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扩围改革的理论效应与深化路径分析

2015-02-03 01:31陈碧琴博士副教授高君希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40005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营业税税负税率

■ 陈碧琴 博士 李 涛 副教授 高君希(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重庆 400054)

增值税扩围改革的效应分析

(一)物价平稳效应

扩围改革内容规定从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纳税人自新旧税制转换之日起,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并且新增了两档低税率。一方面能够避免增值税抵扣链条被破坏,另一方面对通货膨胀,物价波动的影响也非常小。对于商品服务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生产者不会提高物价,更不会有通货膨胀出现。可见,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从理论上看有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稳定的良好效应。

(二)减轻税负效应

若当面临同一个营业或者销售收入时,某项目既可用增值税也可用营业税进行计税计算,且当期增值税税额=外购项目价款×17%,这里的外购项目价款不含增值税。因为比较计算较为复杂,本文只对17%的增值税税率和3%的营业税税率作比较:

根据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某一时期某销售收入应纳增值税税额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外购项目价款)×17%,而增值率概念和定义为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外购项目价款)/不含税销售额,不同行业的每个企业就能用增值率来表示外购价款,即外购项目价款=不含税销售额×(1-增值率)把这个式子代入应纳税额的式子就得到应纳税额新的表示公式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17%;如果该时期这一销售收入要按照营业税计税来缴纳的话则应缴纳的营业税额可表示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1+3%)×3%。如果把所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增值税的所有税率都用上述方法来计算,那么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税收负担就能通过表1来反映。

(三)改善优化效应

首先,较窄的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给产业和税负的结构均带来了影响。若让生产活动和经营相关的领域与增值税密切相关,那么重复征税等税负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其次,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导致了税负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税负转嫁对税负结构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征税范围越大,转嫁越容易,虽然增值税是价外税,但是以前范围较窄,所以转嫁有限而且麻烦,现在扩围改革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容易。最后,转嫁的最终趋势也要看商品供求弹性的对比关系。生产者对于那些需求弹性大但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的投资兴趣不大,因为那将意味着他们将承担更多的税负这样使得投资收益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定地限制了其它一些商品服务和产业。通过增值税扩围改革,使得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产业,不仅使税负结构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同时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所以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从理论上看有改善税负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良好效应。

(四)增长效应

增值税扩围改革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并且增值税不会受到流转环节与生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边使税收密切相关于国民经济总量,一边防止纳税人在生产结构改变时逃避税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越宽广,理论上就越相当于直接对国民经济收入增收增值税,若增值税税率固定下来,那么就能把国家从国民收入中得到的税收收入按比例固定下来。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税收收入也会随之稳定增长,增值税征收机制将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增值税的中性效应更能体现出来。社会中税款的流失将会越来越少,逃税现象也将会大幅度减少,基本上在税收这方面国家可以做到应收尽收,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所以增值税扩围改革从理论上来说有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良好效应。

(五)分化效应

营业税属于地方收入,增值税属于中央收入,扩围改革使得营业税征收范围逐步变小增值税征收范围逐渐变大,地方收入相对以前减少,中央收入相对以前增加,必然造成地方收入和中央收入的差距缓慢扩大。同时,由于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行业生产经营所得收入额通常比较大,那么扩围后中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增加,同时保证了中央财政支出所需的财力。地方税收减少,地方财政支出所需财力可能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这还需要中央政府作出进一步政策确保地方经济平稳发展。所以增值税扩围改革从理论上看有促进中央税收收入增长,降低地方税收收入,造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相对来说差距逐步扩大的两极分化效应。

增值税扩围改革深化路径分析

(一)优化税收分配

税收分配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税收分配,另一种是纵向税收分配。然而,对于税收收入分配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够完全解决。现行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是以75%和25%的比例进行分成。从试点地方来看,这种分项比例无疑推动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产业过剩的现象。

笔者建议调整增值税分享制度,即平稳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抑制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推动第二产业发展所导致产能过剩的行为,满足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发展、改革的财政需要。因此,一是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将金融业和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业全部纳入增值税管理,营业税只保留少部分税目;二是将原有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增值税共享比例有原来的75:25调整为60:40;三是地方政府取得增值税收入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例分享,要先按当地社会消费品占全国总的社会消费品的比例,再按照共享比例分配,让地方政府重视消费设施的完善,降低对高税产业的依赖性。

(二)开征新税

房地产税收对地方税收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会实施各种措施来刺激房地产发展,因此开征新税作为主体税种降低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地方税收中主体税种的选择标准有:一是税基较宽,税源丰富。作为主体税种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更广泛的税基,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主体税种有没有规模的收入是构不构建地方税独立的税收体系的前提条件。地方税不能自我支持地方政府履行其权力的财政基础。二是税基必须有非流动性。如果本地征收税基是流动性的,那么很大部分居民以及一些较大的企业的税收负担可能会转移到低税率的避税地区。这样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间利用低税率相互竞争,为了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地方政府会将税率定在有效的税率之下,降低了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符合利益原则。征收对象收益的大小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地方政府新增主体税种的有:环境保护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三)缩小减免税范围

我国的免税范围主要有: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未超过原值的;饲料产品、农膜、化肥、农机的整机;定点企业生产和经销单位经销的边销茶等。减税的主要范围有: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兽药等。过多的减免税项目,影响了增值税扣税链条的完整性。笔者认为,可采取先统一征税后进行退税的方式来统一税收的征收方式,有助于优化增值税链条、提高征税效率。

(四)扩大抵扣范围

扩大抵扣范围目的是为了消除生产型增值税的各种不良弊端,把一些行业包括到进项税税额抵扣项目里,拓宽了增值税进项税扣税范围,生产型增值税逐渐向完全抵扣税额的消费型增值税演变。首先,改征消费型增值税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一笔财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拖欠国家许多税款况且这些税款的可回收机率微乎其微,若进项税扣税范围将固定资产纳入进去则会帮助国有企业减少一部分税款,同时也减少国家的损失。其次,这样做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变得越来越长,同时意味着增值税先天的内部制约功能的发挥将更有力,更能保障会增加增值税税收部分收入,以减少损失部分。

(五)合理划分纳税人

建议把销售额标准所规定的一般纳税人的标准进行下调,合理划分两类纳税人。如:将我国规定的一般纳税人从事批发、零售货物企业的年应税销售额从原来的80万降至50万元;将我国规定的一般纳税人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工业企业的年应税销售额从原来的50万降为30万元;同时规定标准线以下的纳税人,若对方是在税前扣除的纳税人(零售企业)并且实施的会计核算健全,应该允许他们按照标准的规范计税。

(六)实行完全价外税

价外税是指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价格之外的税。如现行的增值税。价外税有转嫁渠道安全流畅,不存在重复征税等特点。而从国内现行的消费品征税模式来讲,大都实施的是价内税,由于价税一体,税收的增长,势必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最终会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征收价内税商品的特殊定价机制,随着商品的流转还会出现“税上加税”的重复性征税问题,而且流通环节越多,税负就会变得愈来愈重。因此,要实行完全价外税必须要有物价部门的支持,物价局要对所有商品进行除开税的价值核算。并且要将今后流通到市场上的所有物资商品等进行价税分离,还要在发票上必须注明价钱与税钱,让大众熟悉了解我国税制与税率的核算方式。以期实现增值税的完全价外税能够让营改增改革深入到群众中。

(七)规范扣税凭证

固定增值税扣税机制的顺利实施,虽然目前全国各税务局统一使用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唯一的增值税专用抵扣凭证,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能够进行抵扣的除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还有一些发票也能够抵扣,如:用于农产品买卖的普通发票和回收废品的回收企业所产生的收购发票等来进行进项税抵扣。目的就是想利用增值税发票来排除所有不规范的普通发票,统一发票制度。所以在扩围后应该将各行各业的扣税凭证统一,必须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避免一些行业运用发票中的漏洞进行逃税、漏税。对于不能取得专用发票的行业实行提前申报纳税,税务部门将重点跟踪其扫描认证、抄税报税等后续涉税事项的完成情况,强化对其发票用量、进项构成、业务真实性等环节的监控,防范虚开发票、不按规定使用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猜你喜欢
营业税税负税率
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从黑水城文献看西夏榷场税率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
2011年将开始个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