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演变特征

2015-02-03 06:47刘辉煌吴伟
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

刘辉煌 吴伟

摘要: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其中在1991~1993年间和2000~2004年间的增长速度较快;低收入人群的不平等程度更大,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过慢、底部收入不平等状况比较严重;城乡因素和区域因素在居民收入中的作用明显,在2000年之后部门因素和教育程度在中高收入群体中的影响逐渐突出。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指数;分位数回归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027-04

The Evolu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Based on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Data

LIU Huihuang1,2,WU Wei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2.School of Business,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 )

Abstract: Using the CHNS dat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come ine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me inequality become more severe,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years among 1991 to 1993 and 2000 to 2004;the inequality is greater in lowincome groups,especially the income growth of lowincome people in rural is too slow,the income inequality was more serious;it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urban and regional factors was obvious,after 2000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and job was more prominent in middle and high income groups.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incomes;inequality index;quantile regression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收入不平等程度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从统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收入不均等状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收入不平等的持续存在并日益加剧将危及我国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质量。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吸引了大量学者的持续深入研究,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定量测算居民收入不平等十分重要。程永宏基于家庭人均收入计算了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自1992年以来我国总体基尼系数一直大于或等于0.4,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0.4430和0.4418,大岛指数也分别达到11.3和11.1,大大超过公认的上限60[2];陈昌兵利用非等分组基尼系数公式首次较为完整地计算出全国2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2];从整体上来看,各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是基尼系数变动的动态表现形式各不相同[3]。

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较多,考虑到我国 “二元经济”的特征,很多文献都分析了城乡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4],陈云也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最为显著,加快城市化发展能够缩小收入差距[5]。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伴随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到城市中的工商业等二、三产业,提高了农民工作的回报率和收益率,而通过城市化也能促进人际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最终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6]。但是这就与目前观察到的事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收入不平等也在扩大相矛盾,尤其是衡量到的各类收入不平等指标,包括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都在扩大。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可能的解释,教育文化、经济发展阶段等可能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7~8]。

本文基于1991~200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个指标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对高收入人群观察值比较敏感的基尼系数等不平等指标,讨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以农村居民为参照组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相关因素。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采取多种指标,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不平等状况,更加全面地测度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以农村居民为参照组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讨论了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加深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收入差距扩大驱动因素的理解。

2 数据来源和不平等的测算

2.1 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文使用的是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发布的微观数据,该调查范围包括广西、贵州、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和山东等省市,地域跨越范围大,时间跨度为1989~2009年,住户调查数达3000多个,数据的代表性强。根据样本数据的特点,本文选择了1991~2009年的调查数据,讨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变动状况。由于普遍存在非正式收入,自我报告的收入数据不够准确,可能存在低估的系统测量偏误,很难获得精确的个人收入数据。但是CHNS调查询问了居民收入多种来源,包括工薪收入、各类福利补贴、农副业收入、各类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整合后的居民收入相对而言可信度更高。为统一数据口径,本文采用CHNS数据库中所给出的依据2009年的物价水平为计算基期的价格指数调整了居民收入。

2.2 不平等指数

客观地判断收入差距水平、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必须定量测度收入差距指标。除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基尼系数之外,本文还计算了GINI系数、阿特金森不平等指数和广义熵指数等指标。

2.2.1 GINI系数

基尼系数是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C.Gini,1912 )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令L(p)表示洛伦茨曲线,

L(p=sn)=∑si=1yi∑ni=1yi,根据平等曲线下方的面积A和洛伦兹曲线下方的面积B可以判断不平等程度,G=2(A-B)=2(∫10pdp-∫10L(p)dp)=2(∫10[p-L(p)]dp)。目前,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直接计算法、等分法、曲线拟合法等,其中直接计算法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可直接根据微观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G=12n(n-1)u∑nj=1∑ni=1yj-yi,其中n为样本个数,u为收入均值。

2.2.2 分位数比

收入累积分布函数FY的逆函数就是分位数函数QY,对于取值在0到1的概率值p,即FY(y)=p,有QpY=F-1Y(p),收入位于QpY以下的比例有p。在测量不平等时,p95/p50(第95百分位数与第50百分位数之比) 比值反映了中间50%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的情况,p50/p5(第50百分位数与第5百分位数之比)表明收入水平最高和最低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2.2.3 阿特金森不平等指数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一个由n名个体组成的收入可以合并成一个排列(y1,...,yn),社会福利函数将值W(y1,...,yn)赋予每个可能的收入排列,不平等厌恶指数可表示为Wε=1n∑ni=1y1-εi1-ε,其中ε≥0;相应的阿特金森不平等指数可以表示为A(y1,...,yn)ε=1-y*(ε)y_=1-[1n∑ni=1(yiy_)1-ε]11-ε,其中y*(ε)为平等分配的等值收入。阿特金森不平等指数随着参数ε的上升而增大,对于两个收入分配相同的社会,参数ε越大的社会不平等程度将被视为更严重。

2.2.4 广义熵指数

随机变量X的n个取值对应的概率分别为p1,...,pn,与之对应的熵定义为H(p1,...,pn)=-∑ni=1pilog2(pi)。通过比较理想分布得到的熵与实际收入份额情况下的熵之间的差可以刻画不平等状况,即广义熵指数GEθ=1θ2-θ[1n∑ni=1(yiy)θ-1],其中θ为敏感性参数,θ>0时,θ越大指数对分布顶部的收入差异越敏感;θ<0时,θ越小指数对分布底部的收入差异越敏感。

3 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

3.1 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其分解

从表1可以看到,1991~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基尼系数一直在0.4以上,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1991~1993年间,基尼系数扩大速度最快;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0~2004年间基尼系数的增长速度也较快;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扩大的势头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基尼系数仍处于0.4919的高位。其他不平等指数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广义熵测量指标来看,随着敏感参数取值变动(θ=-1,0,1),广义熵测量指标GEθ的数值减小,并且与关注分布中间部分GE-1相比,底部敏感的指标GE-1变动幅度更大;从分位数比来看,顶部敏感的分位数比值p95/p50的变动幅度要小于底部敏感的分位数比值p50/p5,在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过慢的问题相对更加突出。根据阿特金森不平等测量指标Aε从厌恶不平等视角来考察,随着参数ε由0.5增大到2,厌恶程度增强,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幅度也随之增加。

3.2 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比较

表2比较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从基尼系数来看,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变动幅度更大,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91年的03308扩大到2009年的04202,而对应的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则从04740扩大到05178。从广义熵测量指标来看,随着敏感参数取值变动(θ=-1,0,1),城乡居民的广义熵测量指标GEθ的数值都呈减小趋势,底部敏感的指标GE-1的变动幅度也更大,并且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底部敏感指标GE-1及其变动幅度都相对较大,顶部敏感指标GE1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从分位数比来看,城市居民的顶部敏感分位数比值p95/p50和底部敏感分位数比值p50/p5的变动幅度都不大,而农村居民的分位数比值变动幅度相对较大,并且农村居民的底部敏感分位数比值P50/P5的变动较顶部敏感分位数比值P95/P50的变动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在我国收入差距演变的过程中,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过慢、底部收入不平等状况比较严重。根据阿特金森不平等测量指标Aε,随着参数ε由0.5增大到2厌恶程度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幅度增加,其中农村居民的变动幅度相对更大。

4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城乡居民收入变动分析

由前文可以看到,在我国居民收入演变的过程中,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本节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居民收入变动的相关因素。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很多,如张义博实证检验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认为部门间的收入差异存在阶段性,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表现出明显的收入优势[9];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度量,教育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也受到广泛关注,如娄世艳和李建民讨论了教育在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中的作用[10],田士超和陆铭利用上海市1431户家庭的微观数据估计了一个包含教育变量的收入决定函数,分析了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11]。

本文构建居民收入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以农村居民为参照组,重点讨论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演变中部门差异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作用。与依赖条件均值的回归分析不同,分位数回归可以依据整个样本的分布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Birch等,2006)。本文使用的分位数回归方程为:yi=α+urbaniθ1+Xi′β+ei,其中urbani为城乡虚拟变量,Xi包括区域虚拟变量、性别、年龄等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探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将政府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统称为公共部门(pub=1),其他工作单位统称为非公共部门,包括集体企业和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等(pub=0);受教育程度(edu)以是否接受大学教育作为标准,受教育水平在大学及以上edu=1,否则edu=0。控制变量包括年龄(age)和年龄的平方(age2);区域虚拟变量(region)将调查省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即辽宁、江苏等东部省份region=1,黑龙江、河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的region=0;性别虚拟变量为gender,女性gender=0,男性gender=1。

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城乡因素在居民收入中的作用一直都比较显著,在2000年之后城乡因素的影响超过了区域因素;在主要控制变量中,区域因素在居民收入中的作用突出,尤其在高收入群体中系数值更大,而比较1993~2009年区域指标的对应系数,其作用强度不断增加;部门因素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群体,在2000年之前部门因素的作用并不显著,公共部门的工资甚至可能低于非公共部门,而在2000年之后中高收入群体中公共部门的因素越来越明显;性别因素在居民收入的系数基本为正,但是显著性水平较低,在中等收入群体中性别因素有一定作用。

5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2年发布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趋势及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首先,从基尼系数来看,1991~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其中在1991~1993年间和2000~2004年间的基尼系数增长速度也较快;从广义熵测量指标和分位数指标来看,底部敏感的不平等指标指数变动更大。其次,比较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状况比较突出,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变动幅度更大;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底部敏感不平等指数变动更大。在我国收入差距演变的过程中,低收入人群不平等状况比较突出,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过慢、底部收入不平等状况更加严重。最后,本文以农村居民为参照组,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收入的相关因素,城乡因素和区域因素在居民收入中的作用明显,在2000年之后部门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在中高收入群体中的影响逐渐突出。

参考文献:

[1]杨眉,高汝熹,罗守贵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变动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6,20(6):39-43.

[2]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7(4)4:45-60.

[3]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1):133-142.

[4]Yang,Dennis Tao.Urban 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J].1999,5:306-310.

[5]陈云.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成因的动态测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4):48-55.

猜你喜欢
分位数回归
金砖国家证券市场联动性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
县域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
支农贷款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路径分析
企业员工情绪劳动问题的统计研究
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
制度软化、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
流动人口家庭与城镇家庭的消费差异
税收政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区域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