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15-02-03 09:28许学华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课文

许学华

【关键词】 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107—01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认为,直白的说教永远不是最好的办法,尤其是面对学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就像丝丝春雨,在悄然无声中滋润万物蓬勃生长。

1.用情诵读。情感诵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通过对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美读”法。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其目的在于传达语文课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的教育,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多数是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文学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包含在一篇篇内容很美的课文当中。当教师把课文中蕴含着的思想观点解读给学生时,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接受,因为他没有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思想和情感上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要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富有情感的诵读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有句话说的好“三分诗,七分读”,例如,在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气宇轩昂才能体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和坚定信心。这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同样,如果报着掏心掏肺的心态、报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

2.巧妙补白。在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会有一些看似“空白”,实则很有意味的地方,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留白。留白有的存在于故事的情节之中,有的存在于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作者未明确写出而有意留下来的地方,目的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它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困惑,但也会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留白,通过续写、问题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再通过教师对学生补白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拓展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的抒情,我布置了一道题,续写中年后的“水生”和“宏儿”的情景,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主义的“恶”,起到了课虽结束而情却依然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后还在深刻思考,其思想感情还在发酵,价值观念还在进一步巩固完善之中。

3.角色体验。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管课文中的故事怎样感人,教师如何引导,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客观的学习者的角色,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时总把自已置于文外,故事情节和情感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激情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心理揣摩、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自然而然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教法,课前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准备,课中应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恰当的课堂处理,避免教学目标的失落而走上形式主义的教学道路。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戏剧”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每一组的学生自读剧本排练话剧,然后在班上表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变脸》中的人情冷暖,体味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的陋习,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角色扮演”这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但一定要目的明确,它只是辅助学生感受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切不可滥用。

4.学写心得。我在教完《信客》这篇课文时,给学生布置了以“诚实守信”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再次掂量视诚实为生命的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受到的诚信教育,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使学生在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诚信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