图第二(有康诰《修城记略》。)

营汛图第三

水利图第四

书田赋书第一(有康诰《均田议略》。)

学校书第×(因篇目失传,不可确知为第二至第五中具体次序。)

艺文书第六(有《原道》《明时》《复古》《家法》《例志》《辑略》六论述。)

政略政略第一汉扬州牧鲍永(原文不全,可据《后汉书·鲍永传》补。按开篇所列,可知本篇共叙二十九人。)

政略第二

政略第三(《政略》二、三两篇叙唐代至清乾隆三十八年间人事。《政略第三》中有夏玮、唐德咸、高麟勋三人事。)

列传列传第一何蕃张籍杜默

列传第×张邵张孝祥(因篇目失传,不可确知为第二至第九中具体次序。或各自为传,或合为一传中,今且暂列于一传,待有新材料再作讨论。)

列传第十戴重

列传第十一成性(父其德)

列传第十二马如融戴本孝(弟格孝;子晏、杲)戴移孝(子昆)

列传第二十义烈(成建中、马如蛟二人传在本篇中。)

列传第二十一孝义(《班枢传》在本篇中。)

列传第二十二列女(据《补编》有马如蛟妻等十五列女传,此外尚有雍氏之栋、陈氏、冯氏、施氏、李氏等贞女数人。以上《义烈》《孝义》《列女》三篇顺序原未知,但按当时修志传统,三篇中《列女》为最后可确定。又三篇当俱为合传,故应与《阙访》紧邻,今且按如上列之,以待后之核定。)

列传第二十二阙访(有项锡允传。另《补编》中有疉卜泰等十三篇传,应有属《孝义》《义烈》《阙访》中篇目,但今不可确定。)

列传第二十三前志(历叙《嘉靖志》《万历志》《康熙乙巳志》《康熙甲子志》,又有《原史》《便利》《申志》三论述。)

文徵奏议第一(有明太祖《封和州城隍灵护王》制文。)

征述第二(有明汪四论《焦先生祠记》。)

论著第三

诗赋第四(有清徐来《湖村遣兴》诗。)

另据《和州志·文徵》叙论: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撰《和州志》四十二篇,编摩既讫,因采州中著述,有裨文献若文辞典雅有壮观瞻者,辑为奏议二卷、徵述三卷、论著一卷、诗赋二卷,合为文徵八卷。

可知《和州志》全书当有四十二篇,据上之篇目表,《沿革表》算上有四十一篇,差一篇。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说:“皇恩庆典宜作纪”[9]。考之《乾隆永清县志》,亦有《皇言》《恩泽》两纪。按胡适《章实斋年谱》,《修志十议》作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永清县志》成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纂《和州志》在其间。

又,梁启超《龙游县志序》曰:

实斋知纪传相经纬之义,且极言宜采其意以用诸方志。乃其所作诸志,除鄂志之《皇朝编年纪》已佚外,余则仅有《皇言》、《恩泽》等纪。纯属部分的官样文章,不足为全书纲领条贯,则作纪之志荒矣![10]

则《和州志》又或有《恩泽纪》,但不可确知,期有新材料证之真伪。

注:

①据刘氏嘉业堂刻《章氏遗书》和胡适《章实斋年谱》,章学诚主修的志书有《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参修审定的志书有《天门县志》《大名府志》《石首县志》《广济县志》《常德府志》《荆州府志》《麻城县志》。

②按:本文所言“《和州志》”“章学诚《和州志》”,均指章学诚于乾隆年间应和州知州刘长城所聘纂修的《和州志》,收录于《章氏遗书·外编》,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

③胡适《章实斋年谱·序》云:“刘先生(即刘承幹)藏的《章氏遗书》中还有《永清县志》二十五篇,《和州志》(不全)三卷,我没有见过。”可知胡适所据浙江图使馆排印本《章氏遗书》中未收《和州志》,则他所据当为《文史通义》外篇一中所载诸序例。又,据胡适《章实斋年谱·序》可知,书成于民国十一年一月,而据刘刻《章氏遗书·孙德谦序》,是书刻成当在民国十一年八月之后,胡适所言又一明证。

④《补编》中原文无篇名,今按每篇所叙人物为篇名。其中《马如蛟妻》一篇除叙妻张氏外,又叙妾张氏、二吴氏并如虬妻、如融妻等,不一一列,笼统以“马如蛟妻”为篇名。又,周生春、胡倩《〈章学诚遗书〉佚文补录》将《庆氏》一篇题为《庆氏张世玉传》,实错。《补编》:“庆氏,张世玉妻。”

⑤《补编》与《和州志》不同有七:①“各伪镇坐恋妻孥,为尽死力”,《补编》作“各伪镇为尽死力”。②“然乌合之众实繁,有徒日分兵四出剽掠”,《补编》作“然乌合之众,日分兵四出剽掠”。③“捣贼巢穴”,《补编作》“捣贼巢”。④“且谍闻贼遣伪官至湖广侦义王孙可望投诚消息”,《补编》作“且谍闻贼遣伪官至湖广侦孙可望投诚消息”。⑤“窃谓宜以此时即整舟师”,《补编》省去“窃谓”二字。⑥“惟汀州山贼温丹初负固不宾。臣性从下游跋涉至汀,即与镇道诸臣规画攻剿形势”,《补编》作“惟汀州山贼温丹初负固。臣从下游跋涉至汀,即与镇道诸臣规画攻剿”。⑦《补编》中,《疏》末无 “臣性敢竭其愚奏”一句。

⑥按:周生春、胡倩《〈章学诚遗书〉佚文补录》将“孟思谊”作“孟恩谊”,实错。《补编》作“孟恖谊”,“恖”为“思”的古体字。

参考文献:

[1]仓修良.方志学通论[M].济南:齐鲁书社,1990:432.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9:314.

[3]胡适.章实斋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7-50.

[4][7][8]章学诚.和州志[M].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

[5]张树棻纂辑,朱士嘉校订.章实斋方志论文集[C].济南: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3:76.

[6]王嘉炜.章学诚安徽方志的编纂理论与实践[D].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43.

[9]章学诚.章氏遗书(卷十五)[M].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

[10]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三[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3.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证篇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试析《大武乐章》篇目及次第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联系初考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