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以舞化育之道 扬中国文化精神

2015-02-02 16:57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文艺舞蹈

北京舞蹈学院

建校60年来,学院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成为中国舞蹈行业的领航者。作为中国舞蹈作品重要的创作基地,近年来,在学院党委提出“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更加明确和坚定了舞蹈艺术创作的方向和责任。

坚持“二为”方针,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定政治立场,勇担艺术创作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中国的舞蹈艺术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一分子,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坚持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民族情感、讴歌爱国情怀的优秀作品,以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引领精神的示范作用。在学校的艺术创作中,师生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以舞言志、以舞寄情、以舞抒怀,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对时代的礼赞,用舞蹈的思维视角与语言形式进行描述与表达,创作出了《黄河》《红船起航》《淮水情兰花湾》《秋瑾》《冬古拉玛情》等一大批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作品,展现了学院师生们的精神追求和中国立场。

2.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升华艺术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活生生的创作原型和素材。人民群众中有丰厚的生活基础,有真实的情感流露,那份丰富多彩,为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底色。因此,沉心静气地深入群众,扎根生活,体会情感、感受时代,是艺术创作者必要的功课,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法则。只有这样,创作的艺术作品才不是空中楼阁、矫情伪饰,才能接地气、有真情、通人心,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学院师生在创作中,本着对观众、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坚持深入一线采风,体验生活,查阅资料、调研考察,在这个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师生们浸润在所知、所感的氛围里,有所思、有所悟,进而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作品、升华作品、完善作品。

以文化为引领,在艺术创作中坚持正确的人文导向

1.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艺术创作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内在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领舞蹈艺术的创作,是学院师生在创作中遵循的一个原则。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故事、美德、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反复品味、精心提炼,成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对象;同时将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继承与思考融入作品中,来弘扬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人文导向。学院师生自觉向中国传统文化求经问宝,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艺术作品抒发情怀、感念时代、净化灵魂。

2.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借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优长

在舞蹈创作中,除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外,同样注重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长。在世界关联日益紧密的当下,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在文化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吸纳百家,为我所用,保持特色,面对世界舞蹈艺术学院,敢于创造中国的舞蹈艺术世界。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国标舞都是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学院从最初的学习借鉴,逐渐过渡到吸收其文化优长,并融于中国土壤里创新自己的舞蹈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传递中国文化。同样,源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也在与外来文化艺术的交融中,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文化标识,又符合国际解读语境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学院打造的“舞动无界”国际创作与展演项目,就是舞蹈艺术在跨文化融合中的思考与呈现。

执著于艺术理想,在艺术创作中追求高雅的审美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低俗不等于通俗、欲望不等于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艺术既是人类精神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类心灵的滋养。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位,对大众灵魂的铸造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学院对教师提出“执著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也是对教师对待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提出了要求。坚持高尚的艺术品格,不媚俗、媚钱、媚欲望,不迎合市场,不降低舞蹈艺术的主体地位,就是学院对艺术理想的坚守与尊重。

学院严格把握艺术创作的质量关,坚持打造精品力作,用心打磨内容、锤炼故事、塑造角色、编创舞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让作品既在舞台上呈现出可视的舞蹈之美,更传递出可感的精神之美,使人们获得心灵上的审美愉悦。学院高雅艺术的品牌《大美不言》系列,更是集中体现了各个学科在艺术创作上对自身文化品格的美学追求,在社会公演、海外巡演的过程中,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与热情称赞。

学院已走过60年的办学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一如既往地肩负使命、认清方向、坚定信念、文化引领、开放心态,不断提高学院艺术创作的原创能力,探索新的艺术境界,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舞蹈作品。

(执笔人:程 宇)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文艺舞蹈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1942,文艺之春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舞蹈课
马路奇遇记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