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DI对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的弱化效应研究

2015-02-03 01:31杜宽旗教授徐瑞雪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长三角程度效应

■ 杜宽旗 教授 徐瑞雪(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4)

引言

经济改革以来,由江浙沪组成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本文中“市场分割”指的是行政分割,即由地方保护主义引起的地区市场分割)问题逐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就目前状况而言,一些地方政府实行封锁政策,造成本来水系连接、交通便利的整体区域市场分割现象严重。中国市场分割的严重程度,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卜茂亮和高彦彦(2010)选取2001-2007年7类商品的价格指数构建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发现长三角市场一体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但从一体化指数来看,目前长三角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比较严重。Poncet (2005)提出市场分割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Meyer(2008)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性质实际上是联邦主义下的市场,是由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区域性分割市场,区域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陆铭和陈钊(2009)则认为地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呈倒U型的影响,即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地方政府实行保护主义能够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但当市场分割程度大于某个临界点时,市场分割则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刘小勇(2013)认为市场分割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暂性的利益,然而长远来看,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绩效的负面影响显著。另外,少数学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中国的市场分割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刘小勇、李真(2008)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分割具有消极效应,地方政府为了争夺外资实行各种利好措施加剧了地区间的市场分割。宋勇超和朱延福(2013)认为,中国地区市场分割弱化了IFDI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王红红和蒋殿春(2014)基于相对价格法,计算中国资本品市场的分割指数,并采用计量模型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资本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流入缓和了资本市场的分割状况。

长三角区域凭借经济和地理位置优势,成为IFDI(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即外国对中国的投资)的集聚地。IFDI在长三角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促进长三角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IFDI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对地区市场分割程度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关于IFDI对市场分割弱化效应缺乏重视,且研究结论不一致。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本文将围绕IFDI对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的弱化效应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IFDI对市场分割影响的理论分析

依据现有的研究理论,IFDI可以通过两种路径打破区域市场分割壁垒。一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长三角利用比较优势与外资相结合,逐渐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体系,并发展为重要环节。但受技术水平、品牌等限制,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俘获式”的管理模式中,位于低端环节,不得不服从全球价值链的支配。全球价值链治理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标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深化地区间的分工,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进程,因此,从客观上对长三角地区封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二是基于政府行为角度,经济改革以来,中央改变原来的集权方式,实施向地方分权政策,“放权让利”的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获得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晋升,不惜“以邻为壑”,相互之间实行经济封锁,一方面限制外地资本和商品的流入,另一方面也限制本地资源的流出。而IFDI在各地区的流动却不受约束,能够自由流动,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IFDI,纷纷实施各种优惠政策。这样,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跨地区的收购兼并,推进各地区间的资源整合和资本流动,进而打破市场分割壁垒。另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与国内大企业建立大型企业集团,IFDI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于当地经济效率提高,也对政府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其改变盲目自守和实行地区壁垒的行为。

然而,基于市场替代假说,地方政府可能会因争夺IFDI而实行更严重的地区封锁。IFDI可能会造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间的替代,当IFDI能满足一地区对资本需求时,该地区可能会因青睐国际市场而放弃国内市场,这将阻碍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剧区域市场分割。因此,仅凭理论分析不足以证明IFDI对市场分割是否具有弱化效应,需要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指数的衡量

(一)市场分割指数的测算

目前市场分割指数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贸易流量法、相对价格法、经济周期法和问卷调查法。基于这五种测算方法的优劣点,本文选取相对价格法来测算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指数。相比其他几种方法,相对价格法反映的信息更全面,数据较为齐全,易形成以省市为截面的面板数据,有助于计量分析。基于相对价格法测算市场分割指数,需要三维面板数据(t×m×k)。本文选取1993-2013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计算长三角区域资本品市场分割指数,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品由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程和器具以及其他资本品组成。

桂琦寒(2006)认为整个区域是否存在市场分割,关键在于区域内相邻省市是否存在分割。我们利用相对价格法测算出长三角资本品市场1994-2013年20年3对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即市场分割指数。根据赵奇伟(2009)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省市市场分割指数。由于江浙沪三大市场的市场分割指数趋势基本一致,本文在这三大市场分割指数的基础上求其均值,用来表示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市场分割指数(见图1)。

(二)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程度走势及稳定性分析

市场分割指数表示相对价格方差的大小,因此市场分割指数越大意味着市场分割程度越严重,反之则意味着市场分割程度越轻。从图1市场分割程度的基本走势来看,江浙沪的市场分割程度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市场分割指数呈现日趋整合的趋势。1994年江浙沪的市场分割指数分别高达0.003201、0.004842和0.002559,与以后年份市场分割指数差距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在于1994年以前中国钢材价格上升幅度大,固定资产价格波动大。1994-2000年期间市场分割指数下降速度快,市场分割程度显著减轻。2000-2013年期间长三角市场分割指数呈现不断震荡波动,但较为缓和,波动幅度基本处于0.006%以内,整体来说,这一时期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也是逐渐小幅下降。

上述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趋势分析是从图形直观来看,而这一趋势是否只是一个随机的变化过程,还是具有稳定的收敛趋势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验证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是否具有稳定的收敛趋势,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LLC、IPS和PP检验在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各有利弊,因此,利用这三种方法检验长三角市场分割指数,以使得检验结果更具说服力。从表1的检验结果来看,LLC、IPS和PP检验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也就是说长三角资本品市场分割程度具有稳定的收敛趋势。

IFDI对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弱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对影响市场分割因素的分析,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模型检验IFDI对市场分割的弱化效应。其中样本是长三角两省一市1994-2013年的面板数据,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βi表示与截面相关的非观察效应,μit表示随机干扰项。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

资本品市场分割指数(seg)。由于目前不存在反映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的现成指标,本文构建了市场分割指数,以衡量长三角的市场分割状况。该指数越大意味着区域市场分割程度越严重,故解释变量系数为正时,可视为该变量加剧了区域市场分割程度;反之,可视为该变量减轻了区域市场分割程度。

IFDI指标(ifdi)。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由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是以美元计价的,利用历年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进行相关换算。

市场化指标(m)。借鉴刘小勇(2008)的做法,利用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该指标反映中国市场化进程,因此指标值越大,意味着市场化进程越快。

政府消费支出指标(gov)。根据现有研究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剔除科教文卫支出的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衡量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干预程度。

国有经济比重指标(s)。借鉴范爱军(2007)的衡量方法,利用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来表示。该指标用来衡量经济国有化的程度,一地区国有化程度越高说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越强。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指标(pgdp)。利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以衡量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通常而言,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偏向于采取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偏向于采取市场一体化政策。

基础设施指标(road)。一地区的交通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当地的市场分割程度也有着重要影响。借鉴赵奇伟(2010)的做法,首先计算各省市的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里程的比重,再计算各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重,利用两者的比值表示。

本文实证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长三角各地统计年鉴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对模型中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种检验方法都拒绝原假设,即面板数据是平稳的。

2.回归分析。由于模型中存在非观测效应βi,本文实证分析首先对两种模型进行估计,然后采用Hausman检验,决定是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卡方统计量为2.18,对应的伴随概率为0.9020,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模型应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

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见表3),解释变量ifdi的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显著,说明IFDI减轻了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对长三角市场分割具有弱化效应,因此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外资流入减轻了国内区域市场分割程度的观点。IFDI通过跨地区并购等经济活动加快了资本等要素的流动,促进了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地方政府因争夺外资,实行地方保护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低于IFDI带来的正面效应。变量m系数为负,说明随着非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活动中重要性日益增强,市场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逐渐下降。变量gov的系数为正,说明财政支出越多,市场分割越严重。财政支出越多,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越强,进而影响市场在当地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另外,财政支出高,说明地方政府维持当地发展所需经费多,政府更有动力控制当地资本流出。变量s系数为正,意味着国有经济比重越高,长三角市场分割越严重。一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意味着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一方面,国有经济可以吸纳较多的劳动力,改善当地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会造成当地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依赖性强,这两者会促使当地政府加大对国有企业保护。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存在经济效率低下、冗员现象严重等问题,政府为了避免外来企业和资本对当地国有企业的冲击,很可能会采取地区封锁政策。变量pgdp系数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road系数为负,表明当地交通设施便利,可以降低地区市场分割程度。一地区的交通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不仅可以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还可以加强各省市的经济联系,促进要素和商品的流动。

结论

从理论上看,IFDI对市场分割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一方面IFDI通过跨区域并购加快资本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资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区保护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替代效应使得地方政府青睐国外市场,为了争夺外资进行地区封锁,限制资本流动,加剧市场分割程度。本文基于相对价格法,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测算长三角区域资本品市场分割指数,并选取长三角两省一市199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IFDI对长三角区域市场分割的弱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市场分割程度呈现稳定的收敛趋势,IFDI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对长三角市场分割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弱化效应,外资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因此,在考虑长三角市场一体化问题时,应充分重视IFDI对地区市场分割的弱化效应,综合衡量外资带来的影响,合理引进与利用外资。

猜你喜欢
长三角程度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懒马效应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