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英语教师应树立三种意识

2015-02-03 04:42刘玉静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程改革意识

刘玉静

【关键词】 课程改革;英语教师;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86—01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忽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教师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力量。如果教师的发展被忽略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让课改走得更深更远,必须激起教师以下几种意识。

一、自我发展的意识

课改的成败与得失,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改的执行与操作。而要挑起课改的重担,教师必须率先实现自我的发展。 “传统的方法+老黄牛精神=好老师”,这个公式在新课程的条件下已难成立。传统的授课方式必须加以更新,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育教学理念也必须转换。

二、角色转变意识

1.由“统治者”向“组织者”转变。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要通过组织英语教学活动,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通过全面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过程,促使他们成长、成熟、成才。

2.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授业便是讲授知识,传授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从“授业”转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此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由“导师”向“参与者”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4.由“知识源泉”向“开发者”转变。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观念也得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设计和展开多种英语教学活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加强英语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5.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要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英语学习目标,并确认和修正学生为了达到目标所选择的途径,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手段,创新则以人为本,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为此,教师必须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按照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帮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那么,创新型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1.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的学科知识。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坚持以人为本。新课标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知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关心的是学生终身持续的发展,故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2)常反思,勤探索。英语教学走到今天,许多先人探索了众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翻译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但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新课程要求教师扬长避短,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探索出更佳的教学方法。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为此,教师要常反思,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既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也要敢于否定传统方法,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英语教师课程改革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